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人物:方树梅 鲁迅 郭象升 陈元慎
发布时间:2018-10-10 点击数:1509
方树梅
字臞仙,别号学山楼主人,云南晋宁人。一生聚书四万卷,搜辑佚书甚多。分纂《新纂云南通志》中由汉至元耆旧传、地理、艺文、诗文录、人物及《续云南通志长编》中的金石、艺文。独修《晋宁乡土志》、《晋宁州志》、《方氏族谱》、《天女城志》、《古滇人物考》、《滇南碑传集》和《续集》、《南诏备征录》、《太华山寺》、《碑记汇录》、《滇贤生卒考》、《滇贤象传》等及年谱、书目等四十多种。
鲁迅
原名周树人,幼名樟寿,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一生著述甚丰,有《鲁迅全集》行于世。光绪二十五年(1899)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铁路矿务学堂,学习地质、矿冶知识。光绪二十八年(1902)去日本留学,三十年(1904)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期间,与铁路矿务学堂同学、东京帝国大学留学生顾琅,汇集我国有关地质、矿产资料,编成《中国矿产志》。全志分导言、本言两篇,共二十二章,是我国第一部矿产专志。宣统元年(1909)回国后,怀着“不忘于故”的心情,搜集失散的古代会稽人著作和有关会稽的书籍,汇辑《会稽郡故书杂集》,历时五年,民国三年(1914)发表于《绍兴教育杂志》,次年又在绍兴木刻刊行。他还搜集、研究金石拓本、造像和墓志拓本、古砖、古钱等,拟编《越中专录》,因故未成。
郭象升
字可阶,号允叔,山西晋城县人。山西大学堂中斋毕业,曾任山西大学文科学长,山西教育学院院长、山西文献委员会常务委员。郭学识渊博,尤精经史。著有《清史讲义》、《山西文化史概略》、《郭允叔文钞》等。民国七年受山西省公署的委托,他撰写了《山西各县志书凡例》,主张编修新志要因时制宜,要由图、略、传、表、考五个部分组成。对民国时期山西编修县志,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九三六年山西文献委员会准备编修《山西通志》时,仍主张按《凡例》要求设立纲目。不久,因日寇入侵,编修《山西通志》事遂辍止。
陈元慎
字云程,号祗堂,江西临川县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六月署巴彦州知州,纂有宣统《巴彦州志略》,惜佚失,残存内容多为民国《巴彦县志》所收录。民国五年(1916)挂冠归里,于家办“笃行书院”,并致力于史学研究。十二年(1923年)其师黄维翰《黑水先民传》撰成付梓,元慎负责校勘,并为之作跋。二十八年(1939)任临川县志局局长兼总纂,成《临川县志》(稿本),存留至今。其余著述有《太平天国大事年鉴》等。
字臞仙,别号学山楼主人,云南晋宁人。一生聚书四万卷,搜辑佚书甚多。分纂《新纂云南通志》中由汉至元耆旧传、地理、艺文、诗文录、人物及《续云南通志长编》中的金石、艺文。独修《晋宁乡土志》、《晋宁州志》、《方氏族谱》、《天女城志》、《古滇人物考》、《滇南碑传集》和《续集》、《南诏备征录》、《太华山寺》、《碑记汇录》、《滇贤生卒考》、《滇贤象传》等及年谱、书目等四十多种。
鲁迅
原名周树人,幼名樟寿,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一生著述甚丰,有《鲁迅全集》行于世。光绪二十五年(1899)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铁路矿务学堂,学习地质、矿冶知识。光绪二十八年(1902)去日本留学,三十年(1904)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期间,与铁路矿务学堂同学、东京帝国大学留学生顾琅,汇集我国有关地质、矿产资料,编成《中国矿产志》。全志分导言、本言两篇,共二十二章,是我国第一部矿产专志。宣统元年(1909)回国后,怀着“不忘于故”的心情,搜集失散的古代会稽人著作和有关会稽的书籍,汇辑《会稽郡故书杂集》,历时五年,民国三年(1914)发表于《绍兴教育杂志》,次年又在绍兴木刻刊行。他还搜集、研究金石拓本、造像和墓志拓本、古砖、古钱等,拟编《越中专录》,因故未成。
郭象升
字可阶,号允叔,山西晋城县人。山西大学堂中斋毕业,曾任山西大学文科学长,山西教育学院院长、山西文献委员会常务委员。郭学识渊博,尤精经史。著有《清史讲义》、《山西文化史概略》、《郭允叔文钞》等。民国七年受山西省公署的委托,他撰写了《山西各县志书凡例》,主张编修新志要因时制宜,要由图、略、传、表、考五个部分组成。对民国时期山西编修县志,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九三六年山西文献委员会准备编修《山西通志》时,仍主张按《凡例》要求设立纲目。不久,因日寇入侵,编修《山西通志》事遂辍止。
陈元慎
字云程,号祗堂,江西临川县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六月署巴彦州知州,纂有宣统《巴彦州志略》,惜佚失,残存内容多为民国《巴彦县志》所收录。民国五年(1916)挂冠归里,于家办“笃行书院”,并致力于史学研究。十二年(1923年)其师黄维翰《黑水先民传》撰成付梓,元慎负责校勘,并为之作跋。二十八年(1939)任临川县志局局长兼总纂,成《临川县志》(稿本),存留至今。其余著述有《太平天国大事年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