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可以在网站右上角“县志搜索”框里输入县志名称搜索,如果没有您所需的县志或地方志,那就是管理员正在忙碌的录入县志,请您联系微信/QQ:1224567231 帮您查找,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县志下载>陕西>陕北古代史纪略(上下册)PDF下载

陕北古代史纪略(上下册)PDF下载

  • 价格:¥15.00 元
  • 格式:PDF 电子版
购买咨询:

县志介绍


    陕北,泛指陕西省的北部。陕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处于北纬35°07′~39°34′、东经1070~111°15′之间,包括长城以南、子午岭以东、黄河以西、桥山以北的广大区域。行政区划,包括今榆林市的府谷、神木、榆阳、米脂、佳县、吴堡、绥德、清涧、子洲、横山、靖边、定边,延安市的吴起、志丹、安塞、子长、延川、延长、宝塔、甘泉、富县、宜川、洛川、黄龙、黄陵和铜川市的宜君,共计26个县(区)。陕北地区总面积8.18万平方公里,占陕西省土地总面积的40%;2005年,总人口540万人,占全省人口的14.7%。


    陕北是一个广袤神奇的地方,独特的地理位置、地表地貌、政治环境,铸造了自己不朽的历史。

    秦汉以来,陕北地区始终是华夏政权安全保障的第一边防地区。陕北、河套等地区是中原汉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主要争掠地区,陕北以横山山脉为主的沟壑纵横的地表地貌,是理想的军事防御地区。历代中原政权,非常重视陕北军事、社会和经济的建设。秦直道、秦长城、宋夏城堡、明代长城,虽然经历千数百年战争烟火的洗礼,至今仍屹立在子午岭和横山山脉之脊。频繁的战争,锤炼了陕北的驻军和居民。驻守陕北的军事队伍,总是中央王朝的重要军事力量。唐、宋、明三朝,每当朝廷危亡之际,总有陕北偏师奉诏勤王,力挽狂澜,成为国家希望之所在。

    历朝历代,官府都用极大的气力经营陕北。从秦国起至清初,大规模地向陕北等地移民十数次,充实边境地区的人口,开发当地的农牧业生产,其中秦、汉、明三代规模最盛。同时,调迁大量的军队驻守屯田,人数达一二十万。陕北地区的社会经济随着边防建设的兴盛而繁荣。秦汉第一次揭开了开发陕北的热潮,出现了“田畴四布、牛马衔尾、群羊塞道”的富饶景象。宋代输送军用粮草,边塞商旅不断;宋夏设立榷场,“略无猜情,门市不饥,商贩如织”。宋代以陕北为主要来源的陕西路商业酒税收入,在全国位居第二,仅次于两浙路。明代,延绥镇城榆林“开府集兵,招商贾,设学校,闾井辐辏”,形成了陕北的黄金时代。官仓粮食“累积甚丰”,“红腐不可食”。各朝著名文臣武将经营陕北,积极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培养了大批文武进士和举人,其中有的成为朝廷的重臣。宋代府谷折氏、尤氏,神木杨氏,夏州拓跋(李)氏,清涧种氏和李氏,延州高氏,保安刘氏等名门望族人才辈出,大都是当朝的著名人物。其中韩世忠、刘光世、杨存中与岳飞齐名,为南宋中兴的著名统帅。刘光世五代孙刘基(刘伯温),又是明朝朱元璋的著名贤臣。

    由于长期遭受兵燹战火的毁坏,陕北土地瘠薄,干旱少雨。千百年来贫困生活的磨炼,培育了陕北人民善于忍耐极端贫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可贵精神。“尚节约、少奢侈”,“重修造、善积储”。

    陕北是汉族和游牧民族长期杂居的地区。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个世纪时间里,是匈奴、氐、羌、羯、鲜卑等“五胡”占领地区。唐代,数次设置羁縻府州,安置归降的突厥、鲜卑、吐谷浑、西羌、党项民族。五代时期,北部由党项拓跋氏和折掘氏统治。数个世纪,各民族相互交融,取长补短,共同发展。陕北汉民族农业文化的土壤里,饱含了少数民族游牧文化的精华,尤以魏晋南北朝时最为广泛深入。陕北人的语言、服饰、饮食、居室、礼仪、娱乐、民风等,很少有天子脚下的迂腐、侈糜、沉闷之气,而是开放程度最广,兼容性最强,充满了开拓进取的活力。明代天南海北大批移民又一次来到陕北,进一步推动了陕北文化的发展。

    史志记述,陕北居民“人勤稼穑”,“民俗质木,尚俭约,习仁义,多畜牧”,“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人性躁动,风气果决”。人们普遍崇尚坦诚忠义,“人性急公好义,有无常贷,不以贫富相耀”。明清以来民族斗争的风浪,进一步孕育了人们追求公平公正、仇视欺压盘剥的理念。明末清初,在阶级压迫和贫困生活的交迫下,走投无路的陕北人终于掀起了震撼天地的农民起义活动。

    陕北的皇天后土,养育了自己杰出的儿女。陕北古代岁月,曾经展现了无数次的辉煌。陕北广阔的山水之间,到处都有神奇动人的史事。近代历史时期,陕北人民发扬先祖披荆斩棘、奋勇进取的精神,在推进中国历史跨越发展的征途中,又一次闪耀出举世瞩目的璀璨光芒。

    凡例

    一、本纪略记述地域为陕北地区,包括今榆林市、延安市、铜川市宜君县计26县(区)政区范围。断限上自事物发端,下迄清末(1911年)。

    二、体例为史志结合,体裁以纪略为主,纪、传、表、图、照并用。记述以时间先后为序,编、章、节、目层次排列。历史地图、文物遗址照片附相关编、章、节前。设置附录,记载著名人物、名人墓葬和文物遗址。

    三、地名、称谓沿用清末名称。纪年,帝王纪年后加注公元年份,民国以后采用公元纪年。附录文物遗址记录,计量单位和数字保持原文未变。

    四、纪略资料选自国家、陕西省、陕北3市26县各类史书、志书,以及国家正式出版的历史研究专著。资料出处,随文或章末予以加注。

    五、纪略文字使用国家标准简化字。录文缺失或缺损浸漶文,以“□”标注。
客服 QQ: 1224567231(微信同号)
交易流程: 联系客服 → 沟通确认 → 微信或支付宝付款 → 邮箱或QQ发货
如果没找到您想要的县志或资料也可联系客服帮您代查找、代下载,中国县志大全网7×24小时竭诚为您服务!


扫一扫加客服QQ 扫一扫加客服微信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