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县志资讯
县志公告 县志新闻

《大清一统志》(乾隆九年刻本) 《大清一统志》(乾隆五十五年刻本)

发布时间:2018-11-29 点击数:2249
《大清一统志》,356卷。清蒋廷锡等奉敕纂,乾隆九年(1743年)武英殿刻本。半页10行,行21字,小字双行,字数相同。白口,单鱼尾,四周单边。版框22.6cm×14.6cm。卷前有乾隆九年御制序,陈德华等进书表,弘昼、蒋廷锡、吴士玉等181位纂修人职名及总目等。120册10函。

《大清一统志》是清代全国性地理总志,清朝曾三次修一统志。康熙年间,圣祖玄烨始命修纂此志,因卷帙浩繁,久未成书。胤禛即位,又重加编辑,仍未完工。至乾隆九年方始告成。此本为初修本。

《大清一统志》是在《大元一统志》的基础上编纂而成。乾隆皇帝在《御制大清一统志序》中说:康熙皇帝命修全国总志,以昭大一统之盛,因卷帙浩繁,久未成书。雍正皇帝继命编纂总志,经十余年,次第告竣。“自京畿达于四裔,为省十有八,统府州县千六百有奇,外藩五十有七,朝贡之国三十有一”。全志包括图、表、疆域、分野、建置沿革、形势、风俗、城池、学校、户口、田赋、职官、山川、古迹、关隘、津梁、堤堰、陵墓、祠庙、寺观、名宦、人物、流寓、列女、仙释、地产等,每省首述总况,再分述府州县。全书从古叙至当时,内容宏富。

《大清一统志》收入《四库全书》。有清光绪年间杭州竹简斋缩印本。

《大清一统志》(乾隆五十五年刻本),424 卷,目录2卷,清和珅等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武英殿刊行本。版框20.9cm×14.8cm。半页10行,行21字,小字双行,字数相同,左右双边,白口,单鱼尾。卷前有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上谕、凡例、和珅等修成之奏表。120册12函,前20册无函套。

此书是乾隆皇帝于二十九年敕命重修的《大清一统志》。因乾隆九年(1744年)的《大清一统志》已不能全面反映当时的国土情况,且其中有许多不当之处,所以高宗下令重修,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告成。

本书续载了乾隆八年至乾隆四十九年(1743-1784年)的相关内容。其中规定:对已载入《八旗通志》的清朝诸王及八旗大臣的事迹不再重载,但对八旗大臣中的封疆大臣、政绩卓著者仍予以载入;对政绩显著、曾经奉旨被褒嘉并列入祀贤良昭忠祠的文武大臣均依照国史记载一并载入;对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奉旨赐谥号的前明忠烈诸臣均依照褒忠录记载的内容予以载入;直省新设州县及改土归流诸厅县按新制辑为一卷;直省名宦人物凡未入前志者经核查史传后入顺天府卷中;前志中所转载的辽、金、元史中之人名、地名重新译改,并注明原作出处;增设“税课”门类,列于“田赋”门类之后。

续志被收入《四库全书》。

 

中国县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