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人物:陈训正 夏仁虎 许承尧 张嘉谋
发布时间:2018-10-10 点击数:1237
陈训正
字无邪,号天婴,浙江慈溪人。曾任《天铎报》社长、同盟会宁波支部副会长、浙江省府常务委员、代主席、杭州市长、浙江省议会代议长等职。民国十二年(1923)与马瀛同纂《定海县志》,铅印六册出版。二十二年(1933)复与马瀛合纂《鄞县通志》,铅印三十六册。所拟体例,颇有创新,编纂方法也较为科学。对浙江近代方志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夏仁虎
字蔚如,号枝巢。江苏南京人。肄业于江阴南菁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留京任用。辛亥后,曾在北洋政府任财政部次长,张作霖时代任国务院秘书长。北伐胜利,即退出官场,从事著述、讲学,先后执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建国后,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著述有:《北京市志》、《秦淮志》《玄武湖志》、《岁华忆语》 (记述南京风俗人情)、《南京明遗民录》、《旧京琐记》等。
许承尧
字际唐,号疑庵,安徽歙县人。清光绪年间翰林,曾在河北、陕西等地为官。辛亥革命后,一度出任甘凉道尹(今甘肃张掖),后辞官归里,致力于搜集乡里文献资料。民国二十二年(1933),总纂民国《歙县志》。历时三载余,成书十六卷。该志《例言》主张,“志乃史裁,因时而作,务求真实详赡以存陈迹”。此外,将其搜集的地方掌故,遗闻轶事,撰成《歙故》三十卷。并纂有《歙志补》、《西干志》,均有抄本存世。
张嘉谋
字中孚,自号梅溪钓徒。河南省南阳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旋中举人。主讲于陕州三门书院及淅川之丹江书院。曾先后与李敏修等创办中州女学堂、河南女子师范学堂等。民国三年(1914),与李敏修在北京设“中州文献征辑处”,访得乡贤遗著多种,皆校刊之。后为河南通志馆纂修,兼任河南博物院院长、河南古迹研究会主任委员。毕生“弹心著述”,尤“致力于方志之编,精研乎舆地学”。光绪三十年主修《南阳县志》,民国年间,校订《西华县志》、《巩县志》、《方城县志》、《孟县志》,并校注《南阳府志》,撰写《河南通志疆域沿革稿》。时值民族危亡之际,仍著述不辍,属稿甫竟,遂溘然长逝。
字无邪,号天婴,浙江慈溪人。曾任《天铎报》社长、同盟会宁波支部副会长、浙江省府常务委员、代主席、杭州市长、浙江省议会代议长等职。民国十二年(1923)与马瀛同纂《定海县志》,铅印六册出版。二十二年(1933)复与马瀛合纂《鄞县通志》,铅印三十六册。所拟体例,颇有创新,编纂方法也较为科学。对浙江近代方志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夏仁虎
字蔚如,号枝巢。江苏南京人。肄业于江阴南菁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留京任用。辛亥后,曾在北洋政府任财政部次长,张作霖时代任国务院秘书长。北伐胜利,即退出官场,从事著述、讲学,先后执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建国后,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著述有:《北京市志》、《秦淮志》《玄武湖志》、《岁华忆语》 (记述南京风俗人情)、《南京明遗民录》、《旧京琐记》等。
许承尧
字际唐,号疑庵,安徽歙县人。清光绪年间翰林,曾在河北、陕西等地为官。辛亥革命后,一度出任甘凉道尹(今甘肃张掖),后辞官归里,致力于搜集乡里文献资料。民国二十二年(1933),总纂民国《歙县志》。历时三载余,成书十六卷。该志《例言》主张,“志乃史裁,因时而作,务求真实详赡以存陈迹”。此外,将其搜集的地方掌故,遗闻轶事,撰成《歙故》三十卷。并纂有《歙志补》、《西干志》,均有抄本存世。
张嘉谋
字中孚,自号梅溪钓徒。河南省南阳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旋中举人。主讲于陕州三门书院及淅川之丹江书院。曾先后与李敏修等创办中州女学堂、河南女子师范学堂等。民国三年(1914),与李敏修在北京设“中州文献征辑处”,访得乡贤遗著多种,皆校刊之。后为河南通志馆纂修,兼任河南博物院院长、河南古迹研究会主任委员。毕生“弹心著述”,尤“致力于方志之编,精研乎舆地学”。光绪三十年主修《南阳县志》,民国年间,校订《西华县志》、《巩县志》、《方城县志》、《孟县志》,并校注《南阳府志》,撰写《河南通志疆域沿革稿》。时值民族危亡之际,仍著述不辍,属稿甫竟,遂溘然长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