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可以在网站右上角“县志搜索”框里输入县志名称搜索,如果没有您所需的县志或地方志,那就是管理员正在忙碌的录入县志,请您联系微信/QQ:85920253 帮您查找,谢谢!

县志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县志资讯>县志公告>全国部分省市旧志整理情况简介

全国部分省市旧志整理情况简介

发布时间:2019-05-20 点击数:3114
为便于介绍全国部分省市的旧志整理工作情况,首先回忆一下2005年召开的全国地方志系统旧方志整理与开发利用研讨会,并对全国方志系统旧志整理工作作一简单回顾。

一、全国地方志系统旧方志整理与开发利用研讨会情况简介

2005年7月24日至29日,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主办、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年鉴处与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联合承办的全国地方志系统旧方志整理与开发利用研讨会在西安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精神后来形成了会议纪要,由中指组转发和刊载于《中国地方志》2005年第10期。陕西省副省长罗振江、中指组副秘书长兼办公室副主任田嘉出席这次会议并讲话,来自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史志机构的14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其中我们广西去了2名代表。会议的主要形式有专家授课、大会交流和分组讨论等。原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办公室主任许逸民介绍了国家古籍整理工作开展情况,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德信讲授了古籍与旧方志整理的基础知识,黄山书社总编辑赵国华介绍了全国古籍出版社整理出版古籍的情况,方志出版社总编辑周均美介绍了方志出版社出版旧方志的情况;来自河北、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四川、陕西地方志系统的10多位代表作大会交流发言,介绍了各自开展旧方志整理与开发利用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交流了经验;会议还进行了分组讨论,中指组办公室年鉴处处长王熹做会议小结。与会代表认为,这次会议是中指组召开旧志整理工作会议以来的重要会议,总结了20余年来旧方志整理和开发利用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交流了信息,统一了思想,提高了对开展旧方志整理与开发利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全国地方志系统旧志整理工作的简单回顾

全国地方志系统的旧志整理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始于1982年,是伴着首轮新编地方志编修工作同步展开的。1983年4月,在河南洛阳召开的中国地方志规划会议上,中指组研究了旧志的整理问题,通过了《中国旧方志整理规划实施方案》,明确了1983年至1990年旧志的整理任务。1984年3月中指组在天津召开了全国第一次旧志整理工作会议,成立了开展旧志整理的机构——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旧方志整理工作委员会,确定了旧志整理工作的范围和内容,提出当时的工作重点是旧志类编、方志目录、提要和索引等。之后,陕西、河南、福建、安徽、贵州、黑龙江、四川、浙江、山西、吉林、广东、广西等省区,相继建立了旧志整理班子或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我们广西地方志办公室(原广西通志馆)在1985年就开始指定专人从事此项工作,到1987年正式成立了旧志整理室。2006年改为古籍整理处。

所谓旧志和旧志整理,根据1984年在天津召开的全国第一次旧志整理工作会议确定,新中国成立前所编方志通称为“旧志”。旧志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载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自然与社会状况,为研究地方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旧志整理古已有之,历代官方在组织编修志书的同时,对前代志书都要加以整理,并加以补刻、校勘、重印,以便利用。所以宋元以来,各地就有翻刻旧志的传统,有的志书还多次重刻。例如广西比较早有明景泰元年(1450)吴惠重刻增补《(宣德)桂林郡志》,还有著名的清《(嘉庆)广西通志》,在清代已有3个刻本:嘉庆原刻本(现自治区内仅藏于自治区档案馆),同治刻本和光绪刻本,后两个本子都是重印本。如果不是经过这样世代不断地整理和重印,我们中华文化何以能够绵延不绝,历千百年而不衰?所以旧志整理的范畴包括了摸清家底,也就是编纂目录、提要、索引,征集、收藏、抢救、重印、点校、注释、辑佚、进行资料类编等等,这些都是要花钱的。现在加上地方文献、地方文献类古籍的整理翻印,按国务院颁发的《地方志工作条例》,都属于我们地方志工作的职责。

据全国地方志系统旧方志整理与开发利用研讨会的总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地方志系统开展旧志整理工作取得了如下成绩:

第一,开展了各地旧志资源的普查工作,丰富了馆藏和家底。浙江省提出了“旧志还家”和藏志于县的口号;广东省志办共收集到现存400多种旧方志中的250种;武汉市收齐了明清以来有关武汉的旧志共42种;湖南岳阳搜集了旧志35部。广西地方志办公室通过调查、搜集、寻访、内部交流等形式,收集到历代通志和府州县志200多种。顺便说一说广西这方面的情况,当时我们广西不少市县的地方志办公室,亦纷纷通过书目了解、调查采访等手段摸清了本地域内旧方志的家底,把它们从自治区内外的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藏书楼等复制回来,从民间采集回来,为第一轮新方志的顺利编修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比如说富川瑶族自治县地方志办公室,约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从中科院南京地理所图书馆把清《(乾隆)富川县志》复制回来,再复制了40套,分藏于县档案馆、图书馆、县政协等单位。本次会议暨培训班印发的文件《广西旧志整理的基本情况》,是根据广西地方志办公室地情信息处的收藏情况整理、2005年上报给中指组的材料,请各市县核对一下,如果有错漏、反映不全面的请反馈给我们。

第二,各省市编辑了一批旧方志目录、提要、索引。如《山西方志要览》、《皖志综述》、《江西历代地方志存书目录》、《江西省地方志综合目录》、《山西省地方志联合目录》等。出版的提要有《河北方志提要》、《江苏省旧方志提要》、《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江西篇》、《广西方志提要》等。出版的索引有《东北方志人物传记索引·黑龙江卷》、《江西地方文献索引》、《广西方志传记人名索引》等。方志界还参加撰写《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工作。

第三,整理出版了数量可观的旧方志。这一点在本文第三个部分将重点展开讲。

第四,一些地方制定了整理旧志的规划和方案。如河北省志办于1986年制定了《关于旧志整理的方式与体例规范》,从旧志整理方式、旧志校点注释的体例规范、旧志整理的编务工作、印刷方式等都作了具体规定。福建省地方志编委会制定了《四川省古旧地方志整理出版方案》,广东省史志办与省立中山图书馆制定了整理规范。广州市志办制定了《广州大典·广州方志集成》的工作方案。成都市志办对旧志整理和开发利用制定了详细的规划方案和实施计划。

第五,旧方志的辑佚工作收获很大。中指组旧方志工作委员会成员刘纬毅编著了《汉唐方志辑佚》,辑出汉唐方志440种,骆伟辑录了《岭南古代方志辑佚》,辑出岭南早已失传的古方志32种。

中指组并指出了目前旧志整理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主要是:

1.收藏情况不清。一是国内的收藏情况不清,已出版的目录或提要,只反映各大藏书机构或教学、科研部门的现状,对民间或一些党政部门旧志的收藏情况未有涉及。(我们广西有一本明《(万历)富川县志》手抄本,目前就是藏于私人之手)二是海外收藏的旧志目前还缺乏完整、全面的统计,还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查。

2.版本情况不清。从宋元至今,旧地方志的收藏经历1000多年的沧桑巨变,通过目录等工具书,可以对其散轶情况有所了解,但对收藏旧地方志的版本现状却不是很清楚,原始的纸质版本到底还能保存多久,这些都需要搞清楚。

3.缺少一部权威的工具书。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版过一本能够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中国地方志基本概貌的工具书。

4.没有一支专门的旧方志研究队伍。旧志整理涉及目录学、校勘学、版本学等多种学科,旧志整理专家必须具备语言文字、音韵学、训诂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要做好旧志整理工作是非常困难的。由于缺少专家,所以旧志整理往往是聘请大学教授、学者业余进行,使得一些旧志整理质量不高,出现相当多的错漏。还有的整理者缺乏必备的古籍整理基本功,旧志的原文可能都没有读懂,却贸然进行标点、校勘。

针对这些问题,中指组办公室认为需要从长远考虑,制定旧志整理的整体规划和长期有效的保障机制。普查国内外收藏旧方志的基本情况,联合全国地方志系统与国内外的有关收藏机构共同开展此项工作。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如辑佚古人编纂方志的则例,对方志的评论、文论等;加强地方志系统内各单位的沟通联系,整合方志资源,把分散的、不成系统的整理为一个系列;减少重复征集、整理,浪费资源、加强学术交流;准备编辑相关教材,办专业训练班,培养人才等。

三、全国部分省区市旧志整理情况简介

旧志整理范围比较宽,但点校重印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本文只对各省市点校重印的情况作重点介绍。

北京市

北京现存旧志90多种。据2006年11月2日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报道的最新情况,北京市旧志整理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列入这次整理范围的志书有近百种,字数总计达1600多万字,包括元、明、清、民国时期记载北京行政区划内的各种志书,包括府、州、县志以及各种厅志、官志、街巷志等特色志。报道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系统完整、规模最大的北京旧志整理出版工作,要将这1600多卷旧志整理完,大约需要10年时间,整理的旧志,将以《北京市旧志汇刊丛书》的形式陆续出版。

北京的动作是相当快的。据2005年西安会议北京的材料,还说经费有限,将全部旧志整理点校、影印、出版花费较大,财力难以为继。实际上他们在西安会议后动作非常快,令人刮目相看。

上海市

上海现存旧志244种。第一轮新方志编修以来,上海影印出版了一批旧方志,总数71种。其中,《中国方志集成·上海府县专辑》共分10册,1991年由上海书店等联合影印了清《嘉庆松江府志》等24部府县志;1992年江苏古籍出版社等联合影印出版《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收录全国乡镇旧志254种,其中上海地区的47种。这批影印的旧志基本上由市级以下的各区县自行选择旧志进行整理出版。另外20多年来各区县根据修志工作的需要,对一些价值较高的旧志进行了标点、注释、校订和翻译。如标点、注释或抄录、整理了上海地区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南宋绍熙(1190-1194)《云间志》,手抄孤本、民国《华娄续志残稿》等20多种旧志。

2002年第一轮修志将近完成后,上海市志办将全面系统有序整理旧志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由于旧志种类多、卷帙浩繁,整理难度大,专业性强,难以一步到位,所以将其作为长期的任务,纳入市志办的工作计划统一规划,采取两条腿走路,市志办和区县志办同时开展。具体分两步进行,先整理乡镇志(上海旧方志的特点是乡镇志的数量较多),后选择有价值的府、州、县、厅、卫志进行整理。市志办整理的,经费由市志办负责;各区县整理的,由各区县自行解决。少量的府、州、县、厅、卫志,也可由市与区县联合整理,经费共同承担。经过3年努力,到2005年6月,已经整理出版了6册25种。

河北省

民国之前河北省历代编修的地方志约有1400多种万卷以上。现存通志、府州县志和其他专门志计有800余种、7000卷以上,历代修志及现存旧志数量均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从首轮修志开始,河北省一直重视旧志的点校整理工作,省志办早在1986年就制订了《关于旧志整理的方式与体例规范》,1989年编辑出版了《河北历代地方志总目》,1992年编辑出版了《河北地方志提要》。省志办1986年会同河北人民出版社整理清光绪本《畿辅通志》,37卷已整理点校了10卷,点校水平较高;从1992年起,组织30余名史志工作者费时一年,点校整理出版了民国《河北通志稿》。辛集市(县级)志办和档案局合作,2000年完成了《束鹿五志合刊》的点校,包括清康熙、乾隆、嘉庆、同治、光绪5部《束鹿县志》共52卷。秦皇岛市志办2001年出版了《秦皇岛历代志书校注》,包括秦皇岛明、清两代的14部府志和关塞志。1992年又出版了《山海关历代旧志校注》,包括明、清的5部旧志。廊坊市、县两级志办从1992年至2004年,整理出版了13部旧志,其中点校5部,翻印7部。沧州市志办在首轮修志期间为了抢救旧志资料,为首轮志书所用,复制、重排、点校了清、民国的7部旧志。沙河市(县级)志办筹资10万元,点校出版了明、清、民国的5部《沙河县志》。邱县县志办从2004年5月开始整理包括明、清、民国的7部旧县志和乡土志。

河北省点校的较多,还有一部是译注,《迁安县志译注》,前后花了4年时间,1990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标点还稍微简单,校勘肯定有一定难度,所以河北整理重印的也就50种上下。

山西省

从魏晋到民国时期,山西地方志编修计898种,其中存志536种。

解放后至1978年以前共重印旧志9部。从1979年至2005年6月,山西一共整理刊印旧志139种,其中省志8种,府志12种,州志25种,郡志2种,县志63种,乡土志3种,山、水、寺志7种,分类整理19种,包括了明、清、民国时期修的志书。这139种整理刊印的旧志,超过了历朝历代整理刊印旧志的总和,也超过了首轮应编三级新志书130部的总和。

山西的旧志整理,采取了点校、翻译、重印,或辑佚、类编旧志资料等方式。其中完成点校的省志包括明成化,清雍正、乾隆、光绪以及民国编纂的山西通志、省志、乡土志等8部,省级旧志的点校任务完成了75%,仅剩明嘉靖、万历,清康熙3部通志尚未完成。

1984年,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裕民从现存的大量史书、类书和方志中辑出236种山西旧志佚文30万字,由山西省志办编印成《山西古方志辑佚》,是国内第一部区域性古佚志辑录专辑。

根据山西省旧志整理的经验总结,各级修志机构应选择各地一些重要旧志进行点校刊行,尤其是注重点校名志、孤本、善本及新收集到的稿本,认为点校(即对旧志加以标点、分段、校勘、纠正缺陷)是现今整理旧志最理想的方式。他们点校质量比较好的旧志有明《(成化)山西通志》、《(万历)太原府志》、《(正德)大同府志》、《(万历)汾州府志》,清《(乾隆)山西志辑要》、《(乾隆)汾州府志》等。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现存旧志83种,由于黑龙江古无方志,现存旧志大多修于清末民初,这些旧志又绝大多数藏于国家图书馆和黑龙江省图书馆,省志办仅收藏10余种复印本。1982年省地方志研究所(今省志办)成立时设有旧志整理研究室。旧志整理主要是社会各界分散进行,1983年以来共整理旧志39种,约占全部旧志的46.7%。其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黑水丛书》,收入了由省社科院历史所、黑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省图书馆等标点、校勘的旧志20余种;《黑龙江丛书》收入整理的旧志5种;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还出版了《清代黑龙江孤本方志四种》。

江苏省

据第一轮修志以来不完全统计:江苏省地方志系统及《江苏地方文献丛书》共整理旧志77种,其中省级志书2种,府志和直隶州志12种,州县志29种,其他小志、杂志34种。由地方志系统组织整理的共63种,占整理总数的87%。另由出版社组织整理的11种,学者完成整理、政府资助出版3种。这当中又有制成光盘出版的5种,影印出版的1种。按整理的类型分,标点的65种,占总数的84.4%;既标点又校勘并出校勘记的25种,既标点又注释的26种,既标点、注释,还翻译为现代汉语的有7种。

一些稀见方志经过抢救整理得以面世。如《(康熙)桃源县志》原本4卷,大陆仅北图藏残本1卷,《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仅日本内阁图书馆有全本,后辗转在台湾发现全帙,复印回来后,由泗阳县志办标点注释后印行,使珍贵资料得以面世。

在旧志整理当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古籍整理方式。如从明嘉靖到民国宝应县志曾多次纂修,今存7部,卷帙较多,一般人很难看完全。宝应县志办遂以《(民国)宝应县志》为底本,按新编方志的分类结构模式,分设地理、经济、政治、教育、文化、人物、社会、特载、序目、附录10类,辑入明、清各志,以及《宝应图经》、《宝应名胜纪略》等地方古籍文献的资料,题名为《宝应历代县志类编》,一册在手,本县所有旧志的基本面貌一览无余,比较有创造性。(但就我个人的看法,这样的类编尝试一下还不错。最好还是保持旧志的原貌合印成一本,有时间有人才的话再加上校勘就可以了。要从我们广西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我们的做法。我看了《北海史稿》,觉得这种形式也很实在,很好,不容易出质量问题。)镇江史志办编辑《镇江方志》光盘2张,其中B盘收录了从南宋嘉定(1208~1224)至民国时期的《镇江府志》、《丹徒县志》等5种旧志。

福建省

福建省历史上共编纂各类志书719部,现存包括残本是358部。福建方志系统的旧志整理出版工作也是与第一轮修志同步开展的,期间由省地方志编委会统一部署,组织的旧志整理出版工作有两次。

第一次组织整理旧志在1984年。当年2月,省志编委会制定公布了《福建省古旧地方志整理出版方案》,提出有选择地分集分批进行整理。从1984年到1990年,与第一轮修志同时形成第一次旧志整理的高潮,全省各级修志机构整理完成旧志52部。因经费问题,大部分是内部印行。这次整理的目的主要是为编修新方志提供资料。

第二次组织整理旧志在2001年,当时第一轮修志接近尾声,第二轮修志尚未启动。2月,省志编委会建议选择部分旧志精品整理出版,省政府办公厅批复同意。省志办为此成立了福建旧方志丛书编辑室,负责组织整理出版《福建旧方志丛书》,并向省财政申请了专项经费。7月,省志编委会发文通知各市、县(县级市、城区)地方志编委会,要求将本地现存的旧志进行整理,将值得点校出版的旧志报省志编委会审批,经审查批准的纳入《福建旧方志丛书》,由省志编委会同意组织整理出版。原则上省级志书由省志编委会负责整理,府、州、县志由各市、县(市、城区)地方志编委会组织人员整理。点校稿要经福建旧方志丛书编辑室审查认可后,由省地方志编委会统一组织审编出版。为了规范旧方志整理出版工作,提高整理质量,福建旧方志丛书编辑室制定了旧志点校凡例和旧志出版版式规范,对旧志的分段、标点、校勘、注释和版式、装祯作了统一规定。

为了收集流散海外的福建旧方志,2003年和2005年,省志编委会分别组团赴日本、欧洲,收集回部分流散日本的旧志珍本、流散欧洲的旧志和地方文献。

从2001年到2004年底,纳入丛书的28部旧志计2230万字,已全部完成点校工作,交付出版。部分市、县(市、城区)地方志编委会同期自行组织整理出版旧志30部,仅福州市地方志编委会从2001年到2005年初就整理出版旧志21部约1200万字。

据已有的资料统计,从1984年至2005年,福建省方志系统共整理出版旧方志119部,占现存旧方志的三分之一。

山东省

山东现存旧志647种,占全国现存旧志的8%。山东省史志办要求把旧志整理与新方志编纂同步进行,互相促进,共同完善。2005年省史志办对旧志普查、旧志整理和旧志的数字化工作进行了部署。但总体上山东的旧志整理工作没有系统的规划和明细的业务规范,处于自发的无序状态。据粗略统计,自1981年开始编修新志以来,山东各市、县(市、城区)对自藏或所需要的本地旧志进行标点、注释、分类而后进行手抄或油印、复印的单种志书是60余种。

广东省

广东历代修志约700余种,现存约400种。现存旧志大部分收藏于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由于保存条件限制及读者翻阅过多,存藏在各图书馆的旧方志损坏越来越严重,有的已残缺不全,字迹难辨了。广东省史志办自成立以来,便注意收集海内外重版的广东旧方志,目前已收集了通志、府、州、县志250种。各市县志办利用收购、复制的方法,共收集到旧方志195种。

旧志翻印方面,1986年,省史志办与中山图书馆合作,把民国24年的《广东通志(未成稿)》手写本120册缩编成60册誊印出版。1997年,把明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誊印出版。2003年,又将明戴璟《(嘉靖十四年)广东通志》经图像版电子数据处理及整理后,努力恢复原刻本风貌,誊印出版。另外,省史志办借助社会力量,如借助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等学者、教授的力量,出版《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古代方志丛书》,编成了《广东方志要录》、《岭南古代方志辑佚》等书,由省志办出资出版。这些年来,共再版旧志82种,其中对全书进行点校、重排的19种。但尽管许多志办都聘请了专家指导或做顾问,由于本身功力不足,点校本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誊印本也存在字迹模糊不清的问题。

2003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广东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提出要“系统整理、出版我省各历史时期的志书”。据此,广东省史志办与省立中山图书馆合作,制定整理规范,准备将现存的广东旧志收集整理,统一版式,全套影印,正式出版,初名定为《广东历代方志集成》,计划于2008年完成。这是广东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整理旧志盛举。为此,专门成立了“广东省旧志整理委员会”,由省领导任主任,统筹全书的整理出版工作。下设编辑部,同时聘请社会上的方志学、历史学、文献学、目录学等方面的学者为全书整理出版的顾问。省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全书需1700万元经费,2005年还在省财政厅复核当中。

结 语:

除上述情况外,还有广州市、杭州市志办的情况比较典型,已作为本次会议暨培训班的材料印发,我认为这两个(地级)市的情况对各市县志办较具实际参考价值。例如广州市志办根据实践经验提出建议,认为“旧志整理出版以影印为好”,值得大家考虑。

最近南宁市也作了一个规划,准备编纂出版《南宁古籍文献丛书》,内容包括旧志、古籍史料汇编、古代诗文等,其中旧志系列准备影印出版南宁市的旧地方志,约30部900万字。

由于本文篇幅所限,还有部分省、区、市和地级市、县、城区的情况未能作完全介绍。以上材料大部分来源于中指组办公室的有关文件和各省市在西安全国地方志系统旧方志整理和开发利用研讨会上的经验交流介绍。特此说明。

 

中国县志大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