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县志下载:〔雍正〕广东通志 粤小记 〔道光〕广东通志
〔雍正〕广东通志
清郝玉麟修,鲁曾煜等纂。雍正九年(1731)刻本。六十四卷。此志于雍正八年六月开局始修,次年三月告成。全书采掇补苴,较为赅备。全书三十五门,内新增者四,辑旧者三十一,大都首尾详明,可资检阅,而“外蕃”一门,为他志所罕见。记述了当时广州蕃舶云集,对外贸易发展盛景,亦为他志所无,对研究当时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提供了宝贵资料, “亦通典述边防而兼及海外诸国之例也。”前人评其缺点云:“或沿袭旧文失之冗蔓,或体例不一, 彼此抵牾,皆未能悉加订正。”
粤小记
清黄芝撰。道光十二年(1832)刻本。四卷,附《粤谐》伺装一册。此书体裁仿唐宋人笔记,摭拾广东遗闻轶事,间以名物考订。卷首有序云,作此书“为其即小以见大,显微而阐幽”, “历溯诸贤载记源流,务为大纲要领,而小者在所忽略。匹夫匹妇有一行称于乡,皆可书”。“是书虽小,可与志乘相为表里。”书中所记或足资多闻,或有裨考订。卷三记黄肖养起义事迹,较他书为详,可补史乘之缺。
〔道光〕广东通志
清阮元监修,陈昌齐、刘彬华、江藩、谢兰生等总纂。道光二年(1822)刊刻。同治三年(1864)重刻本。三百三十四卷,首一卷。全书二十六门,内设训典、郡县沿革、职官、选举、封建、舆地、山川、关隘、海防、建置、经政、前事、艺文、金石、古迹、宦绩、谪宦、列传、杂录十九项。本志师谢蕴山《广西通志》体例,最称精善。参与修志之总纂、分纂皆当时著名学者,记述详赅,为文有体。本志是现存六种《广东通志》中之最佳本,海内推为善本。各地修志仿此体例者甚多,影响较大。但由于耿、尚两藩入粤被平削事俱入国史而未上省志,屈大均等人因著述遭禁不敢上志,外加广东海图过略、各县分图仿旧图者多等等原因,亦受人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