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可以在网站右上角“县志搜索”框里输入县志名称搜索,如果没有您所需的县志或地方志,那就是管理员正在忙碌的录入县志,请您联系微信/QQ:85920253 帮您查找,谢谢!

县志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县志资讯

浙江省余姚市古籍文献资料目录整理

发布时间:2019-01-12 点击数:7866
馆藏地方文献

梨洲文献馆最多,藏有地方文献492种近3000册。市图书馆次之,市档案馆、市地方志办公室等也有部分收藏。馆藏地方文献分六类:

一、反映余姚人文历史的综合性古籍文献资料

旧志有明嘉靖《余姚县志》(复印本),创临山卫志》(复印本。另有民国重刊本)、万历《余姚县志》(复印本)、清康熙《四明山志》(铅印本)、《姚江逸诗》(初刻本)、《新修余姚县志》(复印本)、《姚江书院志略》(康熙初刻本,另有乾隆刻本)、雍正《东山志》(宣统重刊本)、乾隆《余姚志》(初刻本)、《姚江诗存》(初刻本)、《姚江诗存续编》(稿本)、嘉庆《三祠传辑》(初刻本)、《杜白两湖全书》(初刻本)、光绪《余姚县志》(初刻本)、《圣庙志辑要》(初刻本)、道光《浒山志》(初刻本)、《牟山湖志》(初刻本)、《余姚乡土地理历史合编》(初印本)、民国《余姚六仓志》(初印本)、《姚江诗录》(初印本)、《余姚三哲纪念集》(初印本)、《余姚黄山、附子两湖定案录》(初印本)、《余姚兰塘乡千金湖浚垦志略》(初印本)、《民国余姚县新志稿》(稿本)。

历代名人年谱及传记

家族宗族的家谱宗谱等。年谱及传记有

《滑伯仁先生事实纪年》(谱主滑寿,抄本)、

《王文成公年谱》(谱主王守仁,明刻本)、《忠

端公年谱》(谱主黄尊素,清同治抄本,另有光绪刻本)、

《舜水先生年谱稿》(谱主朱之瑜,稿本,另有同治刻本)、

《黄梨洲先生年谱》(谱主黄宗羲,稿本,另有同治刻本)、

《黄梨洲学谱》(现代铅印本)、

《邵念鲁年谱》(谱主邵廷采,民国铅印本)、

《南江先生年谱初稿》(谱主邵晋涵,咸丰刻本)、

《邵二云先生年谱》(谱主同前,民国铅印本)、

《补读书室自订年谱》(谱主朱兰,咸丰刻本)、

《黄炳屋述行附传记》(谱主黄炳匣,光绪稿本)等。

家谱宗谱有:

清代《黄氏家录》、

《黄氏续录》(均康熙刻本)、

《烛溪胡氏宗谱》(嘉庆刻本)、

《施氏宗谱》(同前)、

《姚江孙氏传文》(同前)、

《余姚朱氏宗谱》(同治刻本)、

《彭桥黄氏宗谱》(同前)、

《姚江开元王氏家谱》(光绪刻本)、

《余姚孝义虹桥叶氏宗谱》(同前)、

《三江李氏宗谱》(同前)、

《余姚丰山毛氏族谱》(同前)、

《余姚孙境宗谱》(同前)、

《云楼姚氏宗谱》(同前)、

《姚江赵氏宗谱》(同前)、

《洋溪孙氏宗谱》(同前)、

《余姚朱氏宗谱》(同前)、

《姚江烛溪郑氏宗谱》(宣统刻本)

《龚氏宗谱》(刻印年代不详)等。

民国本家谱

有《余姚半霖史氏小宗支谱》、

《泗门谢氏二房谱》、《余姚邵氏宗谱》、

《余姚道塘西干氏宗谱》、

《竹桥黄氏宗谱》、

《余姚史氏宗谱》、

《徐氏宗谱》、

《姜氏世谱》、

《余姚岚峰褚氏宗谱》、

《兰风蒋氏宗谱》、

《余姚朱氏宗谱》、

《余姚官人宅王氏宗谱》、

《箭山赵氏宗谱》、

《洋溪孙氏宗谱》、

《内乡齐氏宗谱》、

《姚江何氏草宗谱》(稿本)、

《虎潭沈氏宗谱》(稿本)、

《余姚黄山湖茅氏家谱》、

《姚江下河严氏支谱》、

《四明黄氏谱》(抄本)、

《余姚泗门谢氏明代祖像》

等。

二、古代姚籍文人学士著述,大多收藏于梨洲文献馆。宋以前邑人著作多散佚,仅于市图书馆影印本《四库全书》中有所保存,

有南朝梁陈间虞荔著《鼎录》,

唐虞世南编《北堂书钞》,

宋程迥著《古周易章句外编》、《周易古占法》,

孙应时、孙介等著《烛湖集》(另藏有清嘉庆刻本),

高翥著《菊涧集》,

高鹏飞著《林湖遗稿》,

高选、高迈著《江村遗稿》。

宋后邑人著作在影印本《四库全书》中的

有元岑安卿著《栲栳山人诗集》(另藏有清乾隆刻本),

景星著《大学中庸集说启蒙》、《大学集说启蒙》、《中庸集说启蒙》,

宋僖著《庸庵集》。

计入《四库全书》31种,另存目75种。

境内现藏的多为明清刻本,少量手稿本、未刻手抄本弥足珍贵。

元明著作作者主要有元滑寿、

明赵谦、陈贽、宋公传、谢迁、王守仁、倪宗正、吕本、吕坤、蒋一彪、孙馈、禾刃[巾忑钱古训、杨珂、施邦曜、史钶、黄尊素、朱之瑜等。

所藏古籍主要有:

滑寿著《校注十四经发挥》(现代铅印本),

赵谦著《赵考古先生遗集、续集》(清乾隆手抄本)、《学范》(明刻本),

陈贽著《西湖百咏》(明刻本),

宋公传著《元诗体要》(明刻本)、

谢迁著《归田稿》(民国刻本),

王守仁著《王文成公全书》(明刻本)、《王阳明先生全集》(清康熙刻本),

倪宗正著《倪小野先生全集》(清康熙刻本),

吕本编《大明太祖高皇帝宝训》(明刻本),

吕坤著《呻吟语节录》(清雍正刻本),

蒋一彪著《古文参同契集解》(明刻本),

孙鑛著《孙月峰先生批评汉书》(明刻本)、《月峰先生居业编、次编》(明刻本),

钱古训著《百夷传》(民国影印本),

杨珂著《秘图先生逸诗》(清乾隆刻本),

施邦曜著《施忠愍公遗集》(清光绪刻本),

史珂著《先太史百一稿》(清抄本),

黄尊素著《黄忠端公集》(清光绪刻本),

朱之瑜著《舜水遗书》(民国铅印本)、《朱舜水集》、《朱氏舜水谈绮》(均近年铅印本)等。

清代作者主要有黄宗羲、黄宗炎、黄宗会、黄百家、邵廷采、邵晋涵、卢文招、柯琴、劳史、诸重光、劳琛、陆达履、邵瑛、叶调元、黄璋、黄璧、朱文治、朱兰、黄炳匣、陈梓、翁元圻、朱衍绪、高步瀛、张羲年、胡德辉、胡杰人、黄安澜、罗继章、潘兆丰、陈锦、朱亦栋等人。

所藏古籍有

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乾隆刻本)、《南雷文案》(清刻本)、《南雷文定》(康熙刻本)、《南雷文约》(乾隆刻本)、《南雷诗历》(清刻本)、《宋元学案》(雍正手抄本)、《黄氏摭残集》、《黄氏家录》(康熙刻本)、《耆法六种》(清抄本)、《明儒学案》(康熙刻本)、《明文海总目》(嘉庆抄本)、《思旧录》(嘉庆刻本)、《行朝录》(光绪刻本)、《新推交食法》(稿本)、《易学象数论内编、外编》(稿本)、《梨洲遗著汇刊》、《黄梨洲集》、《今水经》(均民国铅印本)、《黄宗羲南雷杂著稿真迹》(影印本)、《黄宗羲全集》(近年铅印12册本),

黄宗炎著《周易象辞》(附《寻门余论》,《困学辨惑》,稿本),黄宗会著《缩斋文集》(清抄本),

黄百家著《黄氏续录》(康熙刻本),

邵廷采著《思复堂文集》(康熙刻本)、《东南纪事》、《西南纪事》(均光绪刻本),

邵晋涵著《尔雅正义》、《尔雅释文》(均乾隆刻本)、《南江文钞》、《南江诗钞》、《南江札记》(均嘉庆刻本),

卢文招著《抱经堂丛书》17种(乾隆刻本)、《群书拾补》(清刻本),

劳史著《余山先生遗书》(乾隆刻本),

诸重光著《二研斋遗稿》(乾隆刻本),

劳琛著《偶寄生诗草》(乾隆刻本),

陆达履著《剡湖竹枝词》(嘉庆刻本),

邵瑛著《说文解字群经证字》(清刻本),

叶调元著《汉口竹枝词》(道光刻本),

黄璋《大俞山房诗稿》(乾隆刻本)、《杨龟山年谱考证》(乾隆刻本),

黄壁著  《黄氏:世诗》(光绪刻本),

朱文治著《绕竹山房诗稿》(咸丰刻本),

朱兰著  竺:读书室诗稿》(清刻本),

黄炳巨著《测地志要》、《诵芬诗略》、《紫垣圆象  兰苎严严》(均同治刻本),《测绘章程》、《摩史历准》、《交食捷算》、《耋痴唱》(均绪刻本)、《黄梨洲公事实咏》(稿本,另有光绪刻本),《自述一  目韵》、《焚余偶存草》、《黄蔚亭杂钞》、《稀令祝雅》(均痴本),陈梓著《一  产杂著》、《珊j后文集》、《删后诗集》(均嘉庆刻本)、《陈一斋文集、诗集》  :产苎刻本)

稿本《陈古民先生九九乐府》、《井心集文钞》,

翁元圻著《困  学学纪闻注注》(有道光、同治刻本),

朱衍绪著《大椿山房诗钞》(清抄本)、《客千日续》、《续记事珠》(均稿本),

高步瀛著《菊荫诗钞》(道光刻),

张羲年著《瞰蔗全集》(光绪刻本),

胡德辉稿本《小尔雅正义》、《郑氏  尸S引申》、《书瘾楼诗稿》、《书瘾楼文稿》、《袁文汇注》,

胡杰人著《腾馥  ?》(X绪刻本)、《大雅题襟》(抄本),

黄安澜著《五桂楼书目》(光绪刻千),

Zm章著《惜阴书屋诗草》(稿本),

潘兆丰著《六书会原》(嘉庆亥;),

陈锦著《越中观感录》(光绪刻本),

朱亦栋著《十三经札记》、《群书札  记》(均光绪刻本)等。

近现代姚籍文人学者著述,均为现代铅印书籍,多收藏于市图书馆。有杨贤江、黄云眉、周伯棣、陈登原、王仲荦、沈宗瀚、楼适夷、黄产尧、黄光照、史企曾、叶易、王水照、高镇五、孙义章、谷兆祺、叶秉如、洪林、丙衡、陆维勋、吕嗣杰、叶庆荣、宋世钊、劳善庆、徐锦航等。著6主要有《中国土地制度》、《天一阁藏书考》、《中国货币史纲》、《古今伪书苎苎X》、《中国财政思想史稿》、《明史考证》、《史学杂稿订存》、《史学杂稿苎存》、《魏晋南北朝史》、《克难苦学记》、《适夷诗存》、《果树修剪学》、《青$4@向导》、《法医学》、《当代英汉词典》、《中国近代文艺思想论稿》、《唐$文学论集》、《针灸学》、《大豆综合利用》、《工业环境管理》等。

有关四明山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及反映这一地区革命斗争的回忆录、严主传、民间歌谣、民间传说、小说等,

主要有《浙东游击纵队》、《血染的悍入《新四军史迹图册》、《余姚党史资料》等。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河姆渡古文化遗址出土文物研究评论资料,主要有子女千年前奇迹——我国河姆渡古遗址》、《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河⑩渡遗hL第二期发掘报告》、《河姆渡遗址动植物遗存的鉴定研究》、《对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稻谷和骨耜的几点看法》、《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猪骨和陶猪试论我国养猪起源扒《河姆渡的原始艺术》、《河姆渡遗址早期木构工艺考察》、《河姆渡先人生活时代的古植被古气候》、《河姆渡遗址陶器的研究》、

晰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动物群》等。

内部编印有关余姚综合性图书资料,

主要有《余姚县县政汇编》、《余姚县历史灾情纪略入《余姚县府前路小学四十周年纪念刊》、《省议会选民草册(余姚县)》(抄本)、《省议会初选举调查(余姚县)》(抄本)、《余姚县志姓氏索引》(抄本)、《姚江同声诗社三编》、《余姚文献索引》、《余姚中学建校五十周年纪念册》、《浙江省余姚市地名志》、《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余姚卷》、《王阳明诗集》、《余姚历代风物诗选》、《浙东古城余姚》、《名邑余姚》、《余姚》(画册)、《奋进的四十年》、《余姚乡贤论》、《余姚修志通讯》、《余姚文史资料》等。

第二节  馆藏其他文献

古籍多藏于五桂楼、梨洲文献馆,现代书籍以市图书馆为最多。五桂楼现有藏书9993册,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入藏,经史部占三分之二以上。绝大多数为清刻本,少数为明刻本,明刻本中以40册的《二十一史文选》为佳。

近万册古籍分别出自翠娱阁、古香楼、经海堂、万卷楼、频伽精舍、扬州书院、扫叶山房、湖海楼、宝翰楼、抱经堂、紫阳书院等百余处藏书楼、刻书坊及书院等。其中有善本19种629册(10种明刻本,9种清刻本)。

梨洲文献馆所藏古籍按四部分类,经部282种2041册,史部731种4449册,子部890种3751册,集部(包括丛书)899种9887册。其中善本特藏78种1027册(明刻本48种,清刻本、稿本30种)。最早藏书为明永乐十三年(1415)所刻《理性大全》,70卷,24册。最大馆藏古籍为《通志堂经解》,1718卷,320册。其他大部古籍有《二十一史》(1556卷276册)、《全唐文》(1003卷228册)、《全唐诗》(912卷120册)等。市图书馆最大馆藏文献为1500册影印本《四库全书》。其他大部文献有482卷《明文海》等。有各类字典、辞书、百科全书、类书、年鉴、手册、目录、索引、表谱、图录等古今工具书435种1747册。

摘自《余姚市志》

 

中国县志大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