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可以在网站右上角“县志搜索”框里输入县志名称搜索,如果没有您所需的县志或地方志,那就是管理员正在忙碌的录入县志,请您联系微信/QQ:1224567231 帮您查找,谢谢!

县志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县志资讯

嘉庆江都县续志 光绪江都县续志 民国江都县续志 民国江都县新志 咸丰甘棠小志

发布时间:2020-01-12 点击数:2227
嘉庆江都县续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王逢源修,李保泰纂,清嘉庆24年(1819)刻本;清光绪7年(1881)刻本后刻本是翻刻本,错漏甚多,印工不佳。逢源,字春涯,清顺天府宛平(今属北京市丰台区)人,监生,嘉庆6年、11年,13年叠任江都知县,后擢常镇通海道。保泰,宝山(今上海市宝山县)人,进士,扬州府学教渝,后以儒官入国子监博士,久寓江都。此书修于嘉庆16年。书前有李宝泰和范溱盛2《序》、凡例、目录。卷首天章(上谕、御制涛文,游踪幸迹);卷1祥异、疆域、城池、镇市、坊表、河渠、渡、堤、桥梁、学校、书院、义学;卷2赋役、漕屯、盐法;卷3秩官、公署;卷4祠祀、军政、选举、封萌;卷5仕籍、名宦、古迹、寺观、冢墓;卷6人物;卷7列女;卷8经籍、碑目;卷9~10艺文;卷11~12杂记。该志所作,系依次赓续前志缺漏不备而成。《建置》、《星野》、《山川》、《风俗》、《物产》等目类,因无内容添入,省而未缀。乾隆帝曾6次巡游江都,特于卷首添设《天章》,录记其游踪行迹及有关的渝令、诗文、留题之类。其《秩官》、《古迹》、《艺文》等类目中收录了不少关于曹寅在江都时的活动与诗文。乾嘉之际,许多学者名流寓居江都,留下众多诗文,《艺文》则相应收录了徐乾学、杭世骏、厉鹗、赵翼等人的作品。此外,编者还注意搜采集镇资料,如对当时的瓜洲、大桥、宜陵等镇故实,皆着力收录,弥补了旧志的欠缺。志末又特设《杂志》两卷,采录前此郡县志所未及的遗闻,如清顺治间罗明升抗海寇之事,明弘治间扬州藏书家葛氏父子的事迹等等,并对前志内舛误之处作了考辨论证。不足之处是在类目分立及排列上显得较为杂乱。

光绪江都县续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谢延庚修,刘寿曾纂,清光绪10年(1881)刻本。延庚,字心畲,浙江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光绪7年(1881)任江都县知县。寿曾,字恭甫,仪征县人,扬州学派著名代表刘文淇之孙,幼承家学,学识广博,尤精校勘之学,毕生研学著述,著有《昏礼重别论对驳义》、《南史校义集平》、《传雅堂文集》、《诗集》等。该志接续嘉庆志,记述嘉庆16年(1811)以来邑中故实。卷前有扬州知府黄波、谢延庚2叙、续志职名、续志目录、卷首图说;卷1圣泽记;卷2大事记;卷3官师年表;卷4选举年表;卷5女行旌门表;卷6咸丰三年以来兵事月日表;卷7咸丰三年以来职官殉城表;卷8咸丰三年以来军营乡团死事表;卷9咸丰三年以来士兵殉城表;卷10咸丰三年以来妇女殉城表;卷11政考;卷12建置考;卷13河渠考;卷14民赋考;,卷15盐法考;卷16学校考;卷17兵防考;卷18祠祀考;卷19名迹考;卷20艺文考;卷2l~27列传;卷28寓贤;卷29列女;卷30拾补。《图说》较为精详,其所列《县治图》3幅,绘制时曾参照李斗《扬州画舫录》,所附图说,详述城池丈尺,城门设置及街市坊巷建置等情况、《县境图》、《江防图》,图文并茂,明细地反映了县城四境、地势险隘及营守驻防等方面的情况。书中对咸、同之际事件纷生,动荡不安的扬州社会状况有较多的记述。如《大事记》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军的入侵及扬州沿江的戒备情况,以及对太平天国将领赖文光后期率捻军活动及在扬被害等情况记述。其《咸丰三年以来兵事月日表》,通过年经月纬的详细表格,反映了咸丰3年(1853)至同治6年(1867)间清军与太平军在扬州一带的战事活动。其有关清军官兵的《殉城表》、《死事表》,亦为太平天国军队在扬州一带的战绩,提供了确凿的佐证材料。《盐法考》对清政府实行“改纲为票”盐制后的额销之数,凡可稽者,也悉加记录。《艺文考》还甄录前志所遗书目达300余种。但《女行旌门表》霓占全志篇幅的1 4,未免失衡。《(民国)江都县续志》评论说:“以文字言,雍正志为优,以体例言,则光绪志为善。”

民国江都县续志

三十卷首一卷 钱祥保修,桂邦杰等纂,民国15年(1926)扬州集贤斋刻本;民国26年重印本;1963年油印本。祥保,邦杰,生平俱已见《(民国)甘泉县续志》提要。该志创议于民国6年,原计划3年蒇事,实至民国14年乃成,次年刊行。卷前有祥保、邦彦2《序》、凡例、目录、续修职名。体例仿于《光绪县志》,而删《圣泽记》、《大事记》、“咸丰三军以来”5表及《政考》,增《实业》、《物产》、《寺观》、《金石》等。记事上续光绪9年(1883),下以宣统3年(1911)为限,惟《人物》一门中,有仕履悉在清朝而殁于民国者不加限制。各门篇首冠以小序,以明记述原委。文中所用资料均注明出处。对因档案官书所遗而归志未备者,则以私家旧作及采访所得增之,其中尤以《地理考》、《河渠考》等门类中补增较多。对光、宣所创新政,其有类可归者,附见各门之后,无可归者,如《实业》、《自治》等则别列门目,因而较多地反映了近代扬州工商业的初期发展状况,并附有本邑在“南洋劝业会赛物会”获奖物品表。《物产考》对当地各类物产详细分类加以记述,《民赋考》对“率外之税,例外之捐,关于增收及特设者,”亦都备载。故《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之“《民赋考》三卷,为最详备,尤为有识”。新增《补正》一门,对前志所记阙略讹误者,加以辑补增订,其中尤对以《光绪志》之《名宦传》、《列传》补正为多。

民国江都县新志

十二卷末一卷 陈肇燊,马镇邦修,陈懋森纂,民国26年(1937)刻本;1963年油印本。肇燊,字南轩,广东番禺县人,民国17年任江都县县长。懋森,字赐卿,江都人,旧江都县志编纂委员会委员兼编纂主任。民国18年冬,江苏省令各县纂修志书。其时,江都新修续志未几,呈请从缓,未允,肇燊遂任懋森为县志编委会委员兼编纂主任,于民国21年开局纂辑,稿成于民国24年,因无雕版之费,迁延至民国26年由后任江都县长马镇邦(字汉波,江苏淮安人)集资刊成。该志续自民国之始,主要补前志之阙,对民国以来无更变者不再重列类目,并根据社会的演进,对一些目类名称作相应变易。卷前有镇邦《序》、与修职名、目录。卷1职官表;卷2建设考(城池、官察、会场所、祠祀、道路、桥梁、舟车交通、善堂、水会、津渡),卷3教育考;卷4田赋考(户口、额田、赋则、仓储、杂捐);卷5自治考(国会、江苏省议会、县参议会、市乡议董会);卷6~12人物传;卷末人物传(前志补遗)。民国建元之初,甘泉复并入江都,故内容也包括了民国以来甘泉县事迹。书中对人物的记述甚详,尤其对辛亥革命和民国初期许多江都革命志士生平事迹的记述较详,如对熊成基烈土革命业绩的记述,对刘光权“五·卅”惨案后深恸外侮,投身黄浦江以身警众事迹的记述等等。卷末人物传补遗,系补记旧志民国前本邑人物的漏载者,有助于清末江都人物的研究。

咸丰甘棠小志

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董醇撰,清咸丰5年(1855)甘棠董氏刻本;抄本。甘棠,即邵伯镇,在今江都县境内。董醇,《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作黄醇,误。醇(1807~1892),初名椿,字寿卿,科试时改名醇,后避同治讳,又更名恂,字忱甫,号醒卿,清甘泉县人,道光20年(1840)进士,历任户部主事、湖南储运道、直隶清河道、顺天府尹、都察院左都御史及兵、户两部侍郎、尚书。曾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权臣。平时喜读书著述,著《随轺载笔七种》、《楚漕江程》、《江北运程》、《荻芬书屋诗文集》、《手订年谱》等近百卷。该志卷首为董醇《序》和图。卷1记建置、记运道;卷2记湖潴、记河渠、记修防;卷3记坊铺、记里巷、记村镇;卷4记祠庙;卷末有董醇《跋》。全志偏重于舆地,内容未涉及人物。邵伯镇地处湖乡泽国,治水犹为切要,故14幅图中水遭之图占13幅,9篇正文叙水者有运道、湖潴、河渠、修防4篇。《祠庙》记述邵伯镇各庵观寺庙的建修历史和地理位置,其文字篇幅几近全书的百分之三十,为当地宗教研究提供了较丰富的资料。志中还校正了《北湖小志》、《北湖续志》中的一些错误。《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其“引证详明,文笔简洁,可与焦里堂之《北湖小志》并称佳构。”历来被列为清代乡镇志中的名志。

 

中国县志大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