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可以在网站右上角“县志搜索”框里输入县志名称搜索,如果没有您所需的县志或地方志,那就是管理员正在忙碌的录入县志,请您联系微信/QQ:1224567231 帮您查找,谢谢!

县志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县志资讯>县志新闻>民国永顺县志 同治永顺县志 乾隆58年永顺县志 乾隆10年永顺县志

民国永顺县志 同治永顺县志 乾隆58年永顺县志 乾隆10年永顺县志

发布时间:2019-09-06 点击数:1577
民国永顺县志三十六卷

胡履新、张孔修纂。履新,湖南桂阳人,知县,孔修,宇文琴,邑人。是志由履新倡始续修,民国十一年(1922)至十三年撰成,十九年付印,记事止於十二年。正文分九大纲九十目附一门,计二十万字,分注十六万字。是志纂修编排颇具特色:一为采集有关永邑诸言,逐条徵引於同一类目下,疑惑处加按语以明是非。其大纲细日多遵旧志,所异若食货志之贡献,艺文志之著作,金石杂志之刊伪;所增者职官志之法警,学校志之教育、宗教,选举志之议员、毕业生;所移置者铺递由武备改入地理,诗辞由艺文而附诸有关条目。个别地方且采用互见以省文,皆为旧志所不及。一为卷末杂志首列刊伪,凡古籍所载永邑史事错讹处皆逐条更正,或注以存疑;次列旧志遗规,所引典籍悉注作者姓名及凡例,後附采辑书目表,收书四百十三种,可供後人援引、校雠;三列修志通例,从正名、审传、倒置、谬误,书法、简洁等十四个方面总论古今方志之善杏,对方志修纂的体例、内容、手法。作者等主要方面系统地进行阐述,丰富了方志理论。是志既是旧时永邑资料的总汇编,又是民国以来新增史料的宝藏,所载多有独特价值,如保里载历代旗、保分治,有助了解疆城沿革;地理记河港温泉、观音岩、老司城等胜地,为开发旅游资源提供了丰富线索;职官、武备记历代秩官、兵制,是研究土司制度及湘西边陲土、苗兵制的重要资料;艺文所记二十六种邑人著作,皆有提要,且间注原序、跋,以宋向通汉著《五溪地理图》、明彭士麟著《宣慰司志》、清张汉杰著《南渭州土知州谱》等最富价值,可供考证历代士司源流及湘西地方文献辑佚;金石所集各类有关溪州铜柱的资料近一万四千字,详述其建立由来、雕镌形式,文辞考订、拓本流传等情事,弥足珍贵。是志以体例谨严,资料宏官,实称方志上乘,有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本。

同治永顺县志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魏式曾、唐赓修,李龙章纂。式曾,字镜馀,直隶临榆(今河北秦皇岛)人,举人,知府。赓,宇夔友,云南昆明人,举人,知县。龙章,广东鹤山(今高鹤)人,同治元年(1862)进士,知县。是志乃三续县志,增载永邑自乾隆末至同治间八十余年历史,分十二门六十三目,共二十三万字。因"古文坪官贰於府而地籍於县",故卷七专列《古文坪厅辑略》,约一万五千字,述及古厅之疆域、山水、胜迹、赋役、职官等,为考同治前古文坪厅(今湖南古文县)之沿革历史提供了珍贵史料。董鸿勋所辑《光绪古文坪厅志》十六卷即据此伸衍而成。卷九杂识记五溪名称之缘由及有关系瓠的传说,有助民俗学及湘西民间文学研究。此外,卷首所列舆图二十二幅,古迹所记溪州铜柱等三十一处,杂记所列"彭氏土司世系图",艺文所收五代晋李宏皋撰《复溪州铜柱记》、明王守仁撰《祭永顺,保靖土兵文》等皆有独特价值。是志典切详明,考订精审,惜语多重复。有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1977年抄本、静电复印本。

乾隆五十八年永顺县志四卷首一卷

黄德基修,关天申纂。德基,江西宁都人,举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永顺知县。天申,湖北江陵人,举人,府学教授。是志续修乾隆十年县志,正文分十一门七十目,九万余字。体例一因其旧,除人物、秩官稍有增加外,疆域、山川、民俗、土官源流多照录原文,可查徵考乾隆十年至五十八年间永邑史实。卷中"土司沿革始末"详载"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调永顺士兵协同保靖兵剿倭贼於苏、松"一事,反映永、保地区士家族人民在江浙一带的抗倭斗争中所作杰出贡献,有珍贵的史料价值。秩官所增乾隆十年後文武官员百九十二人,旧志无考的土司流官姓氏籍贯四十七人;赋役志增附盐引、盐埠一目,详尽述及雍、乾时永顺商民经销食盐情形,可供研究清初湘西区商业经济发展历史参考。有乾隆五十八年(1793)刻本,1978年抄本。

乾隆十年永顺县志四卷

李瑾纂修,王伯麟增修。瑾,云南河阳(今徵江)人,举人,雍正七年(1725)永顺知县,伯麟,四川广元人,举人,乾隆四年(1739)知县。永邑苗、土杂居,雍正五年改归,有康熙三十年(1691)同彭姓修永顺司志,雍正八年李瑾奉檄纂志,乾隆九年伯麟上承二志增修核订,成书十三门五十四目,八万字,较李志增文数倍。是志记土司事迹既多且详,如卷四彭勋劳,收彭姓人物十七人;土官世职记九大世系,土司以下州官、洞官百六十余人。"永顺士司沿革始末"一节,记彭肇槐献土始未;艺文门收《溪州铜柱记》,记五代时溪州剌史彭士愁与澧州马希范立约设盟分界之事,皆为研究土司历史的重要资料;所收四禁令,如"禁男女混杂同卧火床"、"禁取骨种"(取骨种:苗人有姑女嫁舅子之旧俗,意骨血不流外姓,称"取骨种"。)等,亦可从此窥见改土之初苗、土民风俗演变过程。惟所述土司事迹有欠广采博引,多有疏陋之处。志中记风景胜迹颇多,载罗衣溪、猛洞河等山川数百处,铜柱、老师岩等古迹九处,《铜柱歌》、《永顺八景》等诗文五十余篇,皆可供开发永邑旅游资源参考;所记"仙人棺"(即悬棺),还可考察湘西上、苗族古代墓葬形式。此外,学校门占全书四分之一篇幅,保留了《祭祀乐舞谱》等许多古代祀典资料,於研究清初苗、土地区的教育开化及占代礼乐制度,有参考价值。有乾隆十年(1745)刻本,1977年胶卷本。

 

中国县志大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