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可以在网站右上角“县志搜索”框里输入县志名称搜索,如果没有您所需的县志或地方志,那就是管理员正在忙碌的录入县志,请您联系微信/QQ:1224567231 帮您查找,谢谢!

县志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县志资讯>县志新闻>《昌图县志·天文志》史源学探究及纠谬

《昌图县志·天文志》史源学探究及纠谬

发布时间:2018-08-07 点击数:1064

《昌图县志·天文志》史源学探究及纠谬


长春师范大学2015级博士研究生 赵振海


《昌图县志·天文志》系续文金于民国四年编成。由于距清朝灭亡仅几年,尽管续文金在体例、内容等方面为了适应新的时代而做了大量调整,但受旧传统影响,这部民国县志在思想、内容上都有疏略的一面。兹从史源学角度探讨《昌图县志·天文志》的史料来源,并纠正其错谬。


《昌图县志·天文志》共十八编,第一编即为“志天文”(以下称“天文志”),可见编者对天文志的重视。编者开编就点出“为政者欲治理天下,必须得懂天文,只懂人事,不懂天文,有失偏颇”。在“天文志”结束之时,作者又强调撰写“天文志”的目的不是“怪语乱人”,而是“敬天警民”。由此可见,作者记载天上的事,还是为地上的事服务的,仍然没有脱离古代社会“天人感应”的学说。


主要谬误纠正


“天文志”的错误主要出现在古代部分,具体从西周到明末。清朝部分主要来自于当地原始档案记录,错误比较少。


1.汉宣帝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八月辛亥,日犯箕。此条错误有三:第一,《昌图县志·天文志》将此条归入东汉时期。按汉宣帝(前73—前49)在位,应归入西汉,而不应该是东汉;第二,根据《文献通考·象纬考十》,此条是三国魏高贵乡公曹髦甘露(256—260)年间的记事,而非汉宣帝刘询甘露(前53—前50)年间的记事;第三,此条中的“日犯箕”应改为“月犯箕”。


2.晋惠帝永康元年(300)八月,荧惑入箕。根据《晋书·天文下》“永康元年”应改为“元康九年”。“荧惑入箕”应改为“荧惑入羽林”。


3.唐元宗天宝九年(750),五星聚于尾、箕。“唐元宗”应是唐玄宗。避讳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根据《新唐书·天文三》“天宝九载”应补充“八月”。


4.宋理宗嘉定十七年(1224)六月乙丑,客星守箕。根据《宋史·志第九》“宋理宗”应改为“宋宁宗”。“乙丑”,应改为“己丑”。“守箕”应改为“守犯尾宿”。


5.元泰定帝致和三年(1330)七月,开元路雨雹。根据《元史·五行一》“元泰定帝致和”应改为“元文宗天历”。


遗漏和错误的原因分析


1.“天文志”中的时间、皇帝年号、星象变化,张冠李戴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是由于编者历史知识和天文知识的缺乏,而修志时间又过于仓促的情况下失察、漏查而导致的。


2.从朝代方面来看,原因不尽相同,具体情况如下:


(1)夏商周秦,由于年代久远,文字缺略,仅记“周五星聚于箕”一条。


(2)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的情况没有记载。在正史中,这三个分裂时期关于东北天文的记载是不缺乏的,但是作者缺而不录,这主要是受中国传统的大一统思想的影响。


(3)汉、晋、唐、宋、辽、元、明、清等已记载的朝代,错误且不说,也有很多遗漏的地方。原因是作者仅看天文志,而不看本纪和列传,缺少呼应。况且,天文志部分看得也不够仔细,致使遗漏了很多。


(4)隋朝,由于文字缺略,故没有记载。


(5)金朝,一方面是由于文字缺略,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清朝实行文字狱而导致的。清政权统治中国后,实行严苛的文字狱,致使在思想文化领域对金朝的事情避而不谈,讳莫如深。


(6)明朝,关于东北的天文记载是不少的,但编者仅记载了两条与正史似是而非的天文现象,并且都是为满族的隆兴和入主中原寻找天文学方面的根据。这是受到清朝的政治影响,为了讨好清朝贵族统治者。


(7)清朝,关于东北的天文记载不少,但编者在编撰清朝这一阶段天文志时却说:“昌图,前明时为科尔沁所据,本蒙古之游牧地。嘉庆初年,始招汉人垦田,未设治以前之灾祥无书可考,缺文可也。”在道光以后的实际记载中,编者只是记载了雨雪阴晴、地震、农业丰歉等情况,没有一条是关于天象记录的。清朝关于东北地区天文记载资料主要在故宫,只不过是编者没有机会或条件见到罢了。到了近代,随着西方近代科学的传入,人们逐渐淡化了天象与人事的必然联系,更关注人事的变化发展,把思维的焦点由天上转移到地上。


(8)民国,民国的情况和清朝的情况一样,仅仅记载了民国前四年的天气情况。


综上所述,《昌图县志·天文志》虽然在内容中出现了诸多错误,但这些记载仍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为我们研究当地的诸多历史问题提供了线索。

 

中国县志大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