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可以在网站右上角“县志搜索”框里输入县志名称搜索,如果没有您所需的县志或地方志,那就是管理员正在忙碌的录入县志,请您联系微信/QQ:1224567231 帮您查找,谢谢!

县志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县志资讯

康熙峨眉县志 乾隆峨眉县志 嘉庆峨眉县志 宣统峨眉县续志

发布时间:2019-03-25 点击数:1630
康熙峨眉县志

清房星著修,杨维孝等纂。房星著,字子明,山东益都人,康熙五年(1666)举人,康熙二十三年(1584)任峨眉县知县。杨维孝,四川夔州府拔贡,官峨眉县教谕。此志乃奉敕纂修。峨眉县志的纂修,盖始于明武宗正德年间,本县岁贡生尹宗吉(尝官陕西安塞县知县)曾于正德十四年(1519)参与纂修邑志,然而未能竟其事,原稿藏于尹宗吉手中达二十三年之久。到了明世宗嘉靖二十年(1541),云南太和县(今大理县)人袁道来任知县后,复委托尹宗吉纂修县志,尹氏遂出己藏旧稿,重为订正补续,阅二月而成书(今已散佚)。殆及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江苏人王家相来任知县时,得知原志旧板已全毁,苦苦搜求,仅得到十之一、二“残编断简”。从而又延请历官南京礼部右待郎的乐山县进士范醇敬(参见“【万历】嘉定州志”)出来总其事,重修县志。经过明季兵燹之后,天启五年纂修的县志也散失殆尽。及至康熙二十四年(1685),房星著遍寻乡里,也仅仅搜得残本一册,书中记事止于明天启五年。因此,他便请杨维孝总领其事,设局重修,逾年成书八卷,遂付刊行。

此志分十二门,约6万字,因明季兵火之余,文献之难寻,故记事简略。以山川、职官、人物所记较多,山川中又以峨眉山为最,历代著名人物如唐之李白、岑参,宋之苏轼、范成大、陆游,明之方孝儒、安盘、杨慎、曹学全等人咏颂、记游峨眉之诗文皆收载其中。另外,还附载了明末张献忠参加农民起义军和率部入川史事,以及姚黄之乱等史料。今存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本,仅见国家图书馆收藏一部。

乾隆峨眉县志

清文曙修,张弘昳纂。文曙,字东寅,号瀛海,湖广桃源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举人,雍正八年1730)任峨眉县知县。张弘昳,字日升,号如翁,峨眉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举人,官直隶房县知县。此志乃康熙旧志续修而成。乾隆五年(1740),文曙莅官斯土己历十载,欲开修邑乘,正好此时寻得县人杨世珍家藏康熙旧志二册,杨世珍曾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写有一篇《邑志笥存序》,且他与张弘昳之父张一宿友善,曾得一宿介绍寻访旧乘。因此,文曙便延请张弘昳约其事,设局举事而续修之,不数月便告成书付梓。 此志分三十六附五门,部分门类下列有细目,如风俗、土产、艺文等,共二十六目附三目,约12万字,艺文门几乎占全书之半。各门类记事尚署明晰。艺文中又多以历代题咏峨眉胜景之诗文为主,有不少佳作,如宋代范成大《峨眉山行纪》,明代四川提学使傅光宅《蛾眉山金殿记》、《峨山修改盘路记》,清张弘昳《去思碑记》等,史料价值颇高。另有唐宋以来名流显宦、骚人墨客游峨眉山之诗赋。其他门类以山川古迹,水则津梁之记载为有价值,大峨、二峨、三峨、四峨诸山及山中峰、崖、坪、洞、站程道里等无不备载。水则以大渡河水系为主,亦记山中之白龙池、黑水河及溪、潭、瀑、泉等。水利专立堰务一门以载之。书首还专门绘刻了《堰水图》和《峨眉山图》。 今存乾隆五年(1740)刻本和1961年传抄本。

嘉庆峨眉县志

清王燮修,张希缙、张希珝纂。王燮,顺天宛平人,监生。嘉庆七年、十六年(1811)两任峨眉知县。张希珝,峨眉县人,廪生。参见“【嘉庆】犍为县志”条。张希缙,四川峨眉人,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张希珝之弟。此志的纂修,在王燮再任峨眉之后。适逢省府檄征邑乘,遂延请希缙弟兄总其事,以乾隆旧志为本,采录嘉庆《嘉定府志》等典籍所载,“广采博搜”,加之采访搜集的史料,厘订编次,于嘉庆十八年(1813)成书梓行。宣统三年(1911)知县李锦成等人续修县志时,又重为翻印。此志分十门六十七目,约14万字。艺文门所占比重略与乾隆旧志同,6万字。除各旧志原载外,增入乾隆、嘉庆间有关诗文,如绵州李化楠、李调元父子游嘉州、峨眉之诗,嘉定知府宋鸣琦、四川学政使吴树萱和张弘肤等人的诗文。其中张弘肤《邑志记闻附考跋》详细纪述明末张献忠破成都、建大顺朝、设官峨眉,峨眉、峨边、平夷等地举兵抵抗,征战厮杀,以及清初义军余部刘文秀等率兵与清军转战川滇之史实,史料价值较高。其余门类,仍以山川水利等记载略详,书首凡例称:“堤堰邑之大务,百姓所恃以无恐者,故虽小必录。”卷十杂著门之丛谈类中亦收载不少珍贵资料,如峨眉山顶佛现鸟之情趣,清初山中虎与牛斗之壮观,在深山中探取黄连之方法等。今存嘉庆十八年(1813)刻本,宣统三年(1911)知县李锦成补刻本。

宣统峨眉县续志

清李锦成修,朱荣邦纂。李锦成,字云屏,江西德化人,监生,宣统二年(1910)任峨眉县知县。朱荣邦,四川泸州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光绪末年官峨眉县教谕。自嘉庆十八年(1813)年以后,峨眉县志失修已逾百年,其间“时事变迁,文献与替”,且“今之新政与昔之旧政不同”。李锦成遂与朱荣邦等人商议,克日举事续修。主要纂辑旧志以后史料,对于旧志之缺略者如礼乐、水利等门类作了增补。艺文门多所删削,凡与本县无关者概不收载,然后大量增入清代后期的诗文。于宣统三年(1911)成书刊行。民国十八年(1929)城东失火,殃及存放志版之所,毁去百余片,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县长赵松明纠工补刻完整再事刷印。

此志仍分十门六十七目,同于嘉庆旧志,约12万字。艺文、人物、建置、官师等门类中或多或少记载了咸丰九年(1859)至同治元年(1862)李永和、蓝大顺率领农民起义军攻打县境事,艺文中,县人谭钟岳所撰《庚申蓝逆围城记》纪述最详,约2000字。人物之忠义则录载阵亡县人名册。另外,建置门之学务、警务、会所等类目收载的史料亦颇有价值,如光绪末期新式学堂之开办及分布情况;宣统元年警察局的设立及区乡巡区、分驻所等建立、巡警分派,县议会及农工商会等成立情况。书首于旧志原载外,增创了峨眉山十景图。今存宣统三年(1911)刻本和民国二十四年(1935)补刻本。

 

中国县志大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