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失境外清代档案文献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9-01-11 点击数:1280
一、 国外清代档案文献概况
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散失在国外的清代档案文献数量相当可观,这部分档案离境大致有以下4种原因:
1、战争掠夺。
中国近代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自1840年(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中华民族饱受西方列强的欺凌和掠夺,大批珍贵清代档案文献屡遭劫难,流落异国他乡。如1860年,英法联军抢掠、焚烧了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该园文源阁所藏典籍自此悉失;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宫廷所藏珍贵典籍和档案资料也遭洗劫。外国列强的战争掠夺,是清代档案文献散失国外的主要原因。
2、外国在华机构离境时带走。
有清一代,外国设立了许多常设或非常设驻华机构。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门户对外打开,外国使领馆、银行公司、口岸通商办事处等机构纷纷设立。这些机构在日常工作运转中,特别是与清廷各级政府的交往过程中,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档案资料,其中大部分被这些机构离境时带回国内。
3、外国在华人员搜集。
这主要发生在民国初年,部分传教士、学堂讲师等充当了这个角色。
4、外国机构或文化商人在华购买。
民国初年,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八千麻袋”事件,这是清代档案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失控散落民间。后来虽大部分收回,但流失民间的清宫档案数量也相当可观,约有3万斤。外国驻华机构和文化商人乘机购买,也在意料之内,情理之中。
以上散失在国外的清代档案资料,除一部分自然损毁或保存在个人手中外,其余主要收藏于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档案馆、图书馆或博物馆中(见附录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在过去20余年的对外交往中,通过有关渠道,从英国和美国,将部分清代档案缩微复制件收回国内。
二、 台湾现存清代档案概况
1949年,国民党政府撤离大陆时,将原保存在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和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明清档案(大部分为清代档案),拣选304箱共计71余万件,运往台湾。其中204箱共计40余万件现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献馆,100箱约31万件存放在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这部分档案史料价值十分珍贵,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清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民族、宗教、礼仪、天文、地理、典章制度等诸方面(见附录2)。
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所存的清代档案,现已基本整理就绪,并编有目录卡片及各种索引。台北故宫博物院编印有《国立故宫博物院清代文献档案总目》。该院文献馆馆长庄吉发先生著有《故宫档案述要》一书。该院文献馆对所存满、汉文朱批奏折,已陆续整理影印出版,已编辑出版的有:《袁世凯奏折》、《年羹尧奏折专辑》3册、《宫中档光绪朝奏折》26册、《宫中档康熙朝奏折》9册、《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等。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张伟仁先生主持下,影印出版了《明清档案》数十册。
综上所述,为了向清史纂修工程提供较为全面和详实的散失在境外的清代档案文献信息,开好头,起好步,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国外清代档案文献信息的收集,应重点放在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等国家。
2、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为纂修清史而搜集必要的境外清代档案文献资料。
3、主要收集方式可利用国际互联网,对重要档案文献信息,不排除派人前往档案所在国收集。
附一:
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散失在国外的清代档案文献数量相当可观,这部分档案离境大致有以下4种原因:
1、战争掠夺。
中国近代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自1840年(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中华民族饱受西方列强的欺凌和掠夺,大批珍贵清代档案文献屡遭劫难,流落异国他乡。如1860年,英法联军抢掠、焚烧了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该园文源阁所藏典籍自此悉失;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宫廷所藏珍贵典籍和档案资料也遭洗劫。外国列强的战争掠夺,是清代档案文献散失国外的主要原因。
2、外国在华机构离境时带走。
有清一代,外国设立了许多常设或非常设驻华机构。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门户对外打开,外国使领馆、银行公司、口岸通商办事处等机构纷纷设立。这些机构在日常工作运转中,特别是与清廷各级政府的交往过程中,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档案资料,其中大部分被这些机构离境时带回国内。
3、外国在华人员搜集。
这主要发生在民国初年,部分传教士、学堂讲师等充当了这个角色。
4、外国机构或文化商人在华购买。
民国初年,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八千麻袋”事件,这是清代档案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失控散落民间。后来虽大部分收回,但流失民间的清宫档案数量也相当可观,约有3万斤。外国驻华机构和文化商人乘机购买,也在意料之内,情理之中。
以上散失在国外的清代档案资料,除一部分自然损毁或保存在个人手中外,其余主要收藏于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档案馆、图书馆或博物馆中(见附录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在过去20余年的对外交往中,通过有关渠道,从英国和美国,将部分清代档案缩微复制件收回国内。
二、 台湾现存清代档案概况
1949年,国民党政府撤离大陆时,将原保存在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和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明清档案(大部分为清代档案),拣选304箱共计71余万件,运往台湾。其中204箱共计40余万件现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献馆,100箱约31万件存放在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这部分档案史料价值十分珍贵,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清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民族、宗教、礼仪、天文、地理、典章制度等诸方面(见附录2)。
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所存的清代档案,现已基本整理就绪,并编有目录卡片及各种索引。台北故宫博物院编印有《国立故宫博物院清代文献档案总目》。该院文献馆馆长庄吉发先生著有《故宫档案述要》一书。该院文献馆对所存满、汉文朱批奏折,已陆续整理影印出版,已编辑出版的有:《袁世凯奏折》、《年羹尧奏折专辑》3册、《宫中档光绪朝奏折》26册、《宫中档康熙朝奏折》9册、《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等。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张伟仁先生主持下,影印出版了《明清档案》数十册。
综上所述,为了向清史纂修工程提供较为全面和详实的散失在境外的清代档案文献信息,开好头,起好步,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国外清代档案文献信息的收集,应重点放在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等国家。
2、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为纂修清史而搜集必要的境外清代档案文献资料。
3、主要收集方式可利用国际互联网,对重要档案文献信息,不排除派人前往档案所在国收集。
附一:
境外中国明清古籍文献档案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