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县志下载:〔康熙〕江南通志 〔乾隆〕江南通志 江苏省通志稿
〔康熙〕江南通志
清丹徒人张九征纂。张氏字公选,号湘晓,顺治四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成书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七十六卷。分图考、建置沿革、星野、祥异、疆域、山川、风俗、城池、兵制、河防、江海防、水利、封建、户口、田赋、漕运、关税、盐政、驿传、蠲恤、物产、职官、公署、学校、选举、祠祀、陵墓、古迹、帝王、名宦、人物、孝义、列女、隐逸、流寓、仙释、方伎、艺文等三十八类,体例严密,资料丰富,是现存江南地区最早的一部通志。保存了明万历时的一些经济史料,有关宗教的记载较为谨实。其缺点是不重视收录地方性文艺作品等。负责修志的人亦认为“择焉不精,语焉不详”,未脱草率编就之病。
〔乾隆〕江南通志
清休宁人黄之巂纂。黄氏字石牧,号唐堂,康熙六十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此书始修于雍正年间,乾隆元年(1736)成书。全书二百卷。首四卷,序目一卷。有舆地、河渠、食货、学校、武备、职官、选举、人物、艺文、杂类十志,首列诏谕。与康熙志相比,增河渠、杂类两志,可谓创新。此志于水利、漕运、食货方面内容甚详,反映了清朝统治中国一个世纪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突出了江南地区在经济上的重要意义。同时,对史事考订颇精,设有“辨讹”一目,如认为宗泽墓不在镇江等。反映了纂修者的功力。时人评论是志“既部分而类居,亦详稽而博考”,是成功之作。
江苏省通志稿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三百五十二卷。分诏谕、天章、地理、河渠、经政、学校、武备、故事、官师、人物、艺文、序等十二志。辛亥革命事起,通志局撤消,编纂工作中断,后仅缪荃孙“江苏金石志”及陈作霖“江苏兵事纪略”刊行于世。民国七年(1918),江苏通志局恢复,冯煦任总纂,继续纂修。民国十二年( 1923 )因齐燮元构兵,经费无着,机构裁撤,通志终未成稿。民国十八年(1929)成立江苏省通志编纂委员会,庄蕴宽任总纂,重新拟定《江苏通志纲目草案》:卷首(序、凡例、目录、大事记)、天文第一、地理第二、内政第三、外交第四、财政第五、司法第六、教育第七、军备第八、水利第九、交通第十、农业第十一、矿业第十二、工业第十三、商业第十四、社会第十五、宗教第十六、人物第十七、金石第十八、艺文第十九、技术第二十、卷末(辨讹、补遗、编纂史略附题名录)。仅柳诒澂分纂之“书院志”、“礼俗志”、“钱币志”和金鉽分纂之“艺文志”先后刊行。民国三十四年(1945),汪伪政府在苏州成立江苏省通志编纂委员会,吴廷燮任总纂,又拟定纲目:大事志*、方域志、都水志*、建置志*、民政志*、礼俗志*、度支志、货殖志、职官志、选举志、文化志、武备志、司法志*、邮传志*、经籍志、古迹志*、金石志、邦交志、宗教志、人物志、烈女志*、灾异志*。最后成稿并铅印者,计十志(上列纲目中右上有*者)。历次手稿均存南京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