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可以在网站右上角“县志搜索”框里输入县志名称搜索,如果没有您所需的县志或地方志,那就是管理员正在忙碌的录入县志,请您联系微信/QQ:1224567231 帮您查找,谢谢!

县志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县志资讯>县志新闻>关于《平远县志》你又知道多少?140多年前清政府在下马关设立平远县

关于《平远县志》你又知道多少?140多年前清政府在下马关设立平远县

发布时间:2018-06-13 点击数:3334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六月,清政府在下马关设立平远县,全称甘肃省固原直隶州平远县。平远县首任知县陈日新为湖北蕲水人,他用诗记下了初到平远县城下马关时的情景:“抱薄稽丁口,疲癃十七家,老鳏悲失妇。茕独哭无爷。补缀毡衣重,栖迟土穴斜,苍生如此困,徒愧俸钱赊。”刚刚经过战争的创伤,下马关人口凋敝,这个知县面临着治理危机,各方面状况让其心生忧虑。陈日新毕竟是位读书人,在安抚一方黎民的同时,竟然有精力书写了同心历史上第一部县志——《平远县志》。


陈日新的上司时任平庆泾固化道的官员邵阳人魏光焘为本书鉴定写序。这本县志是这块土壤最重要的文化遗存,为后人留下了珍贵史料。现今知道有两个版本,一本保存在甘肃省博物馆,一本保存在台湾,都弥足珍贵。十几年前同心县官方曾组织力量专门整理,出版了1993年版标点注释的《平远县志》,依据的原件是甘肃省档案馆的版本。新版本影印有4页甘肃版原书内容,即“周制,四百里为县……平远县知县海澄县知县湖北蕲水陈日新撰于署”。


拿台湾版与甘肃版对比,两种版本的这四页内容,每一页的字数、行数相同,甚至起首表示尊位的如朝廷的“廷”字位置都相似。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看,各有千秋,甘肃版用行草,台湾版除这4页用行草外其余全部用楷书,两种行草体风格迥异,飘逸秀美,古人刻书艺人水平之高可见一斑。通篇对照,发现两个版本的《平远县志》唯有一个“澄”字不同,甘肃版用“海澄县知县湖北蕲水陈日新”,台湾版用“海城县知县湖北蕲水陈日新”。现在海原县有个镇名叫“海城”镇,“海澄”或许是另一种写法,这也是台湾版《平远县志》的特色之一,甚至就这一字区别可考证出两书的出版情况。


《平远县志》上辑录有许多古诗文,记录着那个金戈铁马的岁月。如明魏谦吉写有“长城关外是呼韩,万马嘶风六月寒,传语虏儿休近塞,新来大将始登坛。……直欲凭高吞黠虏,华夷一统奏元功。”


民国三年(1914),平远县改为镇戎县,全称甘肃省朔方道镇戎县。同年6月以后为甘肃省宁夏道镇戎县。


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镇戎县改为豫旺县,为甘肃省宁夏行政区豫旺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10月17日,国民党中央政府决定设立宁夏省,1929年1月1日正式建省,宁夏省豫旺县县治仍为下马关。


1936年,一股来自陕北的救国之火也燃烧到了下马关,这股烽火也成就了下马关的红色历史。是年6月初,西征红军右路军红十五军团,在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率领下从甜水堡一带进入宁夏,红七十五师率先解放了时称豫旺县城的下马关,建立了中共豫旺县委和豫旺县苏维埃政府,把这里开辟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徐海东把军团指挥部设在下马关南门箭楼上。这里还曾留下了开国元帅朱德“拂晓前撤离”的一道手令。著名的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在下马关逗留数日,他写道:“到了豫旺县城(即今下马关),这是一个古老的回民城池,居民约有四、五百户,城墙用砖石砌成,颇为雄伟。城外有个清真寺,有自己的围墙,釉砖精美,丝毫无损。”他还在下马关城的油灯下将“红色陶工徐海东”的精彩章节记入《西行漫记》,并访问了红军举办的“回民训练团”,热情洋溢地描述了回族战士的骁勇善战。在城北下马关合作食堂院内上房,西征红军留下的大量革命标语和绘画,如有“红军是抗日救国的军队”、“坚决与马鸿逵决一死战”的标语。200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的西征题材主旋律影片《同心》,解放下马关城的战役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1938年,豫旺县改成同心县,县城搬迁至同心老城“半角(个)城”,下马关结束了为时64年的县城治所历史,半个多世纪的风云际会又重归于平静。1940年,宁夏省将下马关划归于盐池县,此盐池县是国民党治理的盐池县,不同于陕甘宁省的红色盐池县。


1949年8月26日,陕北三边解放军独立第一、二两师,先期进驻同心县下马关,配合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解放宁夏。在解放宁夏的战役史上,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下马关这个地名常会出现在老将军的回忆录中。1949年宁夏解放,两个盐池县的局面结束,下马关复归同心县。1949年,下马关设五区,1956年改下马关区,1958年改下马关公社,1984年1月改称下马关乡,1986年3月改下马关乡为镇。


得观一清光绪五年(1879年)《平远县志》钞本,兹钞录下马关条如下。


“下马关,今之县治也,为明庆藩牧地。弘治十五年(1502年),秦竑总制三边始建固原州治,开帅府,辟城廓,增兵实塞,铲削下马关三里余里,随山设险,虏不敢犯。嘉靖五年(1526年),王宪为总制,战胜套人于花马池黑水苑,始筑下马关城,城内土外砖,周五里七分,高阔各三丈五尺。先设守备,兵寡力弱,不足防御。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题改参将,增募兵丁,仓场设墩塘十四座,密迩河套。每秋防总兵移师驻马焉,今为城守,由固原提标派守备一员、把总一员、外委二员驻防。”


下马关城,筑城五百载。初筑之时,城内土外砖,五百载以降,外砖皆无,惟存南门城门及瓮城城门有砖森然,余者皆夯土荡然裸露于塞北风沙之中。


下马关城南门瓮城,南城门与瓮城东门。


下马关城南门瓮城,瓮城西城垣,西城垣外逶迤西南城墙。


下马关城南城门,重门设险,万历十年二月吉旦,固原兵备右参将解学礼立。


西城墙外,巍峨大罗山。山之外,红寺堡。


下马关城南城门之上,城砖叠砌出檐。白膏土中,荒草一蓬。


其下下马关城瓮城东门。


下马关城,峰峦环拱,沟涧萦旋,形壮边垂,势凭险阻。


黄河回绕其北,萧关雄镇其南,东北扼庆宁咽喉,西南连巩固肘腋。


控制羌胡之地,屏藩沙漠之区。

 

中国县志大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