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县志资讯
县志公告 县志新闻

大明一统志(九十卷)目录索引及PDF下载

发布时间:2019-01-06 点击数:8423
此《大明一统志》是明代官修地理总志,由李贤、彭时、吕原等奉敕纂修。全书共九十卷,以当时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纲,以及所属一百四十九府为目,下设建置、沿革、郡名、形胜、风俗、山川、土产、公署、学校、书院、宫室、关津、寺观、祠庙、陵墓、古迹、名宦、流寓、人物、列女、仙释等三十八门。此为明天顺五年内府刊本。

《大明一统志》按天顺时期京师、南京布政使司所统之府分卷,每府按照《大元大一统志》分目,并增设了郡名、公署、学校、书院、宫室、关梁、寺观、陵墓、祠庙,缺坊乡镇及里至。万历时期刻本,增入嘉靖、隆庆时的有关建置。从京畿府州,直六部,全国十三布政司,其中一百六十、二百三十四州、一千一百十六县,到边之地的都司卫所及宣慰、招讨、宣抚、安抚等司都详加说明。该志内容丰富,贯通古今,分述全国各地自然与社会,历史和现状的各种情况,兼及邻国。条目井然有序,以彰善为圭臬,载述一代典章制度,对于资政、存史、教化均有重要作用,并推动了明朝修志事业的发展。(介绍参考)

 购 买 本 书 请 加 QQ:85920253(微 信 同 号)

 目 录 

大明一统志序、进表、官员职名、目录
图叙
卷一:京师
卷二:保定府、河间府
卷三:直定府
卷四: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
卷五:永平府、隆庆州、保安州、完全都指挥司
卷六:南京、应天府
卷七:中都
卷八:苏州府
卷九:松江府
卷十:常州府
卷十一:镇江府
卷十二:扬州府
卷十三:淮安府
卷十四:庐州府
卷十五:太平府
卷十六:池州府
卷十七:广德府
卷十八:滁州府
卷十九:山西布政司
卷二十:平阳府
卷二十一:大同府
卷二十二:山东布政司
卷二十三:兖州府
卷二十四:东昌府
卷二十五:登州府
卷二十六:河南布政司、开封府上
卷二十七:开封府下
卷二十八:彰德府
卷二十九:河南府
卷三十:南阳府
卷三十一:汝宁府
卷三十二:陕西布政司、西安府上
卷三十三:西安府下
卷三十四:凤翔府
卷三十五:平凉府
卷三十六:临洮府
卷三十七:宁夏卫
卷三十八:浙江布政司
卷三十九:嘉兴府
卷四十:湖州府
卷四十一:严州府
卷四十二:金华府
卷四十三:衢州府
卷四十四:处州府
卷四十五:绍兴府
卷四十六:宁波府
卷四十七:台州府
卷四十八:温州府
卷四十九:江西布政司
卷五十:饶州府
卷五十一:广信府
卷五十二:南康府
卷五十三:建昌府
卷五十四:抚州府
卷五十五:临江府
卷五十六:吉安府
卷五十七:瑞州府
卷五十八:赣州府
卷五十九:湖广布政司
卷六十:襄阳府
卷六十一:德安府
卷六十二:荆州府
卷六十三:长沙府
卷六十四:衡州府
卷六十五:辰州府
卷六十六:沔阳州
卷六十七:四川布政司
卷六十八:保宁府
卷六十九:叙州府
卷七十:夔州府
卷七十一:潼川府
卷七十二:嘉定州
卷七十三:龙州宣抚司
卷七十四:福建布政司
卷七十五:泉州府
卷七十六:建宁府
卷七十七:延平府
卷七十八:邵武府
卷七十九:广东布政司
卷八十:南雄府
卷八十一:肇庆府
卷八十二:廉州府
卷八十三:广西布政司
卷八十四:庆远府
卷八十五:浔州府
卷八十六:云南布政司
卷八十七:景东府
卷八十八:贵州布政司
卷八十九:外夷

卷九十:安南


大明一统志


该书源自洪武三年(1370年)由魏俊民、黄篪、刘俨、丁鳯等按《大元大一统志》体例,纂成的《大明志书》。洪武六年(1373年)续纂,洪武十七年(1384年)编成《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24卷,景泰七年(1456年)编成。天顺二年(1458),英宗朱祁镇为不使景泰帝有修志之美誉,以其“简繁失宜,去取未当”为由,令李贤等重修,于天顺五年成书。英宗亲自作序,赐名《大明一统志》。该书曾于弘治、万历年间重新修定,增加嘉靖,隆庆两朝以后建置相关的内容。


大明一统志


李贤(1409年—1467年),字原德,河南邓县人。明宣德年间进士,景泰初年由文选郎中超擢吏部右侍郎。英宗复位,命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寻进尚书,天顺二年(1458年)奉敕编修此书。宪宗即位,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


明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李贤等奉敕撰。案沈文《圣君初政志》,称洪武三年命儒臣魏俊等六人编类天下郡县地理形势,为《大明志》,今其书不传。后成祖采天下郡县图经,命儒臣纂辑为一书,亦未及成而中辍。至英宗复辟后,乃命贤等重编。天顺五年四月,书成奏进,赐名《大明一统志》。御制序文冠其首,鋟版颁行。考舆志之书出自官撰者,自唐《元和郡县志》、宋《元丰九域志》外,惟元岳璘等所修《大元一统志》最称繁博。国史《经籍志》载其目,共为一十卷,今已散佚无传。虽《永乐大典》各韵中颇见其文,而割裂丛碎,又多漏脱,不复能排比成帙。惟浙江汪氏所献书内,尚存原刊本二卷,颇可以考见其体制。知明代修是书时,其义例一仍《元志》之旧,故书名亦沿用之。其时纂修诸臣,既不出一手,舛讹牴牾,疏谬尤甚。如以唐临泃为汉县;辽无章宗,而以为陵在三河;金宣宗葬大梁,而以为陵在房山;以汉济北王兴居为东汉名宦;以箕子所封之朝鲜为在永平境内。俱乖迕不合,极为顾炎武《日知录》所讥。至所摘王安石《处州学记》地“最旷大山长谷荒”之语,则并句读而不通矣。此本内多及嘉靖、隆庆时所建置,盖后人已有所续入,亦不尽出天顺之旧。我国家辨方定位,首重舆图。《大清一统志》近复奉诏重修,起例发凡,弥臻尽善。此书之舛略,本无可采。特是职方图籍,为有国之常经,历朝俱有成编,不容至明而独阙。故仍录存,以备一代之掌故焉。

 

中国县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