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可以在网站右上角“县志搜索”框里输入县志名称搜索,如果没有您所需的县志或地方志,那就是管理员正在忙碌的录入县志,请您联系微信/QQ:1224567231 帮您查找,谢谢!

县志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县志资讯>县志新闻> 清代及民国海康县志考略

清代及民国海康县志考略

发布时间:2019-03-21 点击数:5921
县志是记述一县总体概貌之书,即是对一县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风俗、物产、军事等方面做全面系统的、资料性的记述,因此有地方百科全书之称,具有存史、资政、教化等功能。为了借鉴历史,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现对海康县(今雷州市,下同)现存三部县志做有关考识。

一、历代《海康县志》纂修情况

海康县志始修于何年?未见有明确的记载。但据元代陆文圭《墙东类稿》卷12《中大夫江东肃政廉访使孙公墓志铭》,即见有引用《海康志》水利方面的内容:“按《海康志》:州之东西,有潮汐之害;西北有陂塘之利。宋何某为守,开湖万顷。”(《元陆文圭撰墓志铭》,载《钦定四库全书?墙东类稿卷十二》),岭南师范学院张应斌教授据此认为,此《海康志》即为南宋绍兴间修的《海康县志》。可知《海康县志》至少在南宋时期已经开始纂修。

明代,海康地方政府十分重视县志的纂修工作。据康熙二十六年(1687)《海康县志》载,明代先后进行过三次县志纂修。第一次为明正德十二年(1517),第二次为嘉靖甲辰(1544),第三次为万历乙卯(1579)。这三次纂修的县志,由于时间的久远,一部都没有保留下来。

清代、民国期间,海康县志的修订也有三次。第一次完成于康熙二十六年( 1687),第二次完成于嘉庆十七年(1812)。第三次完成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今三志均存。

二、现存《海康县志》、《海康县续志》考析

(一)三志纂修概况、纂者事略、志书内容及版本

1、康熙二十六年《海康县志》。

(1)修志概况

康熙二十五年,郑俊莅任海康县长。他是一个重视地方文化的官员。一上任,“访取邑志,搜求再四,迄无有也。”“昨冬迄今春仲,奉巡抚都院镍藩台暨府公檄文,移取邑志不啻三五而致七八矣。访之遗老,问诸故府,搜求再四,而邑志迄无有也。”于是就组织县中文化人参照前志纂修:“乃会集学师绅士取郡志采辑之。”这里的“郡志”,是指明万历欧阳保纂修的《雷州府志》。编撰的方法是:“其详于昔者今不敢略也,壬子至今事迹未有载者按类增入之,忽敢佚也。补且草创,以成一邑之志。非所云不刊之成式也。亦聊以被统志之采择耳。”(郑俊《海康县志序》)也就是说,此志是在采摘欧阳保《雷州府志》海康县方面的内容后,再在这个基础之上增减而成。康熙二十六年,该志辑成出版。

(2)纂者事略

主修郑俊,海康知县,山西高平人,进士,康熙二十五年至三十一年任。

黄渝豫,惠州人,贡生,康熙二十三年任海康教谕。

分纂有:

宋绍启。海康人,顺治间海康县学岁贡生,保昌县学训导。

吴马期。“字克济,海康人。由岁贡生,任始兴训导。生平清简厚重,尤宏奖士类。为诸生时,设帐于家,一时学者从之,如华阴之有市;陈璸,其高足也。璸故贫,马期教而兼养,迄于大成。士林至今犹能言之。”(嘉庆《海康县志人物志》)。

邓宗雷,海康县博怀村人,康熙间海康县学岁贡生。

莫若亭,黎郭社黎郭村人。康熙间海康县学岁贡生,曾任海南陵水县训导。

肖鸣玉,康熙间海康县学岁贡生。

督造刊生员吴有冀。

(3)志书内容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

上卷设6志。分别为:舆图志(县制、图经、沿革、事纪)、星候志(星野、气候、风候、潮汐附)、地理志(形胜、里至、山川、井泉、陂塘、堤岸、珠海、土产、墟市)、民俗志(习尚、言语、居处、节序)、建置志(城池、公署、亭馆、坊表、铺、桥渡,文塔)、食货志(户口、丁役附、田赋、盐钞附、杂税附);

中卷设7志。分别为:学校志(县学、祭器、祭乐、祭品、社学、书院附)、秩祀志(社稷、坛庙)、职官志(府县,府首领杂职、县属官、教谕、杂职)、名宦志(县、教职)、流寓志(流寓)、兵防志(营署、 营制、墩台、武镇、屯田、军官、卫所)、勋烈志(武烈、 武功附);

下卷设5志。分别为:选举志(荐辟 科目、恩选、岁贡、例监、武、掾史、恩封)、人物志(乡贤、隐逸)、烈女志(死节、贞节)、艺文志(敕诰、疏、记、序文、诗)、古迹志(外志、怪异附)。

以上卷目,是清代第一部《海康县志》卷目,也是现存最早的《海康县志》卷目。其内容,万历四十二年(1672)前,多采欧阳保《雷州府志》海康方面的内容,部分照搬;万历四十二年(1672)以后,以有关档案资料以及相关调查资料补充之,比较详细和具体:“其详于古者今不敢略,壬子(即1612年,万历四十二年)至今,事迹有未载者,按类增入之,忽敢佚也。补充草创,以成一邑之志。”(郑俊《<海康县志>序》)

(4)刊版年代(版本)

初刻本:即官署刊本,刊于康熙二十六年,刊工精。今北京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广东省立图书馆藏。

铅印本:重刊本。民国十八年(1929年)雷阳印书馆印刷。此本共刊100本。全5卷,分上、中、下3册。

此外,民国时期有雷城道南印务局、雷阳印务局、赤坎华文印务局等地方书局印刷。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本,该影印本出版于1974年12月,16开,490页等。

印刷本:2001年6月,故宫博物院编《故宫珍本丛刊?广东府州县志?海康县志》,海南出版社。

2003年,上海书店出版社《中国地方志集成?广东府县志辑?海康县志》。

2、嘉庆十七年的《海康县志》

(1)修志概况

嘉庆十五年一月,陈昌齐从浙江温处兵备道退休返雷。县中乡绅考虑到《海康县志》自康熙二十六年纂修以来已经有100余年,重修很有必要,便于次年找陈昌齐商量,征求其意见,并向县长刘邦柄请示修县志事。陈昌齐和刘邦柄都很重视,把它作为县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秋杪,适绅耆以重修《县志》请,余闻喜甚……乃延观察陈观楼先生总纂,分延诸绅宿同校,雷分八门。都为八卷。阅几月而告成。”(刘邦柄《海康县志序》)嘉庆十七年,该志纂修完成并刻成出版。

(2)纂者事略

总裁,刘邦柄,海康知县,进士,四川涪州人,嘉庆十六年四月任。

总纂。陈昌齐,海康县(今雷州市调风镇南田村)人。翰林院编修,曾任广西道和河南道监察御史、兵部和刑部给事中、浙江温州兵备道等职。《雷州府志》、《广东通志》总纂。

分校:陈宗绪。海康县雷城苏楼巷人,廪贡生,嘉庆六年恩科举人,试用训导,其子陈文焕,嘉庆十三年恩科举人;

分校:陈丕显,海康县足荣村人,增生。

分校:陈君典,海康县南田村人,附贡生,议叙即用县丞,父陈昌祐(县丞)。

此外,誉录有:廪生官男(鹅感村)、附生梁竦(郡城内),附生欧廷弼(土角村),附生吴良翰(杜陵村);

采访者:肖天培(乾隆间县学岁贡)、陈源关(陈瑸后裔)、梁天柱(田头村人,授职州同)、陈昌祐(南田村,授职州同)、陈朝瑞(即用县丞)、吴时复(龙门村,授职府知)等41人。

(3)志书内容

全志设疆域、建置、职官、名宦、选举、人物、烈女、艺文等8卷,共5册,目录如下:

卷之一:疆域(舆图、形胜、沿革、事纪、里至、乡都、社村、市、埠、水利、赋役、风土、物产);

卷之二:建置(城池、公署、学宫、庙堂、亭楼、塔、坊表、行馆、亭馆、铺递、桥渡、墩台、古迹、莹墓);

卷之三:职官;

卷之四:名宦;

卷之五:选举(荐辟、訾叙、授职);

卷之六:人物;

卷之七:烈女;

卷之八:艺文。

该志始于嘉庆十六年(1811)秋,成于嘉庆十七年(1812)。“是书自疆域至艺文,或委或源,不支不漏,事以汇聚,义以例该。”(刘邦柄《海康县志序》)后人称此志为名志。

(4)版本。

初版本:嘉庆十七年(1812)刻。

铅印本:民国道南印书馆、雷阳印书馆、赤坎华文印务局。

誊印本:上世纪80年代,纂修县志需要,由海康县志办委托有关部门誊印。数量近千本。

印刷本:2001年6月,故宫博物院编《故宫珍本丛刊?广东府州县志?海康县志》,海南出版社。

2003年,上海书店出版社《中国地方志集成?广东府县志辑?海康县志》。

3、民国二十七年的《海康县续志》

(1)修志过程

据吴天宠《海康县续志序》和陈景棻《海康县续志后记》称,民国九年(1920)春,县人梁成久等考虑到《海康县志》自嘉庆十七年重修以来已有100年(光绪间曾经倡议重修,因经费无着落罢后,阙后又有数十载),“恐文献无征”,于是向县政府呈请派人重修。获县政府同意设修志局修志。该局设于雷城柳絮巷何氏宗祠,聘梁成久为总纂,劳佐文、宋鑫、陈景鋆为分纂。为修志,他们参考郑俊《海康县志》、陈昌齐《海康县志》,“稽志籍,斟义例。”“《陈志》即陈昌齐《海康县志》,笔者注)所遗者增之、补之,分为十四门。其食货、学校、坛庙、兵防四门,增陈志之所无。沿《郑志》(即郑俊《海康县志》,笔者注)之所有也。”二年后,因土匪猖獗,地方混乱,又绌于经费,修志局遂撤销。不久,分纂宋鑫、陈景鋆二人分别病逝(宋鑫病逝于1928年,陈景鋆病逝于1929年),剩下劳佐文和梁成玖。1932年,劳佐文以86岁高龄辞世,最后剩下梁成久一人独任其劳。此时,梁成久也达70 余高龄。他深感时间紧迫,加快速度,“远绍旁搜,不遗余力”。1933年12月,在“坛庙、食货、建置、选举、职官、宦绩、人物、金石八门已脱稿,地理学校艺文、三门纂有八九,兵防、杂事、前事已撰有小序”,稿未全脱的情况下,不幸积劳成疾,带着深深的遗憾阖然长逝。在损兵折将、人事变化的情况下,修志工作被迫暂停。

时隔四年的民国丁丑(1937年)春,县中有识之士恐其功败垂成,特推举吴天宠与吴天泽(此二人为兄弟俩)、陈景棻、苏炳圻等组成促修县志委员会,聘吴天宠为总纂,陈景棻为续纂。陈景棻为“竟前功”,“以总其成”,遵循约规,检阅遗稿,“已成者缀而汇之,未完者补而编之。”并亲撰《前事志》二卷和《杂事志》一卷,达20多万字。历经8月,全书告竣。至此,海康县历史上一部编志时间最长(1920—1937)、卷数最多(46卷,32册)经历最曲折的地方志书终于全面完成。

(2)纂者事略

总纂:梁成久(1859~1933)。字柽涛,又字逸樵,号灌圃畸人。海康县雷州市纪家镇西园村人。肄业广雅书院,光绪十一年拔贡生。三十年(1904)元月,浚元书院改为官立高等小学堂,梁成久任学堂长。光绪三十一年参与重修西湖苏公亭,作《西湖苏公亭复旧记》于亭侧。民国初,被推选为国会议员。修志之余,兼任地方榜歌、诗词、对联的评审,对丰富民间文化生活作出不小的贡献。有《漱芳园诗钞》3卷留世。1933年病逝于修志任上。

续纂:陈景棻(1887~1941),字楚翘,号守梅,海康县白沙镇北坡村人。光绪间廪贡生,时年19岁。学堂改制后毕业于雷州中学堂。后赴羊城深造,毕业于广东政法学院,曾任防城县专审员。后到广东各地讲学,新文化思想浓厚。上世纪20年代起,先后在县中学及省立第十中学任国文教员。30年代,教学之余,兼任雷州《民国日报》编辑,主持副刊《鲲鹏乡》。民国23年(1934),继为《海康县续志》续纂。历时8月,全书告竣。著有《雷州方言注释》、《楚翘氏诗歌》,今已失传。

分纂:陈景鋆(1874~1929),字品三,海康县白沙镇北坡村人,陈景棻胞兄。清宣统元年拔贡。曾入广州广雅书院攻读。民国二年(1913年),任海康县自治会副会长。因患肺结核,退休返家,潜心著述。民国九年(1920年),县设修志局,委其以分纂。他克服困难,带病,致力修志。编纂有《艺文志》、《选举志》、《学校志》、《地理志》四部分,约占全书三分之一。此四部分篇幅之大,搜罗之富,为人所称道,足见其学识之深,能力之强;而行文言简意赅,详细没有遗漏,更为不可多得。可惜当年缺医少药,过早辞世于修志任上。

分纂:宋鑫(1870~1928),字庚三,号丽滋,海康县南兴镇宋村人。少时,入读雷阳书院,获陈乔森赏识并受其着意栽培,为州中学子的佼佼者。

光绪二十四年(1898),宋鑫到广州广雅书院深造,课业超群,深为张埜秋大师所赏识。光绪末年,书院改学堂。经陈乔森的推荐,在雷州中学堂任教。辛亥革命后,受聘为雷州中学国文科教员。民国9年(1920年),县设修志局,他被聘为分纂。民国17年(1928年)病逝于修志任上。宋鑫擅长诗词,又善于书画。留世有《惠酓杂著》一书。

分纂:劳佐文(1846~1932),字嘉祥,海康县附城镇图角村人。光绪二十年岁贡生。曾屡为新职,拒不赴任。一生致力于课徒授业。光绪末年,濬元书院改为官立小学堂,受学堂长梁成玖之聘,充当小学堂教员。1923年,因黄宗海事件牵连,为陈学谈所部营长老眇周所拘。1920年,聘为《海康县续志》分纂。年事虽高,但兢兢业业,致力修志。1932年病逝于修志任上。

绘图:陈延龄,广州国民大学图工专科毕业。

校对:梁恢歧。附生,广西补用巡检。

采访:梁玉柱(增生)、何锡恩(廪生)、陈登策(监生)等34人。

(3)志书内容

全志除卷首外,共46卷,32本。内容有序、总目、凡例,卷一至卷四十六目录为:

卷一~卷二、地理志;

卷三、建置志;

卷四~卷五、食货志;

卷六、坛庙志,附坛庙、庵堂、寺观;

卷七~卷十三、学校志;

卷十四~卷十六、选举志;

卷十七、职官志;

卷十八、宦绩志;

卷十九、兵防志;

卷二十、人物志:先正(上);

卷二十一、人物志:先正(下)、一行、方技、寿考、侨贤、仙释;

卷二十二~卷二十四,人物志:烈女(上、中、下);

卷二十五、艺文志:书目志;

卷二十六~卷三十、艺文志:文征;

卷三十一~卷三十二,艺文志:外籍文征;

卷三十三~卷三十六,艺文志:诗征;

卷三十七~卷三十八,艺文志:外籍诗征;

卷三十九、金石志:宋、元;

卷四十~卷四十一、金石志:明;

卷四十二~卷四十三、金石志:清;

卷四十四~卷四十五、前事志:历代、清代;

卷四十六、杂事志。

(4)版本

初版本:民国二十七年(1938)雷阳印书馆铅印本;

影印本:《中国方志丛书?海康县续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

重印本:《中国地方志集成?海康县续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

(二)三志的异同及其缺陷

1、相同点;

一是沿革有序性。三志都把“海康县”这一特定的行政区域内的历史沿革、建置沿革、经济文化沿革作为为重要内容,这部分内容不仅在体例结构上传承和延续,而且内容也大致相同,个别地方甚至原文照搬。嘉庆《海康县志》关于康熙二十六年前海康县沿革的内容参考了康熙二十六年《海康县志》的海康县沿革方面的内容,但部分做了更正);民国《海康县续志》均参考前二县志的沿革内容,并作了扩充。

二是时间的连贯性。康熙《海康县志》着重记述万历间至康熙间的内容。志书下限到康熙25年。嘉庆《海康县志》此书重点记述康熙二十六年以后至嘉庆十六年(1811 )的基本情况,志书下限到嘉庆16年。民国《海康县续志》重点记述嘉庆十七年至民国26 年(1937 年)的基本情况,志书下限到民国26 年(1937 )。时间连惯性很强,特点非常鲜明。

三是地理区域对象的稳定性。行政区划虽然少有变更,但三志关于地理区域如自然地理环境的记述,都保持相对稳定的体例,重视自然地理即“地理志”如疆域、形胜、风土、山川、险隘的记述,有的内容几乎不变,一方面说明地方志古往今来的重要属性是记述一个区域内自然地理性质的资料书;另一方面说明人在相同的天、地区域环境中因对其不同的认识和把握所造成事业的成败。等等。

2、不同点:

康熙《海康县志》大体上根据明代万历和清代康熙《雷州府志》的“海康县”内容进行采录。增补缺漏,详于舆地建置,比较简洁。但错漏不少。

嘉庆《海康县志》纪事比较翔实,语言精炼,考据精,错漏少。故陈昌齐总纂的《海康县志》因“条理清晰,推为善本。”(陈谦《明清两代广东修志概况》,在1983年第3期《岭南文史》)尽管如此,该志人物门烈女篇,约占全书五分之一。主笔用意虽旨在强调封建礼教的特殊位置,但笔者认为该门所占篇幅过大,减少了其他门篇幅的空间,故不宜过多录入。

《海康县续志》篇幅巨大,收罗丰富。重视嘉庆十七年至1911年辛亥革命前的文献收录,详学校、文征与诗证、金石、学校、金石等,略兵防。主纂梁成久、续纂陈景棻继承了欧阳保志、陈昌齐志的按语特点,部分考据精准,纪人纪事,比较得体。体例比较新颖,搜辑史料丰富。值得一提的是该志运用了新的记述手法。如毕业于广州国民大学图工专科学校的陈延龄负责绘图,增加了有比例尺的精确绘制的地图,还有部分内容增加了现代意义的统计表。首卷有图15幅,绘制县城和全县各区图,其他各卷还附有各表,翔实具体。在记述内容上更加丰富,新设立“前事志”和“杂事志”,“物产志”分动物、植物、矿物三部分来记述。这些内容是前志不曾有的。但本志学校门、卷二十人物先正(上),增加了非本地的先正人物内容,占用篇幅过大,笔者认为此部分似应删减甚至裁汰(详见拙作民国《海康县续志》述析)。

三、历史的启示

综上所述,地方志事业是一个地方非常重要的文化事业,什么时候重视它,地方志事业就健康、有序发展,否则就非常曲折、困难。嘉庆《海康县志》和民国《海康县续志》的纂修过程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因此,地方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这一关系千秋万代的事业,把地方志事业作为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在如下几方面必须做到:

(一)在人力方面,必须建立一个稳定的地方志写作班子。

地方志写作班子是一个长期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部门,专业性强,既需要有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又要有较深的历史、地理知识、民俗文化知识和社会调查能力。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手段,而且要是通才,因此,必须配备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要建立比较稳定的地方志写作班子,要有打持久战的耐心,保证地方志的质量。

(二)在财力方面,要最低限度保证地方志写作资金的投入。笔者曾经对粤西某地方志办公室做过调查,据其反映,现在大部分县区地方志写作经费相当有限,有些仅能维持必要的复印费、资料费,其他费用无法保证。试想,闭门造车又怎能写出一部有质量的地方志书来呢?

(三)在物力方面,建立县级地方志资料馆,与全国各地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实现互联互通,以保证地方志资料录入的准确无误,等等。

参 考 文 献:

1、明万历《雷州府志》;

2、康熙《海康县志》;

3、嘉庆《海康县志》;

4、民国《海康县续志》;

5、宋锐《旧人新志》,载1986年《海康文史》第5、第6期;

6、谭烈飞《地方志在北京文化传承中的特点和作用》,载《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0 年2 月 第8 卷第1 期总27 期。

作者:李龙

 

中国县志大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