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县志资讯
县志公告 县志新闻

乾隆直隶泸州志 康熙泸州志 永乐泸州志 乾隆九姓司志

发布时间:2019-02-20 点击数:2933
【乾隆】《直隶泸州志》(八卷)

清夏诏新纂修。夏诏新,字丹来,号乐村,云南姚州(今姚安县)人。雍正七年(1729)拔贡,乾隆元年(1736)来川任遂宁知县,继调华阳县知县,乾隆十三年(1748)升会理州知州,卓有治绩,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升任泸州知州。州人士称其实心为政,兴修已废之城垣公署等,颇著政声,州民敬之。

夏诏新莅任泸州后,便有志于修志事,正好又得到本州人周其祚纂辑的《泸志底稿》,遂加速了此一志书的纂修进程。周其祚,字承祉,号东岩,泸州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举人,官安徽休宁县知县。他每到一地,必访求有关泸州的佚闻遗事,并记之于纸笔。待到夏诏新欲修州志时,他便出示所辑之“志稿”,以供采录及参考互订。但是,周其祚的《泸志底稿》除“艺文”搜录较多外,其他各门类仍有缺遗。随后,夏诏新又得到本州进士林中麟采集的州志资料,正好补《泸志底稿》之不足。如是,供修志采录的资料就比较丰富了。林中麟,字素书,号俨斋,泸州人,雍正十三年(1735)举人,乾隆七年(1742)成进士,历官四川简州学正,广东三水、云南浪穹(今洱源县)、直隶昌黎等县知县,升广西河池州知州。归家后主讲鹤山书院十余年。著有《冲然堂文集》行世。林氏亦于宦游所见,多所记录,稿藏于家,得知夏诏新欲举修志事,便出原稿以供采录。在纂修过程中,得到本州所属江安县知县周颂(字穆如,号吉甫,云南广西府(治今庐西县)举人),合江县知县叶体仁(湖北江夏县(今武汉市)举人)和纳溪县知县沈廷陛(浙江平湖县举人)的大力赞助。而具体主笔纂辑,则由林中麟的长子林基深(字汉柏,号树庵,乾隆十二年(1747)举人)负责。历三年而得以成书,遂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刊刻行世。有如上诸种便利条件,此泸州志得以成为较佳之品,“考据精确,足称善本”。另外,在周其祚撰的《沪志底稿序》中,言及明代李璇、全天德二人曾分别纂修过州志(李璇年里不详,全天德为浙江山阴县(今绍兴市)举人,明崇祯四年(1531)任泸州知州)。但当时便已经不明篆修情况,因为经过明末的战乱之后,“二志烟飞烬灭,荡然无存”。

此志分二十四门,所领州县自为起讫,约15万字。因有上述之史料、人力物力等有利条件,因而是志编纂较为顺利,质量亦高,在清代前期纂修的府、州志中,算得上佳品。以山川津梁、古迹寺观,职官人物、学校艺文等门类记载为详细,订正和补充了康熙旧志之讹舛和遗漏,补充了康熙末至乾隆初期五十年间大量史实。有城池、公署、学校书院、津梁坊巷、寺观祠庙之新建、重修;职官人物之继任、新增。诗文辞赋之新作等等。以艺文门增纂最多。增补者如宋代陆游、黄庭坚、魏了翁,明代杨慎,曾屿、章懋等人的著述,续纂者如夏诏新、林中麟、董新策等人的诗文。

今存乾隆二十四年(1759)刻本。

【康熙】《泸州志》(四卷)

清张士浩修,董新策等纂。张士浩,字配夫,陕西泾阳县人,贡生,康熙四十六年(1707)由山西潞城知县升任泸州知州。董新策,字嘉三,号樗斋,泸州合江县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进士,历官翰林院检讨、甘肃宁夏道等,著有诗文若干卷。

康熙四十八年(1709),张士浩于政事乎和之后查阅旧乘,感其多所缺略,适值新策辞官家居,慕其文才,遂骋请总事续修州志。此志据王帝臣《泸志》续修而成,对旧志之缺略者一一作了订补,而主要则是续纂近二十余年间史实,不数月便得以成书付梓。

此志分十门六十九目,约10万字。增续内容多系城池公署之新修,职官选举之延续,户口赋税之新增等。艺文中亦增入不少。康熙年间有关之诗文,如王士祯的《使君钱》诗及《蜀道驿程记》等,州举人郑秉桓的《罗东赋》,董新策的合江《重建学官碑记》等。另外是山川古迹所载仍比较详细。

今存康熙四十八年(1709)刻本,仅见北京图书馆收藏一部,且有残缺。

【永乐】《泸州志》(二卷)

明佚名纂。

泸州领纳溪、合江、江安三县和九姓司,建制自宋代到清末九百余年,未曾变更。此志编成于永乐年间,不著纂修人姓氏。书中记事多系宋元以前。最早见于《永乐大典》之中,清末自《永乐大典》卷2217、2218中辑出,只有前两卷。原抄本仅一册,曾经缪荃孙(字筱珊,号艺风,江苏江阴县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和傅增湘(四川江安县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清末官直隶提学使、肃政使,民国初期官教育部教育总长)收藏过,缪氏并为之改正讹误者多处(一说此书即为缪荃孙所抄),此抄本现藏于北京市文物局。民国年间将其铅印发行时,泸州人陈是正为之补目、补订,并标为二卷(陈是正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向缪荃孙借抄,复为补订百余条)。

此志乃为四川省迄今流传下来的最早的、较完整的一种方志。分十六门,约3万字。志中载有永乐人户、官民田地塘数目。前有陈是正补目并记目,列卷首五图。卷一建置沿革等十二目,卷二田粮等五目佚卷,由上二卷互见者有文类别集二目,今本无图。其文类和别集已佚,存其目录。十六门中记载本州之历史沿革、山川津渡,街道乡镇,宫室户口、田粮物产之类。没有职官人物、选举学校之记述。但坊巷街道、村镇律梁、亭画馆阁等记述甚详,可窥唐宋时期泸州之繁华景象。山川中以宝山、方山、长江水系记之为详。

今存《永乐大典》本和民国年间(无具体年月)成都铅印本。

【乾隆】《九姓司志》(二卷)

清任启烈纂修,任履肃续修。任启烈,字承武,号和山,九姓司人,乾隆八年(1743)袭任九姓司长官。任履肃,字穆齐,号漪园,启烈孙,乾隆四十一年(1776)袭任九姓司长官。

自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敕授屡建战功的任福(江南人,明初随傅友德大军入蜀)为九姓司正长官以后,世袭达四百余年,至清道光二年(1822)方将其地改为九姓乡,仍隶泸州,取消世袭。宣统元年(1909)设古宋县,1960年撤销县制,其地并入叙永。乾隆二十四年(1759),泸州知州夏诏新开修州志,告知任启烈编纂九姓司志书,启烈遂集司中士子构寻遗册,综晰旧闻,依(雍正)《四川通志》之编例汇辑成帙,附载《泸州志》中。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其孙履肃参照旧本增续二十余年间史实编成二卷司志,单独刊行。

此志分二十三门附十五门,约4万字。记事较略。其中艺文门收载为多,约15万余字,明杨慎《述曾子固荔枝状》,清任启烈《绿济园纪》,李芝《泸卫荔枝赋》以及他们(包括任履肃)的诗词均有一定史料价值。古迹门所载乐共城、泸卫城等较详。土产门收载荔枝、咂酒等资料亦颇有价值。

今存乾隆四十五年(1780)刻本,咸丰八年(1858)补版和传抄本。

 

中国县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