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留言板
收藏本站
首页
县志下载
文物图集
宗教资料
县志资讯
县志公告
县志新闻
下载须知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公告:您可以在网站右上角“县志搜索”框里输入县志名称搜索,如果没有您所需的县志或地方志,那就是管理员正在忙碌的录入县志,请您联系微信/QQ:85920253 帮您查找,谢谢!
县志分类
北京
天津
河北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浙江
山西
安徽
内蒙古
湖南
河南
山东
江西
上海
江苏
广西
陕西
广东
湖北
福建
甘肃
台湾
云南
海南
港澳
四川
青海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文物图集
宗教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志下载
>
四川
>
四川总志(嘉靖版)PDF电子版
四川总志(嘉靖版)PDF电子版
价格:
¥10.00 元
格式:PDF 电子版
购买咨询:
县志介绍
书名: 四川总志(嘉靖版)
作者: 刘大谟 杨慎
丛书: 北京图书馆珍本丛刊
页码: 792
书籍格式: PDF
出版时间: 明 嘉靖
书籍大小: 33.6mb
书籍清晰度: 清晰版 300dpi或者同等效果
书籍便利度: 无书签
书籍完整性: 完整
明刘大谟等修,杨慎、杨名、王元正等纂,周复俊、崔廷槐重编。
刘大谟,字远夫,河南仪封(今兰考县)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嘉靖十九年(1540)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秉心诚明,勤于政事,颇有政声。嘉靖二十年(1541),都御使刘大谟叹正德《四川总志》“草草成书”,于是请杨慎、杨名、王元正三人编撰省志。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1511)殿试第一,授翰林院编修,是明代四川唯一的状元。明世宗时因议大礼案,贬戍云南。其记诵之博,著述之富,为明代第一。而刘大谟也正是乘杨慎从云南回新都之际,请其参与编撰的。杨名,字实卿,四川遂宁人。嘉靖八年(1529)殿试一甲第三名(即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明世宗时因直言进谏,遭贬。居家二十余年,侍亲至孝。颇有文采,为时人推重。其参与省志之编,正是遭贬居家之时。王元正,字舜卿,号玉垒,陕西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授翰林检讨。明世宗时亦因议大礼案,谪戍四川茂州卫。王元正在茂州讲学二十余年,多有成就。其参与编省志,亦是谪戍四川茂州之时。
杨慎、杨名、王元正都是进士出身。其中,杨慎是状元,杨名是探花。三人都有文采,都在翰林院任职,而更巧的是,三人都是遭贬的人。难怪主修人刘大谟会说:“王氏玉垒、杨氏升庵,杨氏方洲俱以雍益之豪俊,科第之伦魁,良史之名笔。谪戌遐荒,周流万里。”嘉靖《四川总志》于嘉靖二十年(1541)八月开始编撰,十月结束,历时3个月。其中,杨慎负责编《艺文志》,杨名、王元正负责编《帝后纪》、《监守志》、《郡县志》、《名宦志》、《经略志》、《杂志》。杨慎、杨名、王元正三人编成的《四川总志》,据后来崔廷槐《四川总志后序》云“见卷凡百余”,当在一百卷以上。王元正的《全蜀人物志序》(即为《四川总志》做的序)云:“兹乃缮录,成编二十有六卷,立论十有三篇。”即除杨慎编的《艺文志》外,杨名、王元正编了二十六卷。而杨慎《全蜀艺文志序》(即为《四川总志》做的序)云“为卷尚盈七十”,可推知,杨慎编的《艺文志》当在七十四卷以上。
当嘉靖《四川总志》完成后不久,又被重编。刘大谟《重修四川总志序》曰:“事告,其涣而未萃者,仍托周宪副木泾(即周复俊)、崔佥宪楼溪(即崔廷槐)重加编集。”
周复俊,字子吁,号木泾,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在四川、云南做官多年,与杨慎颇有交往。嘉靖二十年(1541)入川为按察副使。颇好文学。崔廷槐,字公桃,山东平度州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嘉靖间入川做佥事。以文学出名。崔廷槐重编了嘉靖《四川总志》的《经略志》和《郡县志》的一部分,周复俊则重编了包括《艺文志》在内的其他部分。
重编后,嘉靖《四川总志》共八十卷,卷首依次载刘大谟《重修四川总志序》、谢瑜《重修四川总志序》、杨慎《全蜀艺文志序》、王元正《全蜀人物志序》、杨名的建置、山川、赋役志序。卷末依次载谢瑜《重修四川总志后序》、崔廷槐《重修四川总志后序》、周复俊《重修四川总志后序》。其编撰体例为,卷一帝王纪、藩封志、监守志,卷二全蜀名宦志,卷三至五成都府,卷六保宁府,卷七顺庆府,卷八叙州府,卷九重庆府,卷十夔州府、马湖府,卷十一潼川府,卷十二眉州,卷十三嘉定州、泸州、邛州、雅州,卷十四东川军民府、乌蒙军民府、乌撤军民府、镇雄军民府、播州宣慰使司、永宁宣抚司、龙州宣抚司、酉阳宣抚司、石砫宣抚司、邑梅洞长官司,卷十五天全六番招讨使司、黎州安抚司、平茶洞长官司、松播等处军民指挥使、四川行都司、迭溪守御千户所,卷十六经略志、杂志,卷十七至八十艺文志。其中《艺文志》六十四卷,《帝后纪》、《监守志》、《郡县志》、《名宦志》、《经略志》、《杂志》一共十六卷。
嘉靖《四川总志》有着非常大的价值。众所周知,流传至今明代修的四川省志有四部——正德《四川总志》、嘉靖《四川总志》、万历(1581)《四川总志》、万历四十七年(1619)《四川总志》,而嘉靖《四川总志》修得较好,明人陈继儒就曾说:“读天下志,(嘉靖)《四川总志》为第一,其金石鼎彝、秦汉以下之文,网罗几尽,而立例亦古。”清人宪德亦云:“(四川总志),迨前明之世屡经修辑,惟杨慎、王元正辈所纂(即嘉靖《四川总志》)称善。”由此可见,嘉靖《四川总志》在明清所修四川省志中有着较高的地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明清两代所修的四川省志中,嘉靖《四川总志》的水平是很高的、很有文采的。在明清两代所有修省志的人员中,修嘉靖《四川总志》的杨慎、杨名、王元正的水平较高,即使是全国范围内,集中状元、探花,全部由进士编修志书的情况也是不多的。而且,嘉靖《四川总志》是经过两次编修的,精心雕琢过的。正是修志人员整体素质高,从根本上决定嘉靖《四川总志》有着较高的质量。所以陈继儒会说“读天下志,(嘉靖)《四川总志》为第一”的话了。
第二,嘉靖《四川总志》对明代后来所修的《四川总志》有着发凡起例的作用。明代后面两次修的省志——万历(1581)《四川总志》、万历四十七年(1619)《四川总志》,基本上是依照嘉靖《四川总志》的体例进行编修。特别是万历四十七年(1619)《四川总志》,其主编者杜应芳,在杨慎的《全蜀艺文志》的基础上,搜辑嘉靖以来的文章及被杨慎漏搜的文章,编成《补续全蜀艺文志》。《补续全蜀艺文志》与《全蜀艺文志》成了今天我们研究巴蜀文化的重要资料。
第三,嘉靖《四川总志》中的《全蜀艺文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嘉靖《四川总志》中的《艺文志》后来单独刊行,成为一部重要的书。《四库全书总目》评其“包括网罗,极为核洽”,《益部谈资》称其“网罗金石鼎彝,秦汉之文几尽,可谓博矣”。《全蜀艺文志》所收的很多文章是其他书未收的,如书中所收唐代著名文学家李商隐的《重阳亭铭》,不仅李商隐的文集没有收,《文苑英华》也没有收。再如宋代罗泌的《姓氏谱》、元代费著的《古器谱》多已不传,而《全蜀艺文志》中却保留着。而且《全蜀艺文志》具有较高的辑佚价值,如著名学者四川江安人傅增湘的《宋代蜀文辑存》中很多文章就是采自《全蜀艺文志》。另外,《全蜀艺文志》也有很高的校勘价值,因为它所收的文章多是用的嘉靖本或嘉靖以前的版本,有利于校勘家的版本校对。
第四,嘉靖《四川总志》对今天方志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嘉靖《四川总志》本身的存在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明代四川的修志情况(特别是嘉靖时期),而且从全国范围看,保留至今的嘉靖年间的省志并不多,所以它对我们了解明代嘉靖年间修省志的情况,对我们进行嘉靖年间各省省志的比较研究和撰修新方志有借鉴作用。
客服 QQ: 1224567231(微信同号)
交易流程: 联系客服 → 沟通确认 → 微信或支付宝付款 → 邮箱或QQ发货
如果没找到您想要的县志或资料也可联系客服帮您代查找、代下载,中国县志大全网7×24小时竭诚为您服务!
扫一扫加客服QQ
扫一扫加客服微信
上一个:
乾隆巴县志(嘉庆25年刻本)PDF下载
下一个:
绵竹县乡土志(光绪版)PDF电子版
在线客服
QQ交谈
联系方式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