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县志资讯
县志公告 县志新闻

元代茅山志 康熙茅山志 乾隆宝华山志 光绪赤山湖志

发布时间:2020-04-02 点击数:2368
茅山志

三十三卷(元)刘大彬撰,明正统道藏本;影印正统道藏本;道藏举要本。茅山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大彬,道士,号玉虚子,元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约于元至大4年(1311)入主茅山,延祐(1314~1320)中袭封茅山45代宗师、洞观微妙玄应真人。据刘大彬自《序》,早在南宋,曾有人修山纪4卷,元至治3年(1323),大彬着手重辑,“又五载而成’,则已当致和元年(1328)。凡12门;诰附墨、二神纪、括神区、稽古迹、道山册、上清晶、仙曹署、采真游、楼观部、灵植检、录金石、金薤编。茅山原名句曲山,“以形似‘己’字,句曲有所容”,故名(《元和郡县志》)。后以传说西汉茅盈与弟衷、固自咸阳来,得道于此,世号三茅君,因名茅山,一名三茅山。茅山为道教名山,有“第八洞天”之称。山中有蓬壶、玉柱、华阳3洞和唐碑、元碣等古迹名胜。大彬于此及道观、道教人物等多所记述。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此志原有明永乐21年(1432)刻本,成化6年(1470)再刻本,嘉靖29年(1550)3刻本,今均未见。

康熙茅山志

十四卷(清)笪重光纂,清康熙10年(1671)刻本;清光绪3年(1871)元符宫刻本。《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为康熙8年刻本。按卷首编者自序落款虽为康熙8年,但卷5所收碑铭年代最晚者为康熙10年夏,推测成稿于康熙8年,刊行于康熙10年。重光(1623—1692),字在辛,晚年署名蟾光,别号江上外史,邑人。清顺治9年(1652)进士,官湖广道监察御史,因劾明珠罢官,归隐镇江。中年以后移居茅山学道,自号郁岗真隐,郁岗扫叶道入。精于书法、绘画,著有诗文集20卷、《画筌》、《书筏》等。卷首笪重光自序、茅山全图、原序,明重刻本序、道秩考;卷1三茅真君历朝诰敕;卷2历朝真人敕书;卷3历代真人奏疏书札;卷4历代真人名臣碑记;卷5宫观历代名公碑铭;卷6三茅真君纪系;卷7洞天职仙传;卷8上清嗣宗师四十五代传;卷9茅山高真女仙传;卷10宫观泉洞异产田亩纪;卷11真人著述经忏道书;卷12梁唐宋元名人诗记;卷13明代名人诗记;卷14清名人诗,附道秩考各宫住持姓氏。书中记录了茅山道教的渊源、发展及沿革。除卷10外,各卷内容多与地理无关,专述道院。其中《天皇太帝授茅君九锡玉册文》、《太上遣赉紫素之书策中君文》、《紫素策小君文》等,显系道家伪托,于史无征。

乾隆宝华山志

十五卷首一卷(清)刘名芳撰,释福聚校,清乾隆间刻本;同治间释圣性重刻本;台北明文书局1980《中国佛寺志》据重刻影印本。名芳,号十六洞天,生平未详。福聚(1685一?),俗姓骆,号文海,清浙江义乌人,清雍正12年(1734)奉诏入北京主大法源寺席,曾奉命开三坛大戒。乾隆初,住持宝华山隆昌寺,为隆昌寺第7代祖师。宝华山一名华山,在句容县西北部,山势崛起而中凹,群峰环绕其下,寺宇掩映其中,风景秀丽,幽深,相传齐释宝志结庐于此,故名。宝华山志,创始于清康熙29年(1690)释德基,以志局初开,未免芜蔓,有失体裁。乾隆15年(1750)前后,由释福聚主持,刘名芳执笔,将《康熙志》汰繁去谬、删削过半,并新增资料,编为是篇。凡15卷首1卷,正文分24门。卷首御制、总目、凡例;卷1山图序、山图、形胜、星野;卷2山水;卷3建置;卷4古迹、灵异;卷5高僧、律师;卷6碑铭、碑记;卷7塔铭;卷8诏敕、奏疏、公移;卷9记;卷10赋;卷11序;卷12传;卷13~14赞、考、书,启;卷15诗。前无序,后无跋。御制收录康熙、雍正,乾隆3帝“御制文”,《高僧》、《律师》偏于弘法,《碑铭》、《碑记》、《塔铭》为有关建置与高僧传略,《奏疏》系福聚奏请将宝华山律宗5部编入大藏并获准的有关文件,其余《记》、《赋》、《序》等,也都有关建置或高僧行义。其咏唱山水之篇,如专为某山,某水而作,则附见相应的山,水之下,而《灵异》非见诸传记、历有确据,彰彰于人之耳目者,概予摈弃。

光绪赤山湖志

六卷(清)尚兆山纂,蒋国榜校一民国3年(1914)上元蒋氏慎修书屋《金陵丛书》铅印本。藏于北京、首都、中国科学院、北大、北师大、清华、上海、复旦、华东师大、上海师大、辞书、天津、辽宁、吉大、陕西、甘肃、山东大学、南京、南大、苏州、安徽、浙江、杭大、福建、湖北、武大、广东、四川、川大、黑龙江、中央民族学院各图书馆。兆山(?一1882),字仰止,句容县人,廪生。清光绪《续纂句容县志》卷9有传。据本传,兆山“家贫而学邃”,尤好金石,常怀揣干粮“走乱山中,扪葛剔藓,求之荒崖断壁”搜求罕见的碑刻,对句容境内及上(元)、江(宁)、溧(水)几县的山水十分熟悉。国榜,邑人。据蒋国榜卷末《跋》,光绪8年(1882),两江总督左宗堂修浚赤山湖,半途而废,“先生(尚兆山)痛之,乃为是志,以详其原委端末”。并自序其书,题名《赤山湖源委札记》。草稿共7卷,尚氏谢世后,蒋国榜将草稿厘为6卷,改题今名。卷首自序;卷1赤山湖全图;卷2历代源委图及秦淮各乡图、山水全势图;卷3赤山湖源委图说;卷4文;卷5祈年谱;卷6兴作录。卷4收有李白《濑女碑》,杨万里《圩田诗》等。卷5收集了西汉初至清光绪8年2000余年间赤山湖及周围地区发生的水、旱、蝗、风、雹等自然灾害记录100多条。凡涉及湖源、秦淮源的山川泉洞、村落路津、皆记述备细,而“前贤名士、俚说齐谐,可资史乘无关水利者,概不录”(《自序》),颇为严谨科学。

 

中国县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