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可以在网站右上角“县志搜索”框里输入县志名称搜索,如果没有您所需的县志或地方志,那就是管理员正在忙碌的录入县志,请您联系微信/QQ:1224567231 帮您查找,谢谢!

县志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县志资讯

民国荔波县志稿 顺治溧水县志 府谷县志两种 明清萧山县志

发布时间:2019-03-28 点击数:1327
民国荔波县志稿

潘一志主纂的《荔波县志稿》脱稿于抗战末期的1944年11月,因政局混乱,未能及时出版。抗战结束后,潘一志将志稿的下限延伸到1949年,把新采集到的一些数据资料,尤其是日军进入荔波烧杀掳抢的罪恶行经以及抗战结束后的民国情况补入了志稿。1954年,潘一志在中共荔波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对《荔波县志稿》进行了修订。《荔波县志稿》全书分地理志、氏族志、大事志、营建志、政教志、食货志、职官志、人物志等八志,不仅链接了荔波的人文历史和社会发展脉络,而且记载了近现代荔波在文化、教育、农业、财税等方面的县情资料,编者还对荔波的山脉、河流、交通等进行了实地勘查,使用了较为准确的数据。作为民国末期成书的县志,潘一志虽然沿袭了旧志编写的模式,但因为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受科学思想和唯物主义的影响,在梳理社会历史和记录人文掌故时,潘一志摒弃了许多陈旧的观点,力争在语言表述上,更忠实客观;在人物志的撰写方面,尤其体现了薄古厚今的思想,如为进步知识分子李家盛、高煌,抗日将士杨家骝、全正熹等立传,为在抗日斗争中牺牲和在历次战火中罹难的普通百姓留名。《荔波县志稿》记录了荔波县的民族、民俗、宗教、信仰、禁忌以及民族文字等内容。1956年以前,水族是荔波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因此,该志稿亦是一部研究水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文献。就潘一志一生研究本民族文化的历程来看,《荔波县志稿》中的水族部分内容是他水家学研究的始步,因此此部县志在研究潘一志的史学思想、史学术成就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顺治溧水县志

闵派鲁、林古度纂修的《顺治溧水县志》共十卷 ,前五卷记载了溧水的历史沿革、疆界驿传、山川形 胜、文物古迹、风俗物产、户口田亩、赋税徭役,以及县邑建置、官员任免、荐辟科贡、祈禳祭祀。六、七两卷为《人物志》,记载的是溧水人,或是在溧水工作生活过的人:有舍身求义、为民请命的志士仁人,有报国守土、抗倭御寇的英雄豪杰,有洞悉民情、 片言折狱的清官能吏;有满腹经纶、怀才不遇的书生,有流连泉石、怡情衡泌的隐士,有叱石成羊、点铁成金的异人;有急人危难、乐善好施的义民,有色养父母、割股疗亲的孝子,有含辛茹苦、事亲抚孤的贞妇,有忠贞不贰、捐躯殉情的烈女。后三卷为《艺文志》,收录了东汉以来直至清顺治十三年与溧水有关的部分文学作品,如赞颂、碑铭、传记、诗词、歌赋等,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作者之中,不乏名人大家。

府谷县志两种

本书主要包括清雍正及清乾隆《府谷县志》两种。雍正年成书的《府谷县志》八卷一册;乾隆年间的《府谷县志》共为4卷4册,卷一有圣泽、职官、公署、学校、祠祀、寺观、城池、建置、疆域、里甲、街衢、古迹、市集、户口;卷二有山川、井泉、道路、津梁、田赋、仓廒;卷三有名宦、兵防驿使;卷四有人物、忠节、孝子、义行、乡饮、祥异、风俗、物产。全书约11万字,为刻本,收藏于陕西省图书馆、北京图书馆、首都图书馆、陕西师范大学。本县有复印本。本志是清代乾隆三十三年(1768)任府谷知县的安徽泾县举人郑居中和乾隆四十五年(1780)任府谷知县的蒙古正黄旗人麟书两人先后主持纂修的,成书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这部志书在兵防、人物、建置沿革等多方面记载较详,流传也较广。

明清萧山县志

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著的《明清萧山县志》体例完备,正如林策《后序》所言:“是邑山川、物产、食货、风俗,与夫人物、艺文之类,莫不具载可考。”篇幅不算大的六卷中确实包含了这些内容。其体例承传痕迹也较明显:它是在田惟祜志的基础上修成,田志今不见,应当可以据之了解田志大概面貌;紧接其后的刘会《[万历]萧山县志》也是六卷,则应当是对它的承袭。志中记载闻家堰原系土筑而成,一遇洪水,易坏成灾,林策改为石砌,立法蓄泄,旱涝无忧;魏堂书于儒学图后的识语,指出“衙门基地无不方正,而儒学多不然,以法令无施而人易欺侵”的情况,明令确保儒学地界完整:维护民生国计的热情跃然纸上。而所引及唐王渤作品,外间少见,或可供文献辑录之用。 

 

中国县志大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