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新夏主编:清代科举人物家传资料汇编(全100册)高清PDF下载
发布时间:2018-12-27 点击数:3345
丛书名称:清代科举人物家传资料汇编(全100册)
丛书主编:来新夏
出版时间:学苑出版社 2006 12
书籍格式:PDF
书籍大小:1.92G(1966MB)
书籍清晰度:清晰版 300dpi或者同等效果
书籍完整性:完整
书籍内容提要:
本书具备三种功用。一是查找清代科举人物的传记资料,包括姓名、字号、中的科名、受业师等资料;二是查找清代科举人物家族中每一位主要成员的传记资料,包括姓名、字号、官职、著述、族系关系等基本情况;三是充当《家谱》使用。由于《硃卷》中“三代履历”记述的内容可以看作是其《家谱》的缩写,从这个角度来说,本书又具一万种《家谱》的功用。 正文编排:本书以科举人物为条目,每一位科举人物为独立的一个条目,该条目与其前后的条目在排序上没有内在关系。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称为“童试”,也可说是预备性考试。考生无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或“童生”,由州、县长官主考,通过以后称为“生员”,俗称“秀才”。
第二步称为“乡试”,是省一级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也叫“大比”,一般在子、卯、午、酉年举行,因为考期定在农历八月,故又称“秋闱”。考官一般由皇帝临时任命,多由进士出身的京官和教官担任,主考多是翰林出身。乡试通过者称为“举人”。
第三步称为“会试”,是中央级的考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即丑、辰、未、戌年之春季农历二月在京城举行。故又称为“春闱”。会试由礼部主持。会试录取后被称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第四步称为“廷试”或“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御史监试。殿试只试策问一场,要求考生当场交卷,然后送读卷官审阅。殿试并不淘汰,参加殿试的贡士均能获取进士资格。殿试考中称“甲榜”,出榜分为三甲:
一甲赐进士及第,只有三名,为状元(又称殿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状元一般授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一般授翰林院编修。
二甲赐进士出身若干名。
凡是通过乙榜中举人,又通过甲榜中进士而做官的人,叫做“两榜出身”。
一身兼有“解元”、“会元”、“状元”的,叫做“连中三元”。
据清王之春所著《椒生随笔》载,唐朝以来“连中三元”的共有13人。为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岩叟、冯京;金朝的孟宗献;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商辂;清朝的钱棨、杨继昌。
小说戏曲中动不动就是某秀才连中三元,有那么容易吗?比中彩票还难吧?
还有一个颇为有趣的事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春季,在北京举行会试。在众多的举子当中,居然有一位两鬓苍苍、年已103岁的老人,广州府三水县的陆云从。道光皇帝赐予国子监司业。
丛书主编:来新夏
出版时间:学苑出版社 2006 12
书籍格式:PDF
书籍大小:1.92G(1966MB)
书籍清晰度:清晰版 300dpi或者同等效果
书籍完整性:完整
书籍内容提要:
购 买 本 书 请 加 QQ:85920253(微 信 同 号)
本书具备三种功用。一是查找清代科举人物的传记资料,包括姓名、字号、中的科名、受业师等资料;二是查找清代科举人物家族中每一位主要成员的传记资料,包括姓名、字号、官职、著述、族系关系等基本情况;三是充当《家谱》使用。由于《硃卷》中“三代履历”记述的内容可以看作是其《家谱》的缩写,从这个角度来说,本书又具一万种《家谱》的功用。 正文编排:本书以科举人物为条目,每一位科举人物为独立的一个条目,该条目与其前后的条目在排序上没有内在关系。
索引编制:为了便于使用,本书编制了人名索引。以科举人物姓名的汉语拼音音序进行编排。为便于从其他角度进行检索,于人名索引之前,编制了人名字头的笔画和四角号码检字。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称为“童试”,也可说是预备性考试。考生无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或“童生”,由州、县长官主考,通过以后称为“生员”,俗称“秀才”。
第二步称为“乡试”,是省一级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也叫“大比”,一般在子、卯、午、酉年举行,因为考期定在农历八月,故又称“秋闱”。考官一般由皇帝临时任命,多由进士出身的京官和教官担任,主考多是翰林出身。乡试通过者称为“举人”。
第三步称为“会试”,是中央级的考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即丑、辰、未、戌年之春季农历二月在京城举行。故又称为“春闱”。会试由礼部主持。会试录取后被称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第四步称为“廷试”或“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御史监试。殿试只试策问一场,要求考生当场交卷,然后送读卷官审阅。殿试并不淘汰,参加殿试的贡士均能获取进士资格。殿试考中称“甲榜”,出榜分为三甲:
一甲赐进士及第,只有三名,为状元(又称殿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状元一般授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一般授翰林院编修。
二甲赐进士出身若干名。
凡是通过乙榜中举人,又通过甲榜中进士而做官的人,叫做“两榜出身”。
一身兼有“解元”、“会元”、“状元”的,叫做“连中三元”。
据清王之春所著《椒生随笔》载,唐朝以来“连中三元”的共有13人。为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岩叟、冯京;金朝的孟宗献;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商辂;清朝的钱棨、杨继昌。
小说戏曲中动不动就是某秀才连中三元,有那么容易吗?比中彩票还难吧?
还有一个颇为有趣的事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春季,在北京举行会试。在众多的举子当中,居然有一位两鬓苍苍、年已103岁的老人,广州府三水县的陆云从。道光皇帝赐予国子监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