公告:您可以在网站右上角“县志搜索”框里输入县志名称搜索,如果没有您所需的县志或地方志,那就是管理员正在忙碌的录入县志,请您联系微信/QQ:85920253 帮您查找,谢谢!

县志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县志资讯

侨州郡县 双头州郡 厅 宗 里甲 屯堡 亭堠 亭 都护府

发布时间:2018-09-19 点击数:2116

侨州郡县


东晋南北朝时,因战争频仍,人民流徙,诸国遇有州郡县沦陷,则以其旧名侨置于流民所在之地,称为侨州郡县。南、北皆有设置,但以南方为多。《隋书·食货志》: “晋元帝寓江左,百姓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置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东晋末刘裕北伐,收复青、徐等州后,曾于原州、郡、名前加“北”字,与侨州、郡县区别。刘裕代晋后,又取消“北”字,而在侨州、郡、县名前加“南”字。东晋以后,迭行土断之法,侨州、郡、县数目日减,至隋统一后被废除。


双头州郡


东晋南北朝时,二州、二郡合治一地,称为双头州郡。《魏书·地形志》颍州有汝阴、弋阳二郡, 自注: “萧衍置双头郡县,魏因之。”钱大昕《廿二史考异》解释说: “双头郡者,两郡同治,一人带两郡守也。此本汝阴郡地,又侨立弋阳郡, 《宋史》所谓‘帖治’。”



行政机构名。清代在新开发地区置厅,其长官为同知或通判。有直隶厅与散厅之别,直隶厅与府、直隶州平行,直隶于省;散厅与散州和县平行,属于府。



西藏地方政府的一级行政机构名称。相当于内地的县。主管人称宗本,每宗设一二人。宗署用石块砌成高四五层的碉堡式官寨。西藏志书设此专目。


望、紧、上、中、下


唐宋时州、县的等级名。《唐书·地理志》记载的望、紧、上、中、下为唐时行政区划制度。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个等级。京都所治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其余则按辖境大小、去京距离远近、户口多寡、自然条件、物产和经济发展程度划分级别。《通典·职官》:“开元中定天下州府自京都及都督、都护府之外,以近畿之州为四辅,其余为六雄、十望、十紧及上、中、下之差。”


里甲


明代的一种徭役制度,亦是最基层的封建统治单位。《明史·食货志》载:洪武十四年(1381年)诏“天下编赋役黄册, 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董一里一甲之事。……每十年有司更定其册,以丁粮增减而升降之。”里甲人户均载入黄册,凭册派定差役。鳏、寡、孤、独和无田产不服役的带管于一百十户之外,列于册后,叫畸零。里甲起初负有传达公事、催征税粮之责。后官府聚敛繁苛,连祭祀、宴飨、营造、馈送诸费用,亦要里甲供应。故里甲与杂泛、均徭合称为明代三大徭役。


屯堡


亦称屯保,系戍兵之驻所。韩愈有“东起振武,转而过云州,于中受降城出入河山之际,六百余里屯堡相望”语。


亭堠


亭堠亦作亭候,系古代在边关上用来侦察、瞭望敌情的岗亭。边关志的亭堠篇,专记侦察敌情的瞭望台等军事设施。



古代基层行政区划名。秦汉时乡以下的行政区划称亭。《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


都护府


行政机构名。汉宣帝时设西域都护府,为西域地区的最高行政机构,其后废置不常。唐代自太宗至武则天时,先后置安西、安北、单于、北庭等六个大都护府。每府有大都护、副大都护(或副都护),管理辖境的边防、行政和各族事务。元代都护府设有大都护、同知、副都护,为主管畏吾尔(维吾尔)族和汉族之间诉讼事件的司法长官。

 

中国县志大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