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可以在网站右上角“县志搜索”框里输入县志名称搜索,如果没有您所需的县志或地方志,那就是管理员正在忙碌的录入县志,请您联系微信/QQ:1224567231 帮您查找,谢谢!

县志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县志资讯>县志公告>历代长兴县地方志概述

历代长兴县地方志概述

发布时间:2019-07-18 点击数:6848
摘要:地方志的产生、发展是与社会经济、政治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的。浙江素有“方志之乡”的美称,明清时期,长兴修志就达十二次,数量之多,居全省各县之首,长兴地方志在浙江方志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长兴 地方志 编纂 历史

浙江素有“方志之乡”的美称,而长兴地方志在浙江方志中占有重要地位,概括起来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方志编纂时间早

南朝梁代吴均所撰的《入东记》,就记录了长兴等地的山川、古迹和传闻轶事。吴均,字叔庠,长兴吴山人。好学善属文,时人称为“吴均体”,为一代著名史学家。入东为故障东境地,晋废故障,西南境地归入安吉与原乡(故城在长兴县南),故曰入东。吴均世居长兴青山,青山在长兴县和平镇,今其地犹有入东乡。据《入东记》注谓:“吴兴太守柳恽召补主簿,均始入东境,乃作《入东记》,以辨山川故实。”一般论者皆“顾名思义”,误认为该作属游记,故不将其收入方志目录,其实该书记载内容和一般地方志完全一样。此《入东记》实为长兴乡村志书之始也。原书虽佚,传世有清刊《范声山杂著》辑本(上海图书馆收藏)。

二、方志编纂质量好

长兴方志,历代延请名人专家纂修,在辑录古代史料和对资料进行整顿考证方面非常认真。明刑部尚书顾应祥(长兴人)在《嘉靖长兴县志》序中说:“属地道者必求其源而不为蔓辞,属人道者必著其实而不为溢美,将以传信也。”时人评该志曰:“顾公考订既精,义例攸当,不事繁文,专志于记其山川,比旧加十之七,而人物之去取予夺,悉稽之史传,徵之乡评,毁誉爱憎,勿得而夺焉,事核言质,皎然一出于行实……采揖旧闻,缺者增之,讹者正之,伪者别之,斯其为实录矣。”在清代修志书中较为突出者可推钱大昕所撰《嘉庆长兴县志》二十八卷。钱大昕为乾嘉时期著名史学家,他长于编纂志书。该志考订相当认真,不仅专设“辩证”一目专事考证资料舛误,在“杂识”目还附考证以辨遗闻逸事,也可见其致力于考辨之功。

三、方志数量多修纂次数频繁

长兴方志的编纂,经过宋元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已进入全盛阶段。据清《顺治长兴县志》(张志)《统例》云:“县志始于宋太平兴国初,张韬礼摄令时编集,嘉定间重加纂修,明兴洪武初邑人刘巽二修,永乐中周镐夫三修,弘治二年藏衍四修,嘉靖初年知县黄光升五修,四十年刑部尚书顾应祥六修,崇祯十一年知县吴钟峦、属文学姚光佑七修……”光是明清时期,长兴修志就达十二次,数量之多,居全省各县之首。

四、长兴各历史时期的方志

1、早期长兴方志

长兴地方志的编撰,自唐至元逐渐发展起来。强盛的唐帝国的建立,特别是安史之乱以后,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以及中唐以后朝廷命令各地编修图经等措施,无疑都是促使该时期长兴地方志编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唐代长兴又是文人荟萃的地方,如陆羽、僧皎然、陆龟蒙等学者隐居于此,为促进长兴的文化事业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如被称为湖州修志的开山祖师陆羽(字鸿渐,复州竟陵人,对茶叶最有研究,人称“茶圣”)撰有《顾渚山记》一卷,顾渚山在长兴县西北,产“紫笋茶”,陆羽《茶经》云:“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芹者次”。此书早佚,最早见于《直斋书录解题》,是现知湖州最早一部山志。长兴县志的编纂始于北宋初,据《乾隆湖州府志》:“张韬礼《长兴县志》。韬礼,宋太平兴国初摄长兴县,时吴越新纳士,韬礼与摄簿韩迁峭,总集图志。”另有蒲圻张国淦《永乐大典》辑本《长兴县图经》。(《嘉泰吴兴志》从中引“坊巷”、“洲浦”二条。)南宋嘉定年间,在张韬礼所修《长兴县志》的基础上重加纂修,见于《雍正浙江通志》著录,现早已佚。《元长兴州志》。长兴县于元成宗贞年间(公元1295—1297年)升县为州,仍属湖州府。该志《大明一统志·湖州府风俗》曾引其一条,原书也早佚。《同治长兴县志》叙旧志源流,不载该志,可见此志对县后修志者影响不大。

2、明代长兴方志

长兴地方志编撰在明代进入了成熟定型的重要时期,曾六修县志,盛况空前,“官修”与“私修”方志并重。不仅体例完善,体裁多样,而且非常重视对资料的辑录和考证。其中以顾应祥编纂的《嘉靖长兴县志》最为出色,具体有以下几部:

①洪武初年,邑人刘巽修《长兴县志》,早佚。

②永乐年间,周镐夫修《长兴县志》,早佚。

③弘治二年,邑人藏衍修《长兴县志》六卷,金镜曰:“不分志类,未合志体,计二百叶”,今已佚。以上三部县志,都是邑人私修之作。

④嘉靖年黄光升修《长兴县志》二卷,体用编年。据《同治湖州府志》职官表记述,是黄光升于嘉靖十年———十五年任长兴知县时所修。《同治长兴县志》批评说:“(该志)体用编年,与志例不合。”金镜说:“夫志与史异,编年则方舆、谣俗、钱谷、食货且有难评,故志无编年者,编年自黄侯始,非志正例,实志创例也。”正如金镜所云,这种体裁于志体不妥,在地方志中确应算为创例,表现了纂修者的探索精神。该志约佚于清末。

⑤《嘉靖长兴县志》,由顾应祥修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59年),据《同治长兴县志》载:“嘉靖年编辑有二本,一本十卷,计二百六十叶,一本十二卷,计四百五十叶。”前有顾应祥序,姚一元(长兴人,任江西布政使等职)跋,其考订之精,内容之丰,实是明县志中的佼佼者。

⑥崇祯十一年,知县吴钟峦、属文学姚光佑修县志,草未卒业,而吴钟峦去任,姚光佑不久也去世,事遂湮废。姚稿十二卷,分舆地、山川、建置、轶祀、风俗、食货、经政、帝王、官师、选择、人物、艺文、杂志等十三类。

3、清代长兴方志

清代是长兴方志编修的全盛阶段,这和清朝统治者为政治需要而大力提倡密切相关,政府明文规定,各府志定期修纂;再者,湖州地区此时经济发展十分迅速,鱼米蚕桑,水陆贸易,经济的发达为志书修撰提供物质基础和必要;三者,长兴素称文化发达,此时更是人才辈出,一些名宿学者也积极投身方志撰作,如金镜、朱升、钱大昕等,他们互相延请,共同切磋,写出一些佳构杰作,对地方志撰作推波助澜;最后,这也是长兴地方志发展规律所致,自梁代吴均《入东记》源起,经唐宋元三朝的发展,到清朝已成熟定型,至此已有千年历史,积累了大量编修经验,提供了大量资料,具体编纂了以下几部方志:

①《顺治长兴县志》十卷,清张慎为修,金镜纂。慎为字含锐,河南阳武人,顺治三年进士,授长兴知县。镜字金心,号次山,别号水一方人,长兴人,明崇祯贡生,国变不仕。据此志《总例》:“兹篇所纂定为十卷,凡一千余叶,分志类者十,……体裁简质,率效旧志,征文考献,洋洋大观,则详于旧本远矣。”按金镜《跋》云:“较顾司寇(顾应祥)所修,事续八十余年,篇增七百有奇,字增二十五万二千有奇”。官师志、选举志用编年例,用明弘光年号,为清修方志所罕见。卷前例丁禹《长兴诸山总疏》、《诸水总疏》二篇,叙述山水源委甚详,舆图有长兴总图、城隍图、县治图、学宫图、便民仓图、子山图、罨画溪图七幅,为邑人杨藻绘。按原以为此志遗佚已久,仅见《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五十《同治湖州府志》卷六十著录。现上海图书馆藏有顺治六年驯雉堂写刊本,得之于废纸厂中,拯救于湮没之余,是为佚而幸存之孤本。

②《康熙长兴县志》八卷。韩应恒修,金镜、朱升纂。应恒字子久,山东安丘人,康熙举人,康熙七年任长兴知县。朱升字曰如,号新庵,长兴白溪村人,康熙举人,未任,以著述终老,尤工八法,得钟王笔意,他又是研究茶叶的专家,著《茶谱》四卷。按此志据顺治体例重修,厘辑新故事物,较前志核实,而删前志艺文、裨官二门,以有关邑之文献掌故,各从类引载。韩应恒在序中提出:修志者应具“不贵泥古,不贵趋新,不可徇人,不可阿己”的严谨修志作风。浙江图书馆藏有康熙十二年刊本。

③《乾隆长兴县志》十二卷。谭肇基修,吴芬纂。肇基字祝泰,号岐峰,广东新会人,雍正二年进士,乾隆八年由龙泉县调知长兴县。芬,归安县人,举人。此志纂成于乾隆十四年,全书凡三十四门,卷首图八幅。长兴县志,自邑人顾应祥纂县志二种,以后修志,大抵沿其体例,此志则分为三十四门,编纂草率,疏于考据,惟书中引录公牍,足可备考。如物产门器用之属,煤一条,全文引录当时矿窑开采之公告,可以反映当时矿工状况与开矿制度,乾隆时所修方志虽多,但极少有引录此等资料。上海图书馆藏有乾隆十四年刊本。

④《嘉庆长兴县志》二十八卷。邢澍修,钱大昕、钱大昭纂。澍字雨民,号俭山,甘肃阶洲,乾隆五十五年进士,嘉庆元年任长兴知县。大昕字晓征,又字及之,号竹汀,一号辛楣,江苏嘉定县人,官至詹事。大昭字可庐,图学生,大昕之弟,兄弟均精考证之学。长兴《谭志》止于乾隆十二年,草率不精,故延大昕重纂,是时嘉靖《顾志》犹存,邑人视之为县志圭臬。大昕之纂此志,定例谨严,志凡二十九门,附灯者凡八,为其晚年精心之作,世称善本。该志对于长兴建置与疆域等问题,也引起后人的许多争议。乾隆时考据地理家沈登瀛作长兴《邢志条辨》、《邢志订讹》、《邢志辨讹》等文,皆驳大昕之误,徐元禧《邢志志余》、朱养元作《邢志补志》、朱镇纂《长兴县志拾遗》及《拾遗补》,皆驳大昕《邢志》之缺失。以大昕之才纂县志,而不免众议之非非,以知修志之难也。上海复旦大学、长兴档案馆藏有嘉庆十一年刊本。

⑤《同治长兴县志》三十八卷。自同治十三年知县赵定邦开始,历任知县庞立忠、张炜基、杨开第、恽思赞,于1876年方得修成。由乌程周学濬协同纂成,也即《光绪长兴县志》。自嘉庆邢澍修志以来“七十余年矣,其间政治文章、民风物产、年深月久,遗佚渐多”,据长兴王书瑞《序》云:“其书体例,悉本官詹,而伪者订之,阙者补之,增益者十之四焉”,《凡例》曰:“不忘涂窜,闲有疑义,笺注于下,以俟通人订正”,其中“疆域、风俗、物产、帝王,今悉仍其旧,不赞一辞”,另外,增加蚕桑、灾祥、忠议三个门类。长兴县档案馆、博物馆皆有收藏。

五、新一代地方志

民国时期,整个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地方志编撰很少。湖州地区只编有《德清新志》、《乌青镇志》、《南浔镇志》、《双林镇志》四部方志。从新中国建国以后至20世纪七十年代,三十多年间整个浙江没有编修一部地方志。八十年代开始,在省以及一些市、县的人大和政协会议上,不少同志提出了继承和发扬修志传统,编修新的地方志的要求。

1984年,长兴出版了由县志办编写的《长兴县地名志》,该志是有史以来收录地名最多,释文最完整的一部资料性典籍。它所涉地名范围广泛,编写翔实,文图并茂。全志共收录地名3759条,每条地名有标准名称、正确读音、准确位置。《长兴县地名志》的出版,提供了本县地名的历史沿革、地理特征、经济状况、文化风物、名胜古迹等资料,对于研究地名、开发利用自然资料、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新编《长兴县志》是继清光绪年(1875年)《长兴县志》之后,社会主义时期长兴第一部县志,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学会常务理事魏桥,浙江省志方志编纂室主任俞佐萍,著名地理学家、杭州大学教授陈桥驿教授作序。新县志横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类,突出建材、煤炭、军事、文化等卷,纵述长兴兴衰起伏,充分反映长兴的地方特色和时代风貌,全志分概述、专卷(27卷134章、493节)、大事记、附录,百万字,彩照75幅,黑白照片、素描插图111幅,配以彩色卫生图和各类地图9幅及各种图表。记录记物,上溯发端,中记沿革,下限1987年,具有提供县情、研究对策、保存史实的功能,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于1992年向国内外公布发行。

参考文献:

1.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北京:中华书局,1962

2.林正秋.浙江方志概论.长春: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图书馆学会,1985

3.陈光贻.稀见地方志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87

4.谢文柏.长兴县地名志.长兴:浙江省长兴县地名委员会,1983

作者:朱煜峰,男,馆员,长兴图书馆馆长。(收稿日期:2007-07-18)

 

中国县志大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