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可以在网站右上角“县志搜索”框里输入县志名称搜索,如果没有您所需的县志或地方志,那就是管理员正在忙碌的录入县志,请您联系微信/QQ:1224567231 帮您查找,谢谢!

县志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县志资讯>县志新闻>江苏省常熟市历代旧志提要(45部)PDF下载

江苏省常熟市历代旧志提要(45部)PDF下载

发布时间:2019-08-22 点击数:10684
宝祐重修琴川志

十五卷图一卷(宋)孙应时纂修,鲍廉增补,(元)卢镇续修·明毛氏汲古阁刻本,清张海鹏借月山房刻本;清嘉庆间《宛委别藏》本,1988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影印《宛委别藏》本,清吴卓信抄本,清常熟张氏影元抄本,清常熟曹炎抄本,清道光3年{1823)瞿氏恬裕斋影元抄本,清咸丰赵宗德抄本,清抄本,清光绪34年(1908)徐氏虹隐楼抄本,周氏鸽峰草堂影抄汲古阁本,传抄黄氏士礼居藏抄本;又影抄本,抄本多种,不备录。琴川,常熟县别名,今为市(县级),隶属苏州市。

应时,字季和,浙江余姚人.受学于陆九渊,淳熙乙未2年(1175)进士,以通直郎于庆元2年(1196)4月来任常熟知县,5年6月去任。在任期间“粗修”该志。后任知县叶凯于嘉定3年(1210)4月离任前刊刻该志。廉,福建龙泉人,宋淳祐12年(1252)来知常熟。宝佑2年(1254)鲍廉“以图志未详为阙典”而与邑之秀民钟秀实,胡淳旁搜博采,考古访旧,在《孙志》的基础上,裒辑荟萃,讨论是正,以增其所未至,编列为10门。镇,海阳人,字于安,元至正22年(1362)以领兵副元帅兼知常熟。卢镇虽起于武弁,而崇重儒术,故“爰属耆老顾德昭等遍求旧本,公暇集诸士,参考异同,重锓诸梓,其成书后,凡所未载,各附卷末。”该志前有金华戴良《重修琴川志序》、宋邱岳、褚中2旧《序》、县境之图、县治之图、虞山南境、虞山北境、乡村之图;卷1—2序县:县境、县治、县城、门、坊、巷、庙学(吴公祠附)、社坛、公廨、缩驿、亭楼、桥梁、仓库、荣寨、义阡、池、镇、市、岗、酒坊、县界、乡都;卷3序官:县令、县丞、主簿、县尉、监务、监镇、巡检;卷4序山;卷5序水:江防、海道、水利、湖、泾、塘;卷6序赋:田、地、户口、税、苗、常平义仓、役钱、酒课、拍店、醋息、商税、上供、钱库、职田、县役人、乡役人(附义役者扎文);卷7序兵、许浦水军、颐迳水军、寨兵、铺兵;卷8序人:进士题名、人物、隐逸;卷9序产;卷10序祠、庙、寺观、冢墓;卷11—13序文:碑文;卷14题咏;卷15拾遗。清阮元《揅经室外集》卷1《重修琴川志十五卷提要》云:“其于城池之形势,山水之崇深,与夫兵赋之多寡,文献之昭垂,罔不记载详明,了无馀蕴。是可与施宿《嘉泰会稽志》、梁克家《淳熙三山志》抗衡,非明人全用己说者可比。”评价较为中肯。

弘治常熟县志

四卷(明)杨子器修,桑瑜纂 弘治16年(503)刻本;民国抄本。子器<1458—1513),字名父,号柳塘,浙江慈溪人。成化23年(1487)进士.历知昆山、高平、常熟诸县,有惠政。擢吏部考功主事,陈边务12事。时孝宗大开言路,子器数有建白,多见施行。官终河南布政使。瑜,字廷瓒,号检斋,常熟人。明天顺3年(1459)举人,任浙江温州府通判。撰有《检斋痔文集》8卷、《续集》8卷、《吟窗选粹》4卷.邑志自明正统间张洪修,迄弘治年,已有60余年未有续者。文献无征,遗轶不少。故子器于弘治11年;延聘桑瑜等设局纂修,次年春脱稿。纂者“旁搜典记,近取见闻,询遗老以正舛讹,委文士以司考校,于是,山经水志之所述,陈庋败箧之所藏,残碑断简之所寓,几无留良矣。”(李《序》)全志首有旧图5、新图6、《凡例》;卷1叙地理:建置沿革、疆域、形胜、风俗、城郭、山川、四隅、乡都、桥梁、道路、水利、潮候、土产、坛壝、陵墓、园苑、古迹、灾祥;卷2叙宫室:县治、学校、属治、公寓、铺舍、仓库、居室、祠庙、寺院、宫观;卷3叙官治:正官、佐贰、幕官、教职、属官、神、廪禄、惠政、荒政、选举、礼仪、武备、贡赋、军需、户口、差役、图籍、器物;卷4叙人物:先贤、名臣、进士、乡举、诸贡、上栗、恩荫、荐举、封赠、武职、吏仕、孝义、文学、隐逸、耆硕、义官、书官、流寓、节妇、方伎、仙释,附录旧志序文。前有李杰《序》,后有桑瑜、丁钧《跋》。如此列类,“卷约而事备。”(《凡例》)其中对《土产》的记述较为详尽,不仅记载土产的形、色、味,且介绍其用途,种植之地区,对研究明代江南地区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颇有参考价值。故欲求弘治以前故事者,独赖此编。但该志“体例失之疏略,所采诗文亦嫌榛梏勿剪。”(丁钧《跋》)

嘉靖常熟县志

十三卷(明)冯汝弼修,邓韨纂。—嘉靖18年(1539)刻本;民国抄本,庞裁抄本。汝弼,字惟良,进士,曾任工科给事中,浙江平湖人。嘉靖16年来知常熟县事,有政绩。韨,字文度,号梓堂,本姓蔡,邑人。正德11年(1516)举人。归隐于乡,志于古学。著有《易解》、《泉坊议事录》、《泉坊目录》,《濮州志》等。受冯汝弼聘,以正统《张志》和弘治《桑志》为基础而纂成是编。全书首有图(疆域图、虞山北境图、虞山南境图、县境旧图、县境新图、县治旧图、县治新图、黉宫图)。卷1建置沿革、疆域、分野、山、峰、岩、石、洞、冈、涧、水、江、海、湖、浦、塘、泾、浜、汇、漕、渡、荡、溪、口、湾、池、井、城池;卷2乡都、市镇、坊巷、桥路、户口、田赋、税贡、徭役;卷3职官、兵卫、选举、岁贡、荐举、例贡、掾仕、武职、恩典;卷4祠祀、水利、风俗、食货、物产、公宇;卷5历官、卷6~7邑人;卷8循吏、廉吏、孝义、笃行、儒林;卷9文苑、隐逸、伎学、林士、义侠、寓人、外教;卷10名构、居宅、古迹、陵墓、寺观、平寇、灾异;卷11集文;卷12—13集诗。前有冯汝弼《序》和邓韨《后序》。以并列体设章立目,每门前有不加标题的小序,或述其立目原委,或提挈概括本门内容。《户口》记明朝嘉靖17年户未出8万,口未出40万,其中儒户4,僧户110, 道户4,匠尸1416,待勾599,轮役赴部,待勾本府织造857户,军户12797,事故9750户,马站夫68户,小站夫167户,如此翔实,为他志所少见。《田赋》于修此志断限以前明代各个时期的田亩数,版籍官、民间及夏秋税名数,记载也很具体,对于研究明代赋税,颇有裨益。

皇明常熟文献志

十二卷(明)管一德纂.—明万历33年(1605)刻本。一德,字士恒。号沥川,学者称秀川先生。邑人,世居沥塘。万历19年(1591)辛卯科第2名经魁。著有《四书闳览》,《诗经闳览》,《经传子史参同》、《文献世家考》等。此志为其晚年所纂。撰写时“大多网罗旧闻本,家乘参之,国史广之”群籍,宿儒之传说,间亦采之。书名“文献”,“文”为典籍,“献”为贤者,故书中记述以人与文为主。记事迄于万历,尤以正德后为详。《凡例》题12卷,目录不分卷,而各卷卷端所题卷次又混乱无伦理。大概情形已见下篇。

皇明常熟文献志

十八卷(明)管一德撰 明万历33年(1605)管氏刻本'抄本。一德,生平已见前。《皇明常熟文献志》卷成书后,管一德又于同年为之重订,并厘为18卷。卷1文献之地类:山川、建置沿革、市镇、村落、园亭、水利;卷2—11献类:县令、博学、科第、进士题名、荐举志、贡生、恩纶(任子、武弁、输票入仕附)、盛事、奇事、忠臣、名臣、文学、孝行、友爱、义侠、林士、流寓、吏隐、道流、烈妇、节妇、伎艺(中官志附);卷12—18文类:纪载、序、碑、铭、传、表、赞(著述附)、奏疏、诗、赋、诗话逸编(灾异志、风俗志附)。每类有小序。前有苏州知府李右谏,常熟知县耿桔的《常熟文献志序》2篇,管一德《皇明常熟文献志序》。其献类所载“一门九进土”,“两张翰林不由甲科”,“四进士受廷杖”等百条,与别的方志迥异。《风俗》只有“善俗十条”和“恶俗十条”。《科第》、《荐举》、《岁贡》,一一列有详传,并及先世和子孙。《文类》中只选“有关政事、人材、建置、沿革”,其它一概不记。

万历常熟县私志

二十八卷(明)姚宗仪撰 万历45年(1617)稿本,明抄本,清抄本;民国抄本。宗仪,字风来,号来父、布衣,邑人。其先代留心地方文献,“家世搜辑,筐箧纷如”(龚立本《序》语),至宗仪又“博取群籍,合为一书”(《凡例》)。由于南宋以来,府县志书,大都出于官修,而此志为个人撰纂,所以定名“私志”。此志体例,本宋以来常熟旧志所叙范围,又有所扩展,设目与明清通行的志体颇不相同。卷1叙县;分野、沿革、疆域、城郭、官师、公廨、仓库、市镇、乡都、坊巷、桥梁;卷2叙山(虞山、福山、寿山、茅家山、小竹山、石家山、崇德山、范山、常熟山、河阳山、志山、顾山、茯苓山、宛山、黄土山、坞邱山、穿山、墩)、叙水(琴川、湖、荡、汇、塘、浦、港、泾、浜。河、漕、洪)、潮候、水利;卷3叙户、叙赋(田亩、丁田、淫里、兵役、商税、酒课、房税、丝税、土贡、盐钞、徭役、漕运、数名、优免)、叙兵(平寇、平洋)、叙俗(岁时、礼仪、土司、农渔。恶俗、方言);卷4叙产(稻、糯、麦、豆、蔬、药、花、草、果、木、竹、蕉、鳞、介、鸟、兽、虫、畜、货、食)、叙灾、叙宅(园)、叙墓;卷5叙学: 圣殿、启圣殿、圣表、封谥、谒庙、赐衮、赐乐、设戟、从祀、戟门、土地祠、奎阁、学仓、学库、祭仪、陈设、明伦堂、尊经阁、御制碑、教谕室、训导宅、名宦祠、乡贤祠、子游祠、家庙、书院、射圃、乡饮、社学;卷6叙神:坛壝、里社诸神、城隍东岳诸神、巫咸。虞仲诸祠、慧日东、塔诸寺、致道致和诸馆;卷7叙官:县令、县丞、主簿、典史、教渝、训导、把总、练兵、训术、训科、税使、巡检、僧会、道会;卷8叙科:甲科、乡科;卷9叙仕(荐仕、贡仕、监仕、椽仕)、叙武(武进士、武举人、军功例授)、叙恩(封公、仕子);卷10~16叙族:巫、言、富、曾、邱、冷、印、陆、朱、周、崔、翟、鱼、谈、吴、褚、曹、金、邓、龚、缪、钱、章、蒋、桑、程、徐、张、王、黄、陈、严、瞿、李、赵、顾、沈、唐、季、计、卢、葛、孙、邵、冯、郑、杨、刘、蔡、丁、狄、闻、袁、连、郁、苏、华、时、邹、汤、殷、查、许、高、薛、夏、谢、施、吕、宋、潘、归、何、萧、翁、管、浦、单、盛、谭、范、秦、郭、凌、仲、卫、魏、韦、钮、林、陶、屈、戴、孔、钟、胡、居、余、郎、须、马、叶、倪、戈、伍、雷、任、董、平、庞、嵇、巩、孟、洪、荣、匡、闾邱、储、姚);卷17叙闺:寿母、孝母、烈妇、义妇、节妇、卷18叙艺(医、书、画、琴、棋、星、堪舆)、叙二氏(释、道);卷19~20叙诗;题咏、杂咏;卷21~27叙文:城郭、山水、学校、田赋、公廨、宅、祠宇、神庙、僧寮、道院、奏疏、人物、族谱、杂著;卷28叙遗:盛事、奇事、异事、遗事。前有龚立本《序》、佚名《题识》。旧志《序》10,儒学志《序》2,诸抄本分别有瞿凤起、徐兆玮、瞿熙邦诸《跋》及金鹤翀校《跋》,每叙前有小序。其《叙族》实为各大姓之人物传,可窥见常熟的氏族。《叙学》圣殿、谒庙、祭仪、陈设等,可知明时尊孔之一斑。《平寇》所载,为张士诚及“聚徒作乱”等事件。《平倭》详载明代抗倭事。书中征引资料丰富,有据可按的在120种以上。只是于世家大族诸传太滥,且视科举太重,生人亦有传。最大的问题是于引文一仍明人通病,随意删削,故与原文往往有并不一致处。

崇祯常熟县志

十五卷(明)龚立本撰—明抄本,清常熟王氏恬古堂抄本;民国沈芳畦抄本,抄本。嘗,本为常,因避明光宗常洛讳而改。立本,字渊孟,邑人。读书好古,才高气雄。万历43年(1615)举于乡,官至南京刑部主事。先是,立本读书东海上,与何季穆共商辑纂县志,时方从事制举,所采访众多资料散佚。后钱谦益和陈旦融间出残编相示,置尘箧20年。后署教安徽宛陵(今宣城)学(同治《苏州府志》作太平府教授,疑误),暇日发箧中藏稿,命童子誊写成帙。不久迁福建安福知县。适崇祯2年(1629)忧居在家,重整旧稿,各加雠校,于崇祯9年厘为15卷。12年时,又从许弢美家中寻觅到旧册,重加考订,终成完帙。全志设目:卷1图、疆域;卷2山川、桥梁;卷3赋役、祀典、兵防、水利、风俗;卷4公宇、学校(书院、射圃、社学、义学附)、第宅(园林附);卷5官师表、宦迹(廪禄附);卷6先贤表、先贤考、封旌;卷7选举表;卷8~10列传:名臣、儒林、孝义、忠节、治行、气节、豪爽、隐逸、文苑、耆宿、艺苑、方伎、列女、释老;卷11土产;卷12古迹、寺观;卷13墓域、灾祥;卷14~15摭遗:逸事(旧图附)、剩言、旧序附。卷首有地图29幅,分新旧两种,可考知地理,河川、乡村、建筑等变迁。书中所记具有史料价值的,如《赋役》载唐宋税制较几种府志为详,于明初规定的编氓与赋税、丁役之制颇具体,并附有赋役条例,《兵防》记五代吴越抗南唐、南宋御金及明抗倭诸军事设施、附晋以来发生的兵事,亦见翔实,《佚事》还载有种荔枝事,而荔枝盛产于两广、福建,北温带亦能产荔枝,此为少见的一例。在编纂方法上,一些门目的正文后,往往有《论》,这在志书中也是不多见的。

海虞别乘

十卷(明)陈三恪等撰 清乾隆鱼元傅抄本,清常熟赵氏旧山楼本,清抄本,抄本。海虞,常熟古名。三恪,(约1559—1635)字象贤,号玉渊。早夜力学,旁通堪舆、卜筮、壬盾、风角、家言。尝游京师,与宿耆冯觉善。按嘉靖18年(1539)邓韨《常熟县志》,至此志《杂记》下限崇祯8年(1635)已近百年,三恪遂纂是编以传地方文献,但未能定稿,后由其子德涵续成,志中有德涵的《谨志》,《按》等可资证明。据鱼元傅《跋》,当时他看到的原稿,凡24卷,经他“铨次录出”,厘为10卷。卷l御制大诰、建置沿革、形胜,山川、疆域、城堡,仓库、田赋;卷2水利、兵防;卷3风俗、灾祥、古迹、学校、祠庙、寺观、第宅;卷4陵墓、县令;卷5先贤、邑人上;卷6邑人下;卷7乡贤;卷8游寓、释道、节烈、集诗、卷9集文、逸事;卷10杂志。全书引用载籍80余种,中有清代禁书《鸿猷录》等,这些载籍,今大都不存。编者凡对引文认为有不实或疑问之处,随即驳辨,用《按》加以考证,补充条目,皆用“自纪”的形式以示区别. 《风俗》载巨室严、徐2氏豪夺民居,使“寒士细民无立锥”之事,诚为难能。

康熙常熟县志

二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高士、杨振藻修,钱陆灿等纂 康熙26年(1687)刻本,旧抄本。士,字冕侯,清直隶(今河北省)滦州人,贡监。康熙21年知常熟县事。振藻字起文,一字讷庵,清直隶(今河北省)永平籍,辽东复州人。庚戌进士。康熙24年任常熟知县.陆灿,曾名陆灿,后复钱姓,字湘灵,明崇祯举人,清顺治11年(1654)考授府通判。时清廷下诏各地修志。高氏于22年5月设局,聘钱陆灿主纂。23年稿成付刻,24年杨振藻来任后,又“矢心斋笔,追亡补缺”,于26年刻成全帙。卷首图(有县境等图13),卷1建置沿革、分野(祥异附)、疆域(形胜附);卷2山、水;卷3城池、官署(仓库、乡约所附);卷4学校(书院附)、祠祀;卷5乡鄙、市镇、坊巷、桥梁;卷6水利、户口;卷7~8田赋;卷9徭役、税课、风俗(方言附)、物产;卷10官师年表(县令、丞、簿、尉、教职);卷11选举表(进士、举人、贡生、荐辟、武科);卷12封赠、恩荫、监仕、掾仕、兵防(平寇附);卷13坛庙、寺观;卷14古迹(名畦附)、第宅(园林附)、陵墓;卷15宦迹;卷16~23人物(邑人、忠节、循吏、孝友、义侠、儒林、文苑、武略、隐逸、笃行、耆硕、艺学、方技、列女、流寓、仙释);卷23艺文;卷24集诗;卷25集文;卷26杂记;卷末旧序。前有钱陆灿、杨振藻两《序》、修志姓名,凡例。每门前有小序。《田赋》载有顺治以来全县地亩总数和人丁总数,两税本折色及解粮,支银、留存等项颇详。《义侠》与《史记》的《游侠》不同,《小序》称:“居恒则温良泛爱,缓急则推燥就湿,惟本乎道德,以为行谊至高”。《水利》记宋以来兴修水利事亦较详,并照录郏亶《奏六得六失》、赵霖《治水利害状》,李充嗣《奏报完工疏略》,慕天颜《开浚白茆条约》、刘鼎《浚三丈浦议》等,保存了重要的常熟治水文献。

康熙常熟县志

八卷(清)章曾印修,曾倬纂 稿本;清康熙51年(1712)刻本,抄本。曾印,字宸书,清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任武清(今属天津市)知县,康熙48年以苏州府同知兼常熟知县,并兼治昆山、太仓。倬,字汉瞻,邑人,康熙38年举人。章曾印莅任后,见常熟土地肥沃,五谷丰熟,人民和睦,而考诸图籍,旧志却并不尽如人意,于是详请上台开局编纂,敦请曾倬及邑人周震,张一桂、王镇、江应铨,相与参互考订,自康熙49年至51年冬,稿成刻竣。凡8卷。卷1建置沿革、分野、疆域、城垣、官署、坛壝、学校(书院、社学附)、风俗、山、水、水利、土田(沙洲附)、丁口、赋税、徭役、蠲复、物产、坊巷、桥梁、古迹;卷2乡区;卷3年表、官师、兵防;卷4先贤、进士、孝廉、明经、荐辟;卷5寓公、封翁、任子、监仕、掾仕、处士、耆硕、艺士;卷6武科、军功、列女、外教、寺观、祠庙、第宅、冢墓;卷7~8文集、诗集。前有章曾印《常熟县志序》,后有丘岳,卢镇等旧《序》6篇。旧志人物例分忠节、孝友、儒林、文苑等科,此以一人可有多方面成就,以此分类多所未安,遂以人物出身为标准,设《进士》、《孝廉》等科。其中孝廉为举人,明经指贡生,选举之外皆曰处士,而耆硕、艺士则作为特殊情况升格处理。《列女》收录较他志为严,凡以笔墨著称或孀居秉节而年龄不合旌扬规定的,一概不收。《文集》、《诗集》以能否切实于社会实际为去取原则,如《文集》仅有关水利、赋税、救荒的奏书、议等就有32篇,其中单蒋伊《救荒疏》就一连收了5篇,赵用贤《议评江南粮役疏》洋洋洒洒8300余字,可谓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在编纂方法上,编者崇尚简略,喜用图表。明《嘉靖邓志》13卷,《万历姚志》28卷,陈三恪《海虞别乘》24卷,,清康熙22年《钱志》27卷,此只8卷.全志图凡96幅,有山图、水图、水利图,其中卷2《乡都》部分每区一图,共86幅,几乎全由图组成。职官旧志往往独立成志,此则与选举合而为一,以年为经,以县令、丞、主簿,学官、进土等为纬,依次记其姓名、履历、成就等并不涉及,以与《人物》相表里。不足之处是《文集》中有些内容虽与生活切近,但与常熟关系并不密切。如卷7所收顾云风《开高家堰施家沟议》,地属淮阴、盐城,去常熟已远。

雍正昭文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劳必达修,陈祖范等纂 清雍正9年(1731)学爱堂刻本,抄本。雍正2年(1724)常熟县困于钱粮狱讼之繁,奉诏析置昭文县,南以黄泾为界,北以耿泾为界,东北薄于长江,为昭文辖地。因境内有孔子弟子子游遗迹及梁昭明太子读书处,所以命名昭文。民国初并入常熟。必达,字尊三,湖北汉阳人。康熙60年(1721)会魁,雍正3年选授昭文知县。时值昭文始析,必达正其径界,创其县治。雍正8年,必达与常熟县共设志馆于昭明读书台畔,聘陈祖范纂修,凡一年修成,昭文志付刻。祖范字亦韩,号见复,邑人,雍正元年进士,曾任国子监司业,为人冲淡,平生于六经三史及唐宋以下诸儒论著披寻研味,纂抄不倦,有《经咫掌录文稿》及诗文集行世。此志上起商周,下迄竣稿之日,凡26目。卷首渝旨、图;卷1沿革、秩官、选举、疆域、山、水、城垣;卷2官署、学校、市镇、都鄙、街巷、桥梁、坊宅、园墓、祠祀;卷3水利;卷4田赋、徭役、兵防、户口、物产、风俗;卷5~10列传(治行、儒林、文苑、孝友、独行、耆硕、隐逸、游寓、艺术、外教、列女)。前有冯景夏、劳必达2序。因昭文于常熟析治不久,如何记叙,纂修者颇具匠心。《凡例》确定的原则是,“县境始析,尤严疆理。城垣道路,于合中见分,都鄙川途,于分中见合,要使观览分明,不厌琐细指划。”“分中见合”、“合中见分”的原则贯穿于全志。每门前有小序,阐明设目原委。取材凡有不实处,辄加有“附辨”。山、水胜迹中,往往以注的形式录有较多的诗文,颇有文献价值。

乾隆常昭合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王锦等修,言如泗纂 嘉庆2年(1797)刻本,光绪24年(1898)丁祖荫活宇印本,抄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称有乾隆60年刻本,嘉庆2年增刻本,误。考此志完稿于乾隆60年(1795),经江苏学政刘权之审查后实刻于嘉庆2年(1797)。所谓“增补”,只是《职官》,《选举》2门窜入个别乾隆60年以后的人名。“常昭”盖指常熟,昭文而言。如泗,(1717—1806)字素园,乾隆3年恩贡,补官学教习,历垣曲、闻喜等知县,擢保德,解州知州,再擢襄阳知府。著有《文学录》、《解州志》、《初仕一览》,《还初笔记》等。乾隆58年时,如泗受任编纂此志,历时两年而成。前附连叶式图13幅及历修姓氏。卷首天章;卷1各图、建置、疆域、城垣、风俗、山、水;卷2水利;卷3户口、田赋(徭役、杂课、积贮、蠲赈)、物产;卷4公署(仓驿、育婴堂、义局)、学校(书院、义学)、军制(兵事)、乡都、坊巷(津梁);卷5坛庙(祠宇)、寺观、古迹、(第宅、园林)、冢墓;卷6职官、宦迹;卷7选举(进土、举人、贡生、荐辟、仕籍、封荫、武科、武职);卷8~10人物(先贤传、列传、治行、文苑、笃行、武略、艺学、游寓、外教、贤母、寿母、义烈、苦节、贞孝);卷11艺文、集文;卷12集文、集诗、杂记、旧序。此志体例颇杂,且多舛讹。晚清邑人季亮时,丁祖荫详加校核,撰有《校勘记》,订补脱误,严整体例,并于光绪24年(1898)铅印发行,使得质量有所提高。

琴川志注草

十二卷首一卷清陈揆撰 稿本,清常熟留氏恬裕斋抄本,清赵允怀抄本;清抄本,徐氏虹隐楼抄本,抄本。揆(1780—1825),字子准,常熟人,道光时诸生。家有稽瑞楼,藏书甚富,尤备于地志。编有《虞邑遗文录》。为人不工文辞,又无子嗣,乃毕乎生精力而为此书。常熟志书以琴川命名者创始于南宋庆元间孙应时《琴川志》,增益于元至正间卢镇《重修琴川志》,加饰于明宣德间张洪《琴川新志》,此书博采诸史及地理、职官、政事及名人文集、说部、释道诸书乃至金石墓志,专为孙应时志作注。注释时间在道光中。体例一依孙志,凡12卷首1卷,分为10门:叙县、叙官、叙山、叙赋、叙人、叙产、叙祠、叙文。注释方法是以句为纲,将有关资料一一条系于下。所引书名,均皆注出,凡编者自己意见,间加“按”字。注文或补原志所缺,或详原志所略,或正原文讹误。此书征引明确,资料丰富。常熟置县,旧以为始于隋,此书引《元和郡县志》定为南朝·梁大同6年(540)。卷8《叙人,人物·王万》条,凡注8则,引《宋史》、《世本》、《浦阳人物记》、《江湖后集》等诸多典籍,共注1800余字。各门之中,以《叙赋》、《叙祠》、《叙人》、《叙文》为详,尤以《人物》为最。不足之处,一是有时一一胪列异说,编者却不置可否,读之令人茫然不知所从,二是《叙产》过略,仅廖廖几则。

琴川续志草

十卷(清)陈揆撰 清赵允怀抄本;徐氏虹隐楼抄本;抄本。揆,生平已见前。此为前志续作,当是编者利用新发现的资料为宋孙应时《琴川志》所作的补注。也作于道光间,体例仍依孙志,亦分10门,唯改《叙县》为《叙州》。《叙官》所涉人事自元初迄于元末至正24年(1364)。方法同于前志。所详者《叙水》、《叙赋》、《叙人》等门。其中《叙赋》分立《田地》、《户口》、《税粮》、《漕运》、《商税》、《河泊》、《差役》、《财役》,从中可以窥见统治者对于劳动人民剥削之重。有些内容考辨也颇精审。如《叙文》所收公立《县尹张公政绩碑》,旧作至正21年,实误,此改作至元21年,虽区区小事,但于此可以见出编者较为严谨的治学态度。

琴川续志草补录

二卷(清)陈揆撰 清赵允怀抄本,抄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作“续志草补”,中共中央党校图书馆藏本题名“琴川补志补录”,河南省社科院图书馆藏本书名题“琴川补志”,今从南京图书馆藏本。揆,生平已见《琴川志注草》提要。编者在《琴川续志草》搁笔后,于披览之间,又时有所得,遂随时笔之于札,于是始有此编。凡2卷,未分门目,类属相同而层见迭出者往往而是。依其实际内容,卷1基本为乡县、人物、寺庙、冢墓、塘浦、碑记;卷2基本为人物、山水、寺庙、第宅。内容虽然次第零乱无伦理,但时有征引明确之笔。如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卒年,《明一统志》只说他活了80多岁,避而不谈具体年月,此引《吴中人物志》确定为元至正甲午12月。至正甲午时当1354年,正与今本《辞海》、《辞源》等权威性工具书相合。

琴川三志补记

十三卷(清)黄廷鉴撰 道光11年(1831)张大镛刻本,清光绪24年(1898)活字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作10卷。廷鉴(1762一约1851),字琴六,号拙经叟。幼孤。工诗,精考据。乾隆27年(1762)、30年献赋行在,再蒙召试,十踏省闱不遇。著有《第六弦溪诗文集》等,另校书有百数十种。先是,黄廷鉴辑《虞乡续记》,《虞文续录》,其友屈轶见之,以为“近于冗滥”,于是为之删繁举要,并正其疏舛。删至11卷《金石》以下,两人因意见抵牾,去取未定,故作“嗣出”。张大铀观察见而称善,捐金刻前10卷,题名曰《琴川三志补记》。所谓三志,即鲍廉《琴川志》、卢镇《琴川续志》和张洪《琴川新志》。该书对明桑瑜弘治《常熟县志》以下官、私志书有关宋元至明初的文献可补三志者,皆一一采录,还大量引据载籍以及公私金石文字,各分注名目,倘事涉疑,随加驳辨,补正其讹。记事上自六朝,下迄明宣德。《鲍志》传,补其阙,卢、张二志不传,补其亡。体例与立目,仿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1沿革;卷2城池;卷3里社、神祠;卷4官师、庶士;卷5宦绩;卷6氏族、爵邑;卷7耆旧、拾遗;卷8寓人;卷9方伎;卷10第宅、园林;冢墓;卷11金石;卷12杂录;卷13诗文。其中后3卷有目无辞。

琴川三志补记续

八卷(清)黄廷鉴辑 道光15年(1835)刻本,光绪24年(1898)活字本。此与《琴川三志补记》为前后相承的姊妹篇。据作者《序》,《琴川三志补记》后3卷因与校订者屈轶“彼此意后抵牾,去取未定,有录无书。昨秋重为增删,一仍前例,续成八卷。勉事剞劂,观察哲嗣约轩复为相助,遂克蒇事。”卷1碑石(有补遗);卷2~4文、记(杂文附)、序、诗铭(祭文附);卷5诗、邑人、寓人(宦游附)、名流(方外附);卷6~8杂录、摭史、拾稗、缀琐。前有《自序》。此书分类辑录宋,元,明三代人的诗文,以元人居多。《摭史》所辑旧史最早及于晋代。诗的部分收录40余家,但未注明出处。《拾稗》、《缀琐》约征引30余种著述,一一注明来源,如王世贞《艺苑卮言》、杨维桢《铁崖漫稿》、龚立本《松窗快笔》、陈鹄《耆旧续闻》、周恽《清波杂志》等,以及部分图籍和《海虞别乘》、《唐墅里志》、《沙头里志》、《支溪小志》、《双凤里志》等多种乡镇志,取舍谨严,且原文照录,从文献学的角度说还是有价值的。但卷3《文二·序》载赵孟頫《海虞季氏续修家乘序》,而传世的《松雪斋文集》却未收入。

道光虞乡志略

十二卷(清)邓琳 清道光20年(1840)稿本,抄本。虞乡,常熟县的古名,此指常熟、昭文,二县。琳,初名复赞,字幼英,又字逸亭,号翊庭,常熟人。嘉庆18年(1813)举人。官金坛县教谕、国子监学录等。著有《四书备解》、《修竹吾庐诗文草》。常熟言如泗纂《常昭合志》后30多年无续志,邓琳在公馀之暇,采摘新旧府、县志,参以他说之有关本邑掌故者,在道光20年(1840)完成此书于金坛学署中。卷l建置沿革(疆域、形势附)、星墅(占候附)、山水(水利附);卷2城池、乡都、巷市、津梁、官署,学校、军制、义局、仓储、田赋、丁银(户口附)、杂办银、匠班银、芦课、杂税、徭役;卷3祀典、祠庙(附载大清通礼、祀典、神祗);卷4寺院、宫观;卷5古迹;卷6第宅;卷7园林、冢墓;卷8风俗、方言;卷9物产;卷10~12杂记。以卷2,8,9数门记载最详。所采文献资料,皆注明书目,凡采访所得资料,皆加“拟增”二字。对所引文献发现有错误之处,一一考证,用“琳按”以示区别。在杂记中大段地引用明末清初的罕见文献,如《行在阳秋》、《海角遗编》、夏允彝《幸存录》,《续幸存录》等。其中《海角遗编》记清兵破常熟、福山事,突破了乾隆以来的成例,故《杂记》载常熟的晚明史较详.

光绪常昭合志采访录

杨泗孙、曾吉章纂 稿本;抄本。常昭合志采访处稿,白口,行10,24字,紫格套单边。泗孙(1823—1889),字中鲁,号滨石,常熟人,咸丰2年(1852)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擢侍讲,升太常少卿。吉章,字士章,常熟人,生卒年月未详。廪生,捐训导,袭爵云骑尉。同治10年(1871),两县设局于游文书院修志,由杨泗孙任总纂,但因病未能亲主其事。此稿不设卷,分订41册。各册内容:1天章;2建置沿革(星野附)、疆域(形势附)、城垣;3风俗(节序、方言附);4山水(潮汐附);5水利;6物产;7公暑;8学校(书院、义学附);9兵制(记兵附);10乡都(市镇村附)、坊巷(津梁、义井附);11坛庙(祠宇附);12寺观(外教附)113第宅园林;14冢墓(义冢附);15职官;16宦迹;17~18选举(进士、举人、征辟、贡生、封赠、恩荫、武科、仕籍);19~31人物(先贤传、列传、儒林、治行、忠节、孝友、义行、文苑、艺学、武略、隐逸、游寓);32~35列女(贤淑、义烈、苦节、贞孝);36祥异;37杂记;38旧志序;39~41集诗(五古、七古、五律)。书末部分可能为末竟之作,因其以五、七言古律分目,尚缺七律,而且近体诗尚有五绝与七绝,书中亦未见,又有集诗亦当有集文,故存稿当有缺佚。征引文字,均加以注明,尤其是人物,引有家谱、家述、行状、传、墓志铭,搜罗较广。《人物》各门,前均有细目。《杂记》所记康熙、雍正间银价,于研究清初经济有用。《风俗》记有江苏巡抚陈宏谋《风俗条约》和裕谦《训俗条约》,可了解清地方长吏统治的一种措施。

光绪常昭合志稿

四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郑钟祥,张瀛修,庞鸿文等纂 光绪30年(1904)木活字本。鸿文(1845—1909),字伯絅,号洞堂,光绪2年进士,致力于经史及经国济世之学,对水利、盐漕、法律、军事均有研究。厉仕太常少卿、通政司副使等。戊戌政变后称病回里,热心地方教育事业.并主张振兴农业。光绪初,邑人杨泗孙采访辑录邑志稿,鸿文以此为基础,广征博采,辛勤辑订,阅8年而成书。封里题“重修常昭合志稿五十卷”,背面有“光绪甲辰活版排印”字样。光绪34年,庞氏增印《校勘记》一册附于书后。该志目次,卷首例言、纂修者职名、图;卷1疆域志:建置、沿革、分界(附沙洲);卷2山形志;卷3水道志(桥梁附);卷4城垣志(附坊巷);卷5市镇志;卷6风俗志(附方言);卷7户口志(附徭役);卷8都图志;卷9水利志;卷10田赋志(附芦课、屯田);卷11钱粮志(附杂税、盐课);卷12捐赈志;卷13官廨志(附仓驿);卷14学校志(附书院、义塾);卷15坛庙志(附祠宇);卷16寺观志;卷17义举志(附义庄);卷18兵制志(附兵事);卷19职官志;卷20选举志;卷21名宦志;卷22~33人物志:先贤、耆旧、忠节、孝友、文学、义行、书家、画家、藏书家、弹琴家、医家、技术家、武略;卷34~39列女、贤母(附才媛)、义烈、苦节、贞孝;卷40游寓志;卷41方外志;卷42第宅志(附园林);卷43冢墓志(附义冢);卷44艺文志;卷45金石志;卷46物产志;卷47祥异志;卷48轶闻志;卷末总叙。编纂体例颇有创新。如旧志每每集录有关诗文作为专目,此编则仅举部分摘要,散见于有关类目之下注文中。例如《水利志》附陈祖范《昭文县浚河记》等,《学校志》附魏了翁《重建常熟儒学记》等,文以类聚,深得删繁就简,弃芜存精之要。此外,编者还删除了过去《仕籍》、《封赠》,《恩荫》等意义不大的门目,对于影响较大的人和事,却能独辟蹊径,设立专目。如常熟历代藏书之风颇盛,脉望、汲古、绛云以及后来的铁琴铜剑,均驰誉海内外,又自明代严澂(1547—1625)开创虞山琴派以来,陈禹道、徐青山、季国、夏溥,孙厓、张道浚,季世则、吴韬,张化等名家辈出,该志特于《人物志》中,独辟《藏书家》、《弹琴家》两目,既为他志所无,又切合常熟实际,突出了地方特色。

民国重修常昭合志

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张镜寰修,丁祖荫纂,徐兆玮续纂,潘一尘、张礼纲续修,庞树森再续纂 民国20年(1931)卷18、19铅印本,民国26年卷l一10、20续印本;民国6年稿本;民国35年补纂稿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修于民国元年,实创修于民国6年,附注已印各卷中有卷14,亦误。祖荫(1871—1930)字芝孙,号初我,家故素封,喜藏书,辛亥革命后首任常熟县民政长,旋调任吴江,有政声。后辞职返里,热心于地方文化教育事业。编著有《松陵文牍》、《一行小集》、《虞阳说苑》、《虞山丛刊》等。《重修常昭合志》即丁氏归来后重修者,从民国6至13年,已完成大部分志稿,嗣因病搁置。民国19年,由徐兆玮继任总纂。兆玮(1867—1940)字少逵,号虹隐,清季翰林,工诗古文,有《闰余集》、《芙蓉庄红豆录》等。徐氏承原来体例,进行整理补辑,又因抗日战争再次中断。抗战胜利之次年,又推庞树森继任总纂。树森(1886—1971)字甸材,即《光绪常昭合志》编纂者庞鸿文之子,曾留学日本,习法科,历任太仓、江宁地方审判厅推事、省机要秘书、政务厅长、常熟暨昆山县长等职。建国后,任上海爱国女校校长、苏南区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地政通诠》。受聘继任邑志总纂后,辛勤笔耕,终成完轶。卷首序文、例言、各题名录、图;卷1沿革志(附大事表);卷2疆域志:分野、形胜、境界、市镇、乡都;卷3建置志:城垣、坊巷、公署、仓库、馆驿(局所附);卷4山川志:山(墩附)、水(潮汐附、河流类表附);卷5水利志;卷6赋税志:户口、徭役、赋额、屯田、芦课、征解、征榷;卷7荒政志:积贮、捐赈(捐输附);卷8善举志;卷9学校志:庙学、医学(阴阳学附)、书院(宾兴局附)、学堂;卷10兵防志:兵制、兵事;卷11祠祀志:坛庙、祠宇、寺观(教堂附);卷12名迹志:古迹、第宅、园林、冢墓;卷13异征志;卷14风俗志:通尚、岁时、占候、方言;卷15物产志;卷16职官志(附表);卷17选举志:表(谘议局附);卷18艺文志、附录;卷19金石志;卷20人物志;卷21列女志:节妇(附录)、贞孝、义烈、贞寿、贤妇、才嫒;卷22杂记;卷末叙录(附历修邑志表)。此志有三个特点:1.结构严谨,有所创新,2.记叙详尽,慎于考订,3。重视反映地方特色,慎于考订,如《艺文志》中关于冯复京著《六家诗名物疏》事,《四库全书总目》误作盱眙人冯应京撰,于是《天禄琳琅书目》,《孙星衍祠堂书目》均沿其误,《光绪常昭合志》又进一步否定了言如泗《常昭合志》,石韫玉《苏州府志》,依误传讹,而当代《中国人名大辞典》竟于“冯复京”,“冯应京”二条同时著录该书。本志力辟众谬,纠正了历来认为具有权威性的《四库全书总目》等所载,并修订了前志之误。于此可见编者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方面不盲目苟从之审慎负责态度。

顺治启祯两朝常熟实录

薛维严撰 稿本。此为常熟县进呈朝廷纂修《明史》的史料。编年体,每一史事系于年、月、日下。起于天启4年7月,迄于崇祯17年5月22日。有事则记,无事则阙。所记事实可作《明史》之误。《明史·顾大章传》载其“五年起官,历礼部郎中,陕西副使. ”《实录》则载:“甲子,调礼部郎中,旋迁陕西副使。”甲子为天启四年。又《明史》本传:“(顾)大章慨然曰:‘吾安可再入此狱!’呼酒与(弟)大诏诀,趣和药饮之,不死,投擐而卒。”《实录》则说:“大章曰:‘义不再辱矣!’九月十四日夜,听狱卒绝颈拉胁而死。”《实录》记载平实,且有月日,较可信。此外该稿还记载了不少地方性重要史实。如崇祯14年条下记:七月旱蝗之灾,至八月初大雪,蝗虫大多冻死,但稻已死略尽。至冬日,米价每石至银三两三钱。这些均为珍贵的经济史料。

支溪小志

四卷(清)顾镇撰 清抄本,抄本。支溪,今支塘乡,属常熟市。镇,字备九,号虞东,江苏常熟支溪人。乾隆19年(1754)进土,曾任宗人府主事。年老引归,历主金台、虞山、白鹿、钟山书院。著有《虞东学诗》、《三礼札记》、《钱法老》等。是志撰于乾隆间,凡4门26目。卷1地理志:陆、水(补遗)、坊桥;卷2人物志:科第(武科附)、明经(例贡附)、恩荣、仕籍(援例给衔家居者附载)、孝行、林士、文苑、武略、耆硕、艺学、杂传、义仆、列女;卷3往迹志:城垣、官司轺署、第宅园林、寺观、庙祠、墓域、杂志;卷4艺文志:诗、补遗、文。每分志前有小序,《地理志》并加以按语作考,《人物志》又仿史裁作“论”。作者学博而有识,且是支溪人,熟谙该地掌故,爰据正史、方志而及其他史地专著和诸家文集,博采约取,要而不烦,文辞典雅,实是乡镇志中不多见的善志。如支塘旧城,往昔郡、县志俱称为张士诚所创,弘治中移建太仓城,现经编者考证,以为“移城事,士诚遣其将高广智为之,弘治10年(1497)因朱瑄之请,升卫为州,未尝有所兴筑也”。《艺文》所辑诗文,对有关“开江建闸、团练备倭”,以及“其事章奏疏议,勒碑铭版之文”,认为“不可得而没也”,而有关名园胜迹的题咏,无关事实者,虽有佳篇,亦不收录,去取颇精审。其中以有关水利尤其是白茆塘的奏疏,论著最多,有益于保存一方治水之文献。所集诗文,如吴伟业,钱谦益等名家之作,可备参证。因抄本有讹误,后徐兆玮为之校勘,并怍有跋文。

支溪小志

六卷(清)顾镇撰,周昂增订 乾隆53年(1788)刻本,清稿本;清抄本;抄本。镇,生平简介已见上篇。昂,字千若,号少霞,支溪东蔡泾人。乾隆30年选贡,廷试授宁国训导,35年举于乡,37年引疾归。周昂《支溪小志序》说:“戊申(乾隆53年)冬,余掩关养疴,里人有以校刊小志为余言者,因取原本,重加厘订,大抵增者十之四,订正者十之七”。在增订的同时,周昂还对原志卷目门进行了调整。新增者为《地理志》的《沿革》、《闾里》、《都图》、《人物志》的《游寓》、《方外》,《往迹志》的《城垣》、《义冢》以及《乡校志》,增订者为《地理志》的《水利》、《村坊桥梁》、《人物志》的《节烈》,重订的有《往迹志》的《神庙》、《家祠》以及《杂志》,《艺文志》原本不分卷,此则厘为2卷。每卷前均有立目概述,每类后皆有评论。《科第》人名下都立简传。白茆山歌,古今闻名,此志阐述其产生原因,是研究民歌的重要资料。

乾隆唐墅志

三卷(清)倪赐撰 道光2年(1822)顾维顺抄本,清抄本。唐墅,位于常熟市东南30里,旧名尤泾市,因明正统初居民唐氏招商成市,故名。又当地市、墅同音,现名唐市。赐,字三锡,号闲谷,生卒年未详。常熟唐市人。力学,专肆力于诗,古文词。著有《唐墅征献录》3卷、《香祖居稿》1卷、《语溪诗存》4卷等。时唐墅志己80余年未修,赐遂仿太仓顾织簷《双凤里志》作是志。卷1本志、形胜、山、水、水利、古迹、国制、乡都、里至、街巷、桥梁、祠宇、园亭、冢墓、物产、风俗、节序;卷2人物(孝义、文苑、选举、进士、荐辟、举人、武科、贡生、援仕、掾仕、封赠、处士、耆硕、艺术、游寓、释老、列女);卷3艺文、集诗、杂记。首有方璲、何忠相、许朝、苏汝砺4《序》、《凡例》,末有倪赐《跋》。记事上自宋代,下迄清乾隆,所述人物,以维持名数,崇尚文学为重,故首列《孝义》、《文苑》,次以进士乡举等。自形胜、山川,人物及艺文之有关闾左者摭采该博,参稽精核,《游寓》有顾炎武传,记及明末炎武曾奉母避兵居浯廉泾。《集诗》、《集文》收录唐寅、杨涟、张采、沈德潜诗文,可资研究者参核。《节序》记四时习俗,对于研究民俗学亦有稗益。《集诗》所收苏国士《水乡即事》云:“东家砻米粒粒珠,两邻枯田水一圩。同床各被苦乐殊,垂白老妪粥不饱,羡煞东家新妇巧。破屋萧条擗有标,男佣得粟妇拾薪,筋疲力弊炊黄昏,债家健儿又打门。”描绘贫困农家生活颇为生动形象,为旧志所少见。

唐市补志

三卷(清)倪赐原纂,苏双翔补纂,龚文洵再补纂 光绪抄本,常熟丁氏淑堂照抄本,抄本。南图所藏抄本书名题“补辑唐市志”。唐市,即唐墅。锡、双翔,生平已见前。文洵,字少湘,里人。先是,龚文洵之父得倪赐所纂《唐墅志》,请家塾教师苏双翔反复参考,网罗旧闻,分类增表,仍厘作3卷。同治元年(1862),志稿因战争遗失,光绪14年(1888)虽先后觅得,但已十缺其半,龚文洵遂再行补辑。此书以平列体立目,凡设19目:山水(墩附)、水利、园亭、祠宇、冢墓、物产、善举、孝义、文苑、选举、处士、耆硕、艺士、游寓、释氏、艺文、集诗、集文、杂记。前有龚文洵光绪14年《补辑唐墅小志序》及编辑原例、附例。记事最早始于明永乐,晚者多止于光绪8、9年,最晚的《孝义》记有光绪17年事,疑为成稿后抄者窜入。此稿以维持名教,崇尚文学为重,故于人物类首列《孝义》、再次《文苑》、此后才是《选举》、《耆硕》之类。当时里中设有善局、义庄、义学、书中特立《善举》一目加以记述,为旧志所无。《艺文》附有《闺媛》,收有当地女才子10人的书目15部,这在重男轻女、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清末,殊为难能可贵。在人物类的编纂上,兹编以阐发潜幽为原则,凡已见于正史及旧志者一概从略,这种处理方法即使在今天,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东塘市乡志

一卷 稿本。作者不详。志例仿照乡土小学课本,分4章20课。第1章始论篇:第1课位置,第2课境域;第2章天然篇:第1课山脉、第2至6课河流、第又6课气候、第7—8课物产、第3章人为篇:第1课街衢、第2课市厘、第3课工业、第4课商业、第5课教育、第6课公共建筑物、第7课古迹、第8课风俗;第4章旅行篇:第1课交通、第2课苏游,末附东塘市乡区域图。东塘地处江苏常熟县东,兹志简略地记载了清末时本乡的地理、历史、经济状况,涉及较广。

钓渚小志

一册(清)单学傅撰 光绪抄本。、一钓渚即钓渚渡,位于常熟西南,是一个包含数十地名的村落群。学傅,字师白,号钓翁,江苏常熟钓渚渡人。生卒年月未详。诸生,幼年颖悟异常,吴蔚光呼为小友,尽以藏书供读,因而学有长进。于科举不得志,勤于著述,有诗文内集5种,外集5种。光绪《常熟昭文合志·文学》有传。此志撰作经过无考,书中于《人物》前插有“范弥恬,弥恂编此”,又署“俞承莱重编”,并有俞承莱抄录《题记》,疑此书为数人所编,归单学傅总其成,俞承莱仅是抄录而已。书末为《归政乡义役记》、《重修钓渚渡小桥记》,后留有十余番空叶,可能尚未抄完。据苏州博物馆藏本,全书前为《钓渚图略》,次述钓渚的地理位置,得名的由来,各村落的名称及其沿革,次为《人物》,再次又杂钓渚沿革,最后全录两篇《记》文。中盖有硃文隶书“同龢读过”方印,可能是翁同龢之印,但无题记、评语之类。所记沿革,地名由乌喙而鸟咀而钓渚,言之有据。其云“元时居民尤少”,对研究此地人口的增殖有助。《人物》所占篇幅最多,大都为生员一类。简述生平之外,录有著述,如范章承有《晓庄诗词稿》、范弥恬有《瓢余诗稿》。尤以顾祖禹事迹较详,祖禹生平于《清史稿》及《清史列传》,均附于其父《顾柔谦传》,极其简略。《清史列传·文学》顾传称:原籍江苏无锡,迁常熟”。此志于祖禹传有:“范鼎九延为塾师”以及艰苦勤学之具体事实,可证顾氏确曾生活于钓渚,其事迹可供研究顾祖禹参证。

梅李文献小志

黄炳宸纂 抄本.炳宸字谱云,常熟人。熟于邑中掌故。此志系草稿。不分卷,无目录,前后内容亦有颠倒。梅李今属常熟县。所记内容大略可分为地理、桥梁、河流、道路、土产,寺观、第宅、冢墓、列传(封赠、义烈,文苑)、艺文(碑记、志铭、诗)等。记事至清道光年间。编写方式前纪事,后引文。所记事实间有抄采旧志处,但大致皆符合历史。

光绪梅李补志

一卷(清)黄宗城撰 抄本。梅李,因吴越钱氏遣将梅世忠,李开山戍此,居民依军成市,取二将之姓以名其地,宋元丰间始为镇。今属常熟市。宗城,字莱峰。生卒年未详。清昭文(今属常熟市)人,光绪5年(1879)举人。任沛县训导。有《蓬莱居士文集》,《海棠仙馆诗稿》,《皖游吟》。是志列目凡5:水利、桥梁、古迹、土产、药品。记述内容可补《梅李文献小志稿》及邑志之缺漏。《古迹》、《土产》、《药品》所载内容翔实,为研究梅李地区历史文物,经济、医学提供了资料。《古迹》中关于《建文石》镌刻落款时间(建文3年7月15日)的记述,实属稀见,对研究明朝建文,永乐历史,具有—定的参考价值。

梅李文献三志稿

黄冈撰 清光绪间抄本。冈,字鉴人,清昭文(今常熟市)梅李人,宗城之子,生平未详。宗城有《梅李补志》1卷。作者继黄炳宸《新修梅李小志》与潘镐《新修梅李文献小志》而纂辑此书,故名“三志”。全书分设水利、义举、冢墓(附梅李邻近寺院)、宦迹(附中官)、科第(贡生、林士、流寓附),人物、集诗7门。下限至光绪26年(1900),远略近详。所记较有史料价值的,《水利》如浒浦于南宋绍兴时置镇,寨角原为韩世忠屯兵处,梅李西南3里许有擂鼓潭,《集诗》张尹宾建文石,《宦迹》徐昌榖本梅李人,后迁吴县,诸如此类的记述,可作研究文史者一助。其中建文石的内容,可与前志相印证。

里睦小志

二卷(清)顾崇菩撰 抄本。里睦原名李墓,今名徐市,属常熟市。崇善,字齐宋,常熟人。生卒未详。此志体例,完全仿效顾镇《支溪小志》。卷上;地理志(方域、闾里、都鄙、村坊、坊表)、水利志(川泽、桥梁,建闸、浚塘)、乡校志(社学、乡约所、惜字局、营房、同善局、附公所)、人物志(科第、明经、恩荣、仕籍、文苑、武略、笃行、耆硕、艺学、列女、游寓、方外)、往迹志(神庙、祠宇、古迹、第宅、墓域)、杂志;卷下:艺文志(诗、文)。除《地理》、《水利》、《乡校》而外,绝大部分抄自县志,别无新意。有的门类有小序。文中间加“按”及附注。所加“按”语,不甚精审,故与顾镇《支溪小志》难以相提并论。其集录诗文,占全志较大比例,以徐昌毅(祯卿)《里睦塘碑记》,较有史料价值。数种诗文集序,也保存了地方的一些文献。

里睦小志艺文志补

一卷(清)程曾庆撰 稿本。曾庆(1881—?)字星五,号心龛居士,常熟徐市人。顾崇善辑《里睦小志》、稼洲朱钟衡仅得其上卷而抄之,未见下卷的《艺文志》,清季诸福龢曾增补里睦志,艺文一类搜罗尤富,惜已遗失。程氏欠朱抄本,以未见《艺文志》为憾事,认为: “艺文之叙述,所以阐明事迹,于上卷各类有息息相关之处,讵可阙乎?”(《跋》)于是将他几年来手拓之碑记及散见于集部的有关邑人文献,汇录成1卷,称《艺文志补》以区别于前人所辑。书中设目,1碑记,2序跋,3杂文,4诗赋、词;5书目。程氏《艺文志补》与顾氏《艺文志》相比,碑记著录更为详尽,补进了诸如明成化年间钱昌《重修贵泾桥记》等不少文献。序跋收辑亦较《顾志》为广,《杂文》收录了墓志铭及人物传记,颇有史料价值,诗赋、词数量略逊于《顾志》,但有不少为《顾志》所未辑,书目所列依县志例,概存其目。程氏成书后始见顾氏之《艺文志》,有心与此稿相校而另编《里睦艺文志》,而其时年已达78岁,力有不及而罢。

常熟新庄乡小志

六卷陆晶生编·抄本。晶生,生平未详。全志凡6卷。1位置、境域、沿革;2山脉、水道、气候、物产;3街衢、市厘、工业、商业、教育、公共建筑物、古迹、风俗;4交通、苏游;5对于本乡之感触、本乡与本县之关系、本乡与本省之关系、本乡与本国之关系、本乡与世界之关系;6珍奇物。此志不设序言,图。记事能反映历史变迁。新庄乡昔滨长江北区,素系泽国,后江流北徙,南岸渐涨,北岸渐销,于是南通、海门两邑人民悉移居本乡,建屋垦田,永入本乡户籍。新庄乡工商业历史比较悠久,农业以米麦棉为盛,米麦还有运至外国的记载。乡人历来重视教育,次学校学生最多时达到四百余人。作者分析了本乡与县、省乃至全国和全世界的关系,提出“要振奋精神”、要“负美满之名誉”、要“力为改进”,这是在其它志书中绝无仅有的。珍奇物卷记本地土质素松,掘井建桥必用砖石,以防地陷,“而蔡家桥之大桥,东西虹卧三丈有余,而其堍则全用泥而不用石。”于工程建设亦颇有助。

四镇略迹

马幼良撰 光绪稿本。四镇系指老吴市、董浜、归市、苏家尖。马幼良,生平未详。书中内容,老吴市记有地理位置、户口、街道、河道、桥梁、神庙、佛寺、牌坊、祠堂、公所;董浜记地理位置、人丁、街道、河道、桥梁、村社、神庙、佛寺、坊表、公所、义庄;归市记地理位置、户口、桥梁、神庙、佛寺、坊表、义庄、义塾、河道;苏家尖记地理位置、街道、河道、桥梁、神庙、佛寺、村庄。全文虽失之于略,但亦保存有4镇之基本史料。

常熟县破山兴福寺志

五卷图一卷(明)程嘉燧撰 明崇祯15年(1642)序刊本;清康熙增刻本。嘉燧,字孟阳,号松圆,明末休宁人。少不羁,弃举子业,学击剑不成,乃折节读书。精音律,工书画,尤长于诗,学者称松圆诗老。曾侨居嘉定,后归老于安徽歙县。有《浪淘集》。此志当撰于侨居嘉定时。凡正文5卷。卷1形胜;卷2塔院;卷3重建本寺事迹;卷4明代名僧事略;卷5重修疏、记。卷首图,系苏先所绘。前有钱谦益崇祯15年(1642)《序》。破山乃虞山之别山,兴福寺位于虞山北麓破龙涧中。南朝齐时,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寺,名大慈寺。梁大同3年(537)扩建大修时,在寺内大雄宝殿中发现巨石一块,大如伏牛,纹筋暴出,左看如“兴”字,右看似“福”字,称“兴福石”,寺亦随之改名“兴福寺”。因寺在破山之上,又名“破山寺”。唐懿宗咸通9年(868),赐“兴福禅寺”额,遂为江南著名古刹。唐著名诗人常建曾有《题破山寺后禅院》诗,颇为后人称颂,而破山之秀洁,益受后此文人推许。书中于此记述颇详(《形胜》后附有历代艺文)。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灭佛毁寺,宣宗大中年间(847~859)再复后,兴福寺代有高僧,其中最著名者为唐之述怀、常达,梁之彦偁,宋之晤恩,述怀有体如塔,常达有文举塔,彦偁有彦僻塔,晤恩有晤恩塔,《塔院》即一一记之。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77称其“序次雅洁,为山志中差善之本。”但因系草创,故体例不免驳杂,如《塔院》收有4高僧传记,即于例似有未合。卷5所收为清康熙间重修大雄殿的疏记,如《重修大雄殿疏》、《重修兴福大雄殿记异》等,推测此卷当是后人增补。

桂村小志

吴卓信撰·稿本,抄本。卓信,字琐儒,号立峰,清常熟人,诸生。长于经学古文,晚年游历四方,究心舆地之学。著有《丧礼经传抄》,《淡成居文钞》、《汉书地理志补注》、《汉三辅考》、《释亲广义》、《三国志补表》等。卓信平生“熟于里中掌故,邑志缺佚及违异者,多所考订”。此志不分卷,凡4册。依所记内容,第1册为序跋碑记,第2册为墓志铭及名家诗文,第3册为序、传等,第4册为传、诗。其中第3册有双风乡、三十八都、水道、何家市、乡约所、社仓、体仁局、义冢、水利、虞园、土产、桥梁、祠祀、寺院、第宅、碑刻、杂记、冢墓、进士、举人、贡生、荐举、封赠、生员、文苑、义侠、儒林、孝友、耆硕、艺术、流寓、列女等目,涉及村镇、水利、交通、古迹、人物等方面。各目之间,有时有交叉。全书编排也较杂乱,似属未定稿。书中记事,上限不限,下限迄于清同治间。按《民国重修常昭合志》卷20《人物志》,卓信道光3年(1823)后“寻卒”,年69,是同治间久不在世了,疑志稿已经后人增补。

双浜小志稿

三卷(民国)谶庐编修 民国21年(1932)未完稿本。懺庐为王鸿飞的号。鸿飞,生平未详。卷1沿革、市镇、江防、海防、田赋、蠲赋、户口;卷2人物略历:人物、孝友、义行、耆硕、忠勇、文学、隐逸、艺术、列女、流寓、方外;卷3艺文。卷前设编辑例言。下限一般断至民国年间,《蠲赋》记至民国21年。《双浜小志稿》因尚未完稿,故存在问题较多,空格、空行、空页之处颇多,标题与正文有出入,删减修改之处也颇多。

琴川旧志

至正琴川志卷前《旧序》所收褚中《淳裙琴川志·序》:“琴川《旧志》荒落,丙辰庆元孙应时修饰之。”孙应时之《琴川志》,修于南宋宁宗庆元2年(1196),此志在孙应时前,当早于庆元年。据褚《序》又可推知,孙应时修志时曾经据以为蓝本,基本内容均已采入《庆元琴川志》中。《宛委别藏》本《[淳裙]琴川志》卷1《桥梁》、卷4《山》,卷10《宫观》等均有引用,内容涉及山、桥梁、道观等。其中《桥梁》云:“瞿桥:《旧志》有隐仙、和风二仙,其名不存,以方隅步数度之,上二桥疑是。”似乎只收录桥梁的名称,记述相当简略。

嘉定增修琴川志

叶凯纂修。明张洪《宣德琴川新志·序》:“宣德庚戌,余致翰林事归。适上虞郭公世南由常熟簿升知县。政通人和,居多暇日,始留心县志,访得旧本,特以示余。请曰:‘……会幸旧籍未亡,遗老尚在,于是而不删正之,则后之人将兴不足之叹矣!’余受书考阅:自宋庆元丙辰县令孙应时创修之,嘉定庚午县令叶凯增益之,淳祐辛丑县令鲍廉加饰之,其书始备。”庆元孙应时所创者为《琴川志》,修于南宋宁宗庆元2年(1196),叶凯所增即以此为本,如同理宗淳祐元年(1241)鲍廉以《琴川志》为本纂成《重修琴川志》一样,书名亦当作《增修琴川志》。叶凯,南宋霅川(今浙江吴兴)人,开禧、嘉定间(1205~1224)以宣教郎来知常熟县事。嘉定庚午即嘉定3年,时当1210年。此志纂成后一度流传。张洪《宣德志·序》作于明宣德9年(1434),据《序》中“访得旧本”,“旧籍未亡”、“受书考阅……嘉定庚午县令叶凯增益之……其书始备”推断,其时《重修琴川志》尚存。孙应时《琴川志》基本内容今保存在《宝祐重修琴川志》中,叶凯《嘉定志》内容也应大体和它相当。

琴川图志

宛委别藏本《淳祐琴川志》卷12《叙文·碑记·学》所收袁甫《教育言氏子孙记》:“按《琴川图志》:‘言偃,字子游,旧宅在县治之西”,末署“嘉熙改元四月癸未,朝散大夫试中书舍人赐紫金鱼袋袁甫记”。袁甫为南宋理宗时权兵部尚书,嘉熙恰为理宗年号,嘉熙元年当1237年。此为袁甫于嘉熙元年所引,是此图志成于嘉熙以前。从书名推测,记述内容当为常熟的建置沿革、疆域、名胜古迹等。

常熟州志

大明一统志卷8《苏州府·风俗·俗好用剑》:“元《常熟州志》:‘俗好用剑轻死,盖湛庐、属镂、干将,要离之遗风。”’按常熟在宋为县,元升为州,明复降为县,此又明言为“元”,知修于元代。纂修人及编纂始末等均不详。

至正琴川续志

卢镇纂修。卢镇于元至正22年(1362)以领兵副元帅来兼常熟知州后,集诸邑士,总宋以前邑事,成15卷,重新付印,名《重修琴川志》。重修同时,又另行收录元代史事若干卷,亦已告成,取名《琴川续志》。明《崇祯尝(常)熟县志》卷15《摭遗·旧序附》所收龚立本《琴川志后序》:“案《琴川志》曰重修……条理秩如,笔亦不俗,独(琴川)《续志》湮佚,有元百年间人材事实,茫无可考,惜哉!”龚立本为晚明人,曾纂有《崇祯尝熟县志》,可知此书明末已亡。

宣德琴川新志

八卷(明)郭南修,张洪纂。南,明上虞(今属浙江)人,宣德9年(1434)由常熟主簿晋常熟知县,正统8年(1443)以丁忧去职,12年再任。洪(约1361一约1444),字宗海,号止庵,邑人。11岁补诸生,21岁因事谪戍云南,因通晓经义荐为靖江王府教授。永乐初出使日本、吐番、朝鲜,后入文渊阁,与修《永乐大典》,任副总裁。洪熙间,任翰林院修撰。著有《归田稿》4卷及《南夷书》等。宣德9年,常熟距元至正卢镇《重修琴川志》已70年,其间从无续修者,郭南遂以平日所访旧志付张洪,并请他纂修新志。张洪于是参稽宋庆元2年(1196)孙应时、嘉定3年(1210)叶凯,淳祐元年(1241)鲍廉及元至正23年(1363)卢镇四《琴川志》,删繁芜,补新事,于当年完成是编。凡8卷,佚于何时未详。据清康熙51年(1712)章曾印、曾倬所修《常熟县志·凡例》,其门目设置同于宋、元诸《琴川志》,即叙县、叙官、叙山、叙水、叙田、叙兵、叙人、叙产、叙祠、叙文10门。清陈揆道光间著《琴川志注草》、《琴川续志草》、《琴川续志草补录》,曾多有采摘。张洪自撰《琴川新志序》今尚存,见于《乾隆常昭合志·旧序》等。

雍正常熟县志稿

李惟一修,陶正靖纂。清乾隆60年(1795)3月言如泗《乾隆常昭合志序》:“先师陶太常纂《常熟志稿》,未卒业而辍。” 陶太常即陶正靖。雍正2年(1724),常熟分设常熟、昭文两县,二县同城而治。5年,两县共同设局修志,昭文知县劳必达聘陈祖范等人纂《昭文县志》,而常熟知县李惟一聘陶正靖纂《常熟县志》。正靖,字樨中,一字晚闻。雍正进士。乾隆初授侍御史,遇事敢言,官至太常寺正卿。著有《春秋说》、《晚闻集》。李惟一有雍正《常熟县志序》,陶正靖有雍正《常熟县志跋》。序、跋一般作于成书之后,推测此志已经完稿,言如泗所谓“未卒业而辍”可能有误。后志稿未刊印,稿本亦不存,散佚时间当早于乾隆末年《常熟县志》设局时

 

中国县志大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