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可以在网站右上角“县志搜索”框里输入县志名称搜索,如果没有您所需的县志或地方志,那就是管理员正在忙碌的录入县志,请您联系微信/QQ:1224567231 帮您查找,谢谢!

县志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县志资讯

嘉庆马边厅志略 民国峨边县志 光绪峨边厅舆地图 民国夹江县乡土志略

发布时间:2019-03-25 点击数:1748
嘉庆马边厅志略

清周斯才篡修。周斯才,江苏上元县(今南京)人,监生,嘉庆六年(1810)署马边厅通判。马边旧属马湖府,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置厅。此前向无专乘,周斯才来任通判后,于嘉庆八年(1803)政事平和之时,商之于厅中官绅,聘生员士子广事採访资料,开修厅志,两历寒暑而编纂成书付梓,于嘉庆十二年(1807)刊举印行。此志仅分天文、地理、人物、夷民四门,下列四十五目附二目。约12万字。虽系首创,记事却较翔实明晰。艺文类收载较多,约3万字,文、诗各列目录于卷首,均系明清著述,如明周惠(宜宾人,官云南副使)的《建马湖府治记》,马湖知府尹廷俊《中宪高公平叔马险道记》,马边营都指挥张颐南的《新镌捍边复地驭夷安民碑记》,清永宁道孟端《新垦马边碑记》,周斯才《建柔远堡碑文》等较有史料价值。诗以周斯才所著收录最多,达三十八首。夷民门中对马边烟峰汛等各地土百户之分布、户口、夷俗、夷语等记述较详,并附刻了彝图十六幅,系彝族之衣冠、发式、骑乘、头饰、耕樵、畜牧、射猎、贸易等,价值亦高。地理门之边防、夷务等史料约15万字。尽载明、清两代镇压夷民叛乱史实,有用兵之经过、夷民之骚乱,亦有川督勒保等人用兵之奏疏。其次是职官、人物记载略详,官员之政绩,人物之乡贤、流寓等着墨较多。其后专列铜务一类,详述马边铜厂开办之始末。地理门中的山川津梁记之亦详,如莲花山、马湖江等。书首还附刻了莲花山、烟峰城图。今存嘉庆十二年(1807)刻本,1954年传抄本。

民国峨边县志

李宗煌等修,贾希曾、李仙根纂。李宗煌,四川乐山人,四川法政学堂毕业,民国二年(1913)任峨边厅通判。贾希曾,峨边县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增生,任本县劝学员、师范传习所所长、高等小学校长,李仙根,四川荣县人。民国三年(1914)峨边改厅为县,此前,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时,通判傅达原(贵阳人)奉檄编纂乡土志,便委厅人王定远、张忠武等人为编辑委员,贾希曾为采访员,着手编纂乡土志,后因事未竟全功。至民国初年,通判王家容(贵州修文县人,光绪十年(1844)举人)应厅议会之请,设局开修厅志,未果。越二年改厅为县,李宗煌再延聘贾希曾为志局采访局长,重举修志事。明年,荣县人杨亶(成都高等学校毕业)来代理县知事,其友人李仙根同赴峨边,便请其襄助编纂志事,历时数月便告成书铅字付印,线装八册。

此志共分四卷,首一卷;卷一:方舆志;卷二:建置志,食货志,礼俗志;卷三:官员之,乡员志,痒序志,贤能志,风义志,祥异志;卷四:边荒志。卷下共分六十一目。共约12万字,以边荒门为详,约25万字,详细记载了境内彝族人民的历史及当时情形,分黑彝十三支,白彝十二地,内容包括婚丧习俗、语言文字、彝人之风化、居所、夷饷、差役、各支夷人头领、夷地归化等。其次则记述了明清两代及民国初夷地叛乱、械斗、争战等,附以部分奏案资料,有较高史料价值。艺文门约2万字,均系清末民国初的诗文,其中通判张声泰《平治峨边厅道途记》以及部分人物传记较有价值。其他以职官人物略详,多述及平定夷乱事。卷一附刻了峨边户口表、森林表、矿产表、笋林表等,亦颇有价值,因为峨边向以笋子和林木著称,产量高,质地好。山川中详于大渡河、秦水河的记载。峨边素称贫瘠,在人力财力均较缺乏的情形下,该县尚能注意地方文献的保存,亦属难能可贵。今存民国四年(1915)铅印本存世。

光绪峨边厅舆地图

清姚建寅、熊晴岚纂修。姚建寅,贵州安庄卫(今镇宁县)人,光绪六年(1880)任峨边厅同知。熊晴岚,姚建寅同乡人。峨边旧属峨眉县,设厅乃在清嘉庆十三年(1808)。此前仅于嘉庆《嘉定府志》中有所记载,并无专乘。姚建寅来任同知后,便邀请他的同乡熊晴岚前来协助纂修厅志,仅数月便告工竣,于光绪七年(1881)刊行。书名虽作《峨边厅舆地图》,实为厅志,图仅一幅,其次为图说,再后便是疆域、建置、关隘、营制、夷情、边务等门类。惟所记较略而已。此志分六门,约5000字。虽名舆地图,而图仅一幅,记事较简略。其中夷情和边务两门占半数,记载境内夷族聚居村寨之地域、习性、生产、生活及民族纠纷、械斗、战乱等史料。其余为峨边之疆域沿革,九乡十八寨,各地关隘,兵营设置等内容。今存光绪七年(1881)刻本和传抄本。

民国夹江县乡土志略

干端生编。干端生,夹江人,清末入四川尊经书院,后毕业于四川高等学堂。民国三十四年(1945),省教育厅征集各县乡土教材,干端生乃将自己所收集的夹江文献整理选编为此志略,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石印。此志分为地理、历史两部分,各又分三十六门,共七十二,约3万字。其史料价值比光绪乡土志为高,如水利门之堰塘沟渠的分布及堰务管理、灌溉范围等记载。再如本境之土质、土宜、农事、商务、特产、手工业等史料;政府机构和民众组织的设立及职责。历史部分则用纪事本末之方式来记述,如汉之氏族、宋之名宦、清之文苑、吴藩之乱、李蓝之乱等,集中记载,条理明晰。另外对于历代流寓境内者亦重点记之,如晋之葛洪,宋之魏了翁,明之杨慎等人。最后详记人民之迁徙,历代之灾异。今存民国三十七年(1948)石印本。

 

中国县志大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