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临潼县志 康熙咸宁县志 康熙长安县志 康熙盩厔县志
发布时间:2019-03-29 点击数:1978
顺治临潼县志
顺治《临潼县志》 马良史修,高翔鸾、米调鼎纂,2卷,有顺治十八年(1661)木刻版本存世。马良史为临潼知县,为该志作序。高翔鸾为本邑儒学生员,米调鼎为本邑举人。志书前有叙、跋与县境图、县城图,第一卷包括5个分志:即疆域志(含沿革、方舆、城郭、乡里、镇店、渡口、桥梁、风俗、灾异)、山川志(含山阜、川泽)、古迹志(含城垒、宫殿、楼阁、亭台、园池、泉石、寺院、宫观、祠庙、陵墓)、经制志(含建置、秩祀、官职)、赋役志(含田赋、户役、水利、物产);第二卷包括2个分志:人物志(含职官、选举、才贤、节烈、孝子、仙流)、艺文志(含诗、文),共7分志39类目,文字简约。上海图书馆藏有清顺治木刻版本,临潼区地方志办公室藏有复印件。
康熙咸宁县志
康熙《咸宁县志》 黄家鼎修,陈大经、杨生芝纂,8卷。系咸宁县知县黄家鼎奉陕西巡抚贾汉复修《陕西通志》“征志之檄”以备“通志采摭”而编修。先草成2卷,后复延请邑士陈大经、杨生芝修撰,增为8卷。黄家鼎,安徽颍上人,康熙初任咸宁知县。该志修撰于康熙七年(1668)并于同年刊印。卷首列星野图、疆域古迹图、会城图、县署图、庙学图、隋都图、唐三内图等。正文分星舆、建置、田赋、官礼、选举、人物、古迹、杂志、艺文等9门,凡99目,其中星舆分列分野、疆域、形胜、山川、桥渡、渠堰、井泉、景致、水利、风俗、物产等11类目;建置分列城池、沿革、县署、学校、贡院、书院、社学、坛壝、庙祠、行署、杂署、驿递、仓厂、铺舍、坊第、市镇、兵防、封建等18类目;田赋分列田亩、粮石、户口、起运、存留、屯田、盐引、学田等8类目;官礼分列官师、名宦、公仪、祀典、乐器、乐考等6类目;选举分列荐辟、进士、举人、贡士、例贡、貤恩、荫叙、吏典、武科等9类目;人物分列乡贤、忠节、武勋、孝义、乡耆、隐逸、寓贤、技术、节烈等9类目;古迹分列城阙、宫殿、苑囿、池亭、名胜、陵墓、寺观、石刻等9类目;杂志分列祥异、仙释、异闻、正讹等4类目;艺文分列诏、玺书、策、制、敕、书、议、奏、封事、疏、诗、赋、表、颂、序、碑、记、论、说、铭、题、传、墓志、著述等26类目。所记城府宫室之巨丽、市井风俗之阜繁生动,内容丰富,类目详备。记事始于周,止于清康熙六年(1667)。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考古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南京地理所等藏有原刻本。
康熙长安县志
康熙《长安县志》 梁禹甸纂修,8卷。康熙七年(1668)刊印,为康熙初年长安知县梁禹甸根据明代冯从吾旧志“更加附益”而成。梁禹甸,山西平遥人,康熙元年(1662)任长安知县,七年(1668)升河州知州。该志卷首有序及星野图、疆域图、会城图、县治图、学署图;卷一地理,内分疆域(附形胜)、星野、山川、风俗等类目;卷二建置,内分城池(附里堡、铺集、关梁)、公署、祠祀等类目;卷三贡赋,内分土田、户口、赋役(附驿站)、物产等类目;卷四官师,内有题名(附宦迹);卷五选举,内分科贡、武科、封荫等类目;卷六封建,内分帝系、分封(附僭据)等类目;卷七人物,内分先贤、寓贤、列女、方技等类目;卷八杂记,内分古迹、陵墓、寺观、灾祥等类目。此志主要记述清代前期长安县及西安府城有关人文地理与社会状况,文辞较为简约。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等藏有原刻本。
康熙盩厔县志
康熙二十年《盩厔县志》,章泰修纂,10卷。章泰,浙江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康熙十七年(1678)任盩厔知县,官至利州知州。该志康熙二十年(1681)修撰,同年刊印。卷前列王三聘明嘉靖《盩厔县志?序》与骆钟麟清康熙三年《盩厔县志?序》。卷一地理,包括疆域、沿革、山川、水利等类目;卷二建置,包括城池、公署、庙祀、驿铺、桥梁、市集、里社等类目;卷三古迹,包括胜地、寺观、陵墓等类目;卷四赋役,包括田粮、军卫等类目;卷五官师,包括知县、县丞、主簿、典史、教谕、训导、宫监、名宦等类目;卷六选举,包括人才、进士、举人、贡生、监生、武臣、武科、封赠、掾史(附宦寺)等类目;卷七人物,包括乡贤、隐德、善上、孝友、义勇、列传、节烈(附孝妇、义婢)、流寓、仙迹等类目;卷八风俗(附物产);卷九艺文;卷十兵灾,包括屯戍、记异等类目。章泰提出其修志原则“衡人品则宁严而无滥,采词章则宁少而无多”,亲自执笔,态度严肃,达到了“纲举目张,井井不紊”的效果。北京图书馆尚存原刻本1至8卷,上海图书馆存有此刻本胶卷。此志为周至县现存最早的县志!
顺治《临潼县志》 马良史修,高翔鸾、米调鼎纂,2卷,有顺治十八年(1661)木刻版本存世。马良史为临潼知县,为该志作序。高翔鸾为本邑儒学生员,米调鼎为本邑举人。志书前有叙、跋与县境图、县城图,第一卷包括5个分志:即疆域志(含沿革、方舆、城郭、乡里、镇店、渡口、桥梁、风俗、灾异)、山川志(含山阜、川泽)、古迹志(含城垒、宫殿、楼阁、亭台、园池、泉石、寺院、宫观、祠庙、陵墓)、经制志(含建置、秩祀、官职)、赋役志(含田赋、户役、水利、物产);第二卷包括2个分志:人物志(含职官、选举、才贤、节烈、孝子、仙流)、艺文志(含诗、文),共7分志39类目,文字简约。上海图书馆藏有清顺治木刻版本,临潼区地方志办公室藏有复印件。
康熙咸宁县志
康熙《咸宁县志》 黄家鼎修,陈大经、杨生芝纂,8卷。系咸宁县知县黄家鼎奉陕西巡抚贾汉复修《陕西通志》“征志之檄”以备“通志采摭”而编修。先草成2卷,后复延请邑士陈大经、杨生芝修撰,增为8卷。黄家鼎,安徽颍上人,康熙初任咸宁知县。该志修撰于康熙七年(1668)并于同年刊印。卷首列星野图、疆域古迹图、会城图、县署图、庙学图、隋都图、唐三内图等。正文分星舆、建置、田赋、官礼、选举、人物、古迹、杂志、艺文等9门,凡99目,其中星舆分列分野、疆域、形胜、山川、桥渡、渠堰、井泉、景致、水利、风俗、物产等11类目;建置分列城池、沿革、县署、学校、贡院、书院、社学、坛壝、庙祠、行署、杂署、驿递、仓厂、铺舍、坊第、市镇、兵防、封建等18类目;田赋分列田亩、粮石、户口、起运、存留、屯田、盐引、学田等8类目;官礼分列官师、名宦、公仪、祀典、乐器、乐考等6类目;选举分列荐辟、进士、举人、贡士、例贡、貤恩、荫叙、吏典、武科等9类目;人物分列乡贤、忠节、武勋、孝义、乡耆、隐逸、寓贤、技术、节烈等9类目;古迹分列城阙、宫殿、苑囿、池亭、名胜、陵墓、寺观、石刻等9类目;杂志分列祥异、仙释、异闻、正讹等4类目;艺文分列诏、玺书、策、制、敕、书、议、奏、封事、疏、诗、赋、表、颂、序、碑、记、论、说、铭、题、传、墓志、著述等26类目。所记城府宫室之巨丽、市井风俗之阜繁生动,内容丰富,类目详备。记事始于周,止于清康熙六年(1667)。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考古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南京地理所等藏有原刻本。
康熙长安县志
康熙《长安县志》 梁禹甸纂修,8卷。康熙七年(1668)刊印,为康熙初年长安知县梁禹甸根据明代冯从吾旧志“更加附益”而成。梁禹甸,山西平遥人,康熙元年(1662)任长安知县,七年(1668)升河州知州。该志卷首有序及星野图、疆域图、会城图、县治图、学署图;卷一地理,内分疆域(附形胜)、星野、山川、风俗等类目;卷二建置,内分城池(附里堡、铺集、关梁)、公署、祠祀等类目;卷三贡赋,内分土田、户口、赋役(附驿站)、物产等类目;卷四官师,内有题名(附宦迹);卷五选举,内分科贡、武科、封荫等类目;卷六封建,内分帝系、分封(附僭据)等类目;卷七人物,内分先贤、寓贤、列女、方技等类目;卷八杂记,内分古迹、陵墓、寺观、灾祥等类目。此志主要记述清代前期长安县及西安府城有关人文地理与社会状况,文辞较为简约。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等藏有原刻本。
康熙盩厔县志
康熙二十年《盩厔县志》,章泰修纂,10卷。章泰,浙江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康熙十七年(1678)任盩厔知县,官至利州知州。该志康熙二十年(1681)修撰,同年刊印。卷前列王三聘明嘉靖《盩厔县志?序》与骆钟麟清康熙三年《盩厔县志?序》。卷一地理,包括疆域、沿革、山川、水利等类目;卷二建置,包括城池、公署、庙祀、驿铺、桥梁、市集、里社等类目;卷三古迹,包括胜地、寺观、陵墓等类目;卷四赋役,包括田粮、军卫等类目;卷五官师,包括知县、县丞、主簿、典史、教谕、训导、宫监、名宦等类目;卷六选举,包括人才、进士、举人、贡生、监生、武臣、武科、封赠、掾史(附宦寺)等类目;卷七人物,包括乡贤、隐德、善上、孝友、义勇、列传、节烈(附孝妇、义婢)、流寓、仙迹等类目;卷八风俗(附物产);卷九艺文;卷十兵灾,包括屯戍、记异等类目。章泰提出其修志原则“衡人品则宁严而无滥,采词章则宁少而无多”,亲自执笔,态度严肃,达到了“纲举目张,井井不紊”的效果。北京图书馆尚存原刻本1至8卷,上海图书馆存有此刻本胶卷。此志为周至县现存最早的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