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可以在网站右上角“县志搜索”框里输入县志名称搜索,如果没有您所需的县志或地方志,那就是管理员正在忙碌的录入县志,请您联系微信/QQ:1224567231 帮您查找,谢谢!

县志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县志资讯

康熙嘉定州志 同治嘉定府志 嘉庆乐山县志 民国乐山县志

发布时间:2019-03-25 点击数:2454
康熙嘉定州志

清张能鳞修,彭钦纂。张能鳞,字玉甲,号西山,直隶大兴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顺治十八年(1661)以礼部郎中出任分巡上川南道(驻嘉定)。彭钦,嘉定人,明天启年间举人,官至陕西副使。张能鳞来官斯土,值蜀乱甫定,百废待兴。先是招流亡、劝农桑,继之修水利、建学校。至到康熙六年(1667),诸事方具头绪,见州中文献无微,方策沦没,遂开局篡修州乘。虽多方搜集,但所获无多,特请明末耆宿彭钦出来总事编纂,率州中生员士子广事采访,历数月而编纂成帙,未及梓行。传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知府承勋(正白旗人)据以续修,亦未刊印。此志虽分十门,而所记较略,仅数万言,远不及万历州志记载详细,且内容多系嘉定本州,未及于所辖六县事。主要记述了明末清初的职官人物、学校赋役,其他门类除山川古迹稍多着墨外,均极简略。艺文仅录明末清初的诗文数篇(首),包括能鳞所撰《高标书院条约引》和《征聘士子文》。后人对是志评价不高,言多系彭钦手笔,任意增改,再加之其后传抄错讹,未能为善本也。康熙六年(1667)纂修抄本今已无存,仅有后来传抄本流传。

同治嘉定府志

清文良、朱庆镛等修,陈尧采等纂。文良,吉林长白县人,咸丰六年(1856)任嘉定府知府,后升任四川盐茶使。朱庆镛,广西博白举人,咸丰二年(1852)署四川遂宁知县,十一年(1861)升任嘉定知府。陈尧采,华阳人,廪生。卷三十二“宦绩志·政绩”一门中,于宋鸣琦一条之后,文良所加的按语称:“先生与良三世缔交,下车后即访其政绩,知士民爱戴日深。良因慕先生之茅徽,为此邦之矜式,爱建祠于九峰书院。”盖文良莅任嘉州守,得知嘉庆间宋鸣琦主修有府志,且宋氏之政绩卓著,为后人赞颂,士民爱戴。取旧志阅之,感慨万端,因良与宋氏三代世交,至马友善,钦慕鸣琦,以为此邦之矜式,乃建祠于九峰书院而祭之。然后于咸丰九年(1859)邀集府县官绅商议续修府志事,请陈尧采前来总事编纂。开局未几而文良升职赴成都,未克竟其功。顺天宛平举人史致康继任知府,再邀乐山知县苗本植(湖北监生)等人取初稿重新校条、厘订,编纂成帙。尚未及付梓而致康又离任。广西博白举人朱庆镛接任,踵事督修,至同治三年(1864)方得以毕工刊行。此志门类设置一仍嘉庆旧志,分九门四十一目附十三目,约45万字。旧志所载照刊,于各门类后续增道光、咸丰年间史料,但增续不多,主要是职官、选举、人物之延续,边防、艺文之新增新作等。边防门增入嘉庆十三年(1808)以复剿办峨边(彝族)事务,改流设官事。艺文门增续略多,又仅是编入史致康等数人的诗文约十来篇(首)。此志刊印比较粗糙,远不及嘉庆旧志之精良。今存同治三年(1864)刻本。

嘉庆乐山县志

清龚传黻修,涂嵩等纂。龚传黻,湖北监利人,嘉庆六年(1801)进士,嘉庆十五年(1810)任乐山县知县。涂嵩,江西奉新生员。乐山旧为嘉定州治地,名龙游县,明初并入嘉定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嘉定为府,置乐山县。因此旧有州乘而无县志,龚传黻上任后,拜访嘉定知府宋鸣琦时,鸣琦出示已刊之《嘉定府志》,并嘱纂修县志。龚传黻遂召集属官士子,设局举事,特请时在府中的涂嵩和安徽全椒人江之沛为总纂,将采访搜集来之史料礼订编次,于嘉庆十七年(1812)成书付梓。此志分十门四十八目,约14万字。因有府志作借鉴,编纂较顺利,内容所载与府志中有关于本县者无大差异。艺文门占三分之一强,约6万字。所收诗文自汉魏迄清代中期,与府志所载基本相同,多系历代骚人墨客题咏、记述凌云山、大佛以及岷江、青衣江等名山大川之诗文。自唐代李白、杜甫而迄清代宋鸣琦等人的著述均收录,宋鸣琦《重建九峰书院记》和《九峰书院条规》等文反映了清代嘉定府的文化教育事业兴旺发达之史实,较有史料价值。其他门类中,山川、古迹记述较详细,亦较有价值,境内唐宋名人留下的遗迹典故颇多。今存嘉庆十七年(1812)刻本和光绪十三年(1887)知县余元煜补刻本。

民国乐山县志

唐受潘等修,黄镕等纂。唐受潘,四川大邑人,民国七年(1918)任乐山县知事。黄镕,字经华,乐山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官直隶长芦运库大使(在河北青县长芦镇,后运司移驻天津)。此志开局于民国九年(1920),唐受藩先是聘请本县清末副贡生易曙辉为总纂。逾年,事未竟而易氏物故。遂又请本县光绪二十三年(1897)的拔贡谢世瑄继总其事。至民国二十年(1923)初,辑成志稿,而谢世瑄则应雅安上川南师范学校之聘离去,方又推举黄镕出来总领其事,再历九月而书成。至民国十五年(1926)方送省城排印,却因错漏过多被搁置下来。沿迄民国二十三年(1934),四川青神县人陈到章来任县长后,方又派人赴省城,多方交涉,索问原稿,由原县志局编辑人员王畏岩(清末附贡生,尝任本县视学)等人校正补续之后,用铅字印行。此志仍分为十门,列目五十九附四目,约30万字。对于民国改元以后之史料,重要变革,建设和治制等记载极详。特别是附于艺文门中之革命小史一节,对本县人士参加辛亥革命和同盟会之革命史事的记述,实乃极珍贵的史料,重要者有如王柄章、王九皋、李文等人参加辛亥革命的经过,以及和孙中山先生一道入同盟会而投身革命之事迹。此志艺文门仅收载各种碑记、书目等,不少诗文辞赋则附入各相关的门类之中,如区域门之山川古迹,建置门之城池公署、学校坊墓等。建置门对于民国新设之机构、局所、农工商会、议会等记之亦详,而尤以本境各中小学堂之开办、建设、分布、经费等史料为详尽。另外,物异一目中对于县境历代自然灾害之发生记述亦极详细。综观此志在旧县志之中算得上佳品。今存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中国县志大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