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可以在网站右上角“县志搜索”框里输入县志名称搜索,如果没有您所需的县志或地方志,那就是管理员正在忙碌的录入县志,请您联系微信/QQ:1224567231 帮您查找,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县志下载>陕西>道光鄜州志(校注版)PDF下载

道光鄜州志(校注版)PDF下载

  • 价格:¥10.00 元
  • 格式:PDF 电子版
购买咨询:

县志介绍


    富县,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历史悠久,物华天宝,地灵人杰。


    富县,秦、汉设雕阴、直路、襄洛县。东晋、北朝先后置长城县、三川县。隋置上郡、洛交县、三川县。唐武德元年(618),改上郡为鄜州,沿宋、元、明、清,辖县三、五不等。民国元年(1912),废鄜州、设鄜县,辖原鄜州直隶地。1964年9月,因“鄜”字生僻,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富县。

    富县,地处陕北交通要塞。今是两条铁路、两条国道、两条高速公路交汇之地,昔乃“两战奠基”、名将尉迟及诗圣杜甫署临之域。春秋战国时期,有秦、魏“雕阴之战”。此战之胜,对于秦王朝其后能终胜群雄、一统天下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唐代贞观年间,鄜州都督、名将尉迟敬德在鄜州扩城建塔、操演兵将,统领边关四州兵马,威镇一方;天宝后,诗圣杜甫避乱客居鄜州期间,赋写了《羌村三首》、《北征》等十余篇千古不朽诗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领导指挥的“直罗镇战役”,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为中国共产党最终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富县,地域宽广,资源丰富,文化、经济繁荣。县域面积4182平方公里,既有平坦的“五指塬”,又有宽阔的“两河川”。探明矿产资源储量石油1501万吨、天然气14.6亿立方米、煤炭2.3亿吨、紫砂陶土500万吨;拥有森林2580平方公里,草地933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高达84%。发现各类文物、文化遗址、遗存630多处,馆藏文物600多件;既有著名的天下第一古钟“唐宝室寺铜钟”、陕北四大石窟之一“石泓寺石窟”、“富县九塔”、“鄜州八景”,又有剪纸、薰画、陶艺、飞锣、竹马等民间艺术。富民之苹果产业开发已成规模,产品行销海内外;强县之油煤产业开发如火如荼,前景广阔诱人。建国以来,富县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辉煌成就。

    富县有志书,始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御史中丞、鄜州人王邦俊编纂的《鄜州志》。之后,史不绝书,传录有序,仅清朝、民国志书就有四种版本。其中清·道光十三年(1833)编纂的《鄜州志》,计四部五卷四十三目九万七千余字。其对历史事件、域地物产、建置田赋、山川古迹、人物艺文等诸多方面,给予了略古详今、文笔简约的精当记述,实乃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为了挖掘旧志资源,传承古代文明,弘扬先进文化,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鄜州志》校注委员会”,对清·道光十三年鄜州直隶州知州吴鸣捷主持编纂的《鄜州志》进行点校注释,并整理成《<鄜州志>校注》予以出版。《<鄜州志>校注》忠于原志,勘误释疑,方便阅读,其出版发行不仅为守一方之土、主一方之政的领导者制定发展规划、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同时也为本县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以及来富县投资发展、旅游观光的各界人士了解富县、宣传富县、建设富县,提供了详实可信的资料。

    目前,致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富县人民在中共富县县委、富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果菜富民、油煤强县、开放带动、项目支撑”的发展思路,抢抓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历史机遇,克难攻坚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正在群策群力推动富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鄜州志>校注》的出版发行,无疑对社会各界通晓历史、熟悉县情、追昔抚今、加快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财富。

    富县地方志办公室校注的这部175年前留下的《鄜州志》,不只是前人留给今人、后人的一部典籍,更是一部历史、一种精神、一笔无形的财富!此次的校注、整理、再版,就是把这种精神和财富继承下来,传播下去,永远造福于富县人民!

    地方志之编,实为优秀文化传统。明清时代,凡有卓异远见、旨在建树的地方官员,无不留心志乘,以修志为首选要务。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之初,即拨乱反正之初,国家就立即恢复这一优良传统,迄今已近30年。30年来,全国修志规模空前,新志成果数百万计,堪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此期间,富县新志已成10多年,旧志整理又以全新面貌面世,《富县年鉴》亦已创修,第二轮修志已经启动,不日将再登大雅之堂。可知富县党政领导及地方志机构,对方志事业之重视,真抓实干,成果迭出,实是方志事业之幸,富县之幸!

    受委托两度审改之后,富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张北琳先生再次请序,我值此《<鄜州志>校注》即将面世之机,特书感慨,以表祝贺!不足为序。

    校 注 说 明

    一、本次点校、注释的五卷本《鄜州志》,由清·道光年间鄜州直隶州知州吴鸣捷主持、总纂,州同谭瑀、州儒学训导徐效陵、经正书院主讲牛巘、知县路上林等编辑。编纂始于道光九年(1829)七月,至道光十三年(1833)纂就刻版。前任知州、前陕西巡抚鄂山及时任陕西巡抚、前任知州杨名飏等,应邀作《重修鄜州志序》。该志现藏于富县档案馆。

    二、本次校注清·道光十三年《鄜州志》(以下简称“原志”),依据了包括《史记》、《汉书》、《明史》、《清史稿》等“二十五史”,《资治通鉴》、《左传》、《陕西通志》、《<延安府志>校注》等清以前历史正史以及本志内容所涉及的有关典籍。本次校注所使用的各类史书、志书、文献、典籍,均在相关注释中或引用处注明。

    三、原志为纲目体、直排本。本次校注,改为横排。在将原志直排改为现代横排过程中,对原志卷、目次序及记述顺序未作变动,但根据横排方式和内容需要,对原志版式作了必要调整,并依据内容层次作了分段处理和朝代划分。

    四、原志所用繁体字改为规范简化字。其中人名、地名中繁体字凡属专用字者不改;属通用字者改为规范简化字;通假字一般不改,仍依其旧。

    五、标点符号以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31日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为准。

    六、对发现原志中的史实错误或疑误及脱讹倒衍之处,予以校勘。凡改动原志的地方,用方、圆括号等表示:圆括号()内表示注释或添加,方括号[]内表示勘正,□表示脱漏。

    七、对疑为脱讹倒衍,但无确凿资料证实者,不作改动,只作校勘注释说明。对明显的误刻、脱讹之处直接改补,不作校勘注释。

    八、古人引用文献典籍,每有省改。凡仅文字表述有出入,但文意畅通且无歧义者,一般尽量保持原志原貌,不作改动;凡文意、文字表述均有出入者,作校勘注释说明。

    九、避讳改字不作纠正,个别影响理解文意的避讳字,作校勘注释说明;对旧地名大部分作了注解,未注者烦请读者查究。

    十、为了阅读方便,对原志中帝王、甲子等纪年随文跟注公元纪年,对生僻字亦随文跟注汉语拼音。

    十一、字体使用:正文、文后注释一律用宋体字,文内注释(即随文跟注,包括正文和文后注释之注释)、“艺文”、按语、序言的落款、作者姓名统一使用楷体字;汉语拼音、公元纪年等各种阿拉伯数字,一律使用宋体字;添加、勘正内容字体,随同前后文字体。

    十二、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原志,本校注将原志中所附地图作了重新清绘。同时,本校注在志前、志中据原志内容添加了部分地图、照片;在志后附以据原志和有关志书而整理的《鄜州建置沿革表》、《富县建置沿革表》。

    十三、校勘之处以(1)、(2)、(3)……等在需要出校的字、词、句后右上角标示,校勘注释置于纲、目或篇末之后。

    十四、保留原志作者观点、见解,不作评价。
客服 QQ: 1224567231(微信同号)
交易流程: 联系客服 → 沟通确认 → 微信或支付宝付款 → 邮箱或QQ发货
如果没找到您想要的县志或资料也可联系客服帮您代查找、代下载,中国县志大全网7×24小时竭诚为您服务!


扫一扫加客服QQ 扫一扫加客服微信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