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可以在网站右上角“县志搜索”框里输入县志名称搜索,如果没有您所需的县志或地方志,那就是管理员正在忙碌的录入县志,请您联系微信/QQ:1224567231 帮您查找,谢谢!

县志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县志资讯

嘉庆直隶绵州志 乾隆直隶绵州志 光绪彰明县乡土志 同治彰明县志

发布时间:2019-03-16 点击数:2219
嘉庆直隶绵州志

清李在文、范绍泗修,潘相等纂。李在文,字筱园,镶红旗汉军人,嘉庆十五年(1810)由方略馆议叙升任绵州知州。范绍泗,陕西合阳人,拔贡,嘉庆十八年(1813)由四川荥经知县升任绵州知州。潘相,安徽桐城人,乾隆六十年(1759)副榜,嘉庆六年(1801)、九年(1804)、十三年(1808)、十五年(1810)数度出任绵州州判。此志开修于嘉庆十七年(1812)三月李在文任内,半年后,工至其半,李在文便升任四川夔州府知府而去。新任知州俞廷樟(浙江余杭县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进士)继踵其事,逾年,因省里檄催,便草草成书,誊录三分,未及付梓。殆及范绍泗到任后,再行邀集州人士订正付梓,编纂事宜均由潘相和州举人孙文焕总之,于嘉庆十九(1814)刊刻印行。

此志分五十四门,约30万字,较之乾隆旧志,内容更其丰富,自疆域沿革、形势山川、水利城池、关隘津梁而及于边防武功、古迹寺观、人物艺文,无不备载。以山川门记事最详,除名称方位、形势里程之外,尚诸多摘录前人有关之考证记述。水利、古迹等门类亦如是,均有较高史料价值。其武功和屯练等门,对于三国时蜀汉攻战于川中之广元、涪城等地,曹魏大军灭蜀,唐僖宗奔蜀,宋初王小波、李顺起义;明末李自成、张献忠自陕西入川及在川中之大战,清嘉庆初白莲教在川北之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收载尤为丰富,对于系统研究巴蜀古代战争史颇有价值。其他如金石、典籍、艺文等门类中亦不乏珍贵史科,有如《李白传》、《李白新墓碑》、《苏中令易简传》、《李太白故宅记》等,可补正史之未备者。今存嘉庆十九年(1814)刻本。

乾隆直隶绵州志

清屠用谦修,何雄裔等纂。屠用谦,字畏庵,湖北孝感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雍正十一年(1733)任绵州知州。何雄裔,字孝贤,绵阳人,贡生。绵州,州治在今绵阳市,领五县:德阳、罗江(今并入德阳)、安县、绵竹、梓潼。绵州旧隶成都府,仅其属县梓潼原隶保宁府,清雍正六年(1728)升为直隶州。此即为绵州首创之州志,此前所属各县也少有县志,仅见绵竹一县在康熙年间纂修过志书。屠用谦到任后,索取州志,而“州志竟缺,文献渺然,谦乃苦心购索,得什一于千百,从断简残编,摭拾遗事,复纂辑成书”。于乾隆元年(1736)开局编纂,何雄裔总其事,自己亦亲与审订,不数月便成书刊行。此志分十六门百零七目,约15万字。艺文门约占三分之一,收录古今人物有关于绵州各地的诗文辞赋颇丰,以明、清两代为多。其中《绵竹江堰记》、《绵竹新建预备仓记》等文有较高史料价值。其他如古道、桥梁、津渡、赋役、学校、风土等门类亦收载了许多珍贵史料。今存乾隆元年(1736)刻本和1964年传抄本。

光绪彰明县乡土志

清杨光炯纂。杨光炯,四川成都人。该志编纂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书未及刊印。分历史、地理、格致三部分,各部再到若干类目,约4万字。历史部分之兵事门自彰明设县之汉代而迄清末,各次战史记之甚详,大者有如宋初王全斌率乓伐蜀。王小波、李顺之农民起义与宋军攻战事。宋末蒙古兵攻四川,明末张献忠陷蜀,清嘉庆初白莲教起义,咸丰、同治间李、蓝起义军攻川北等,可补正史之不足,史料价值较高。地理部分则以乡土教材之方式来记述,自疆域、城垣以迄各乡镇保甲,均附有地图以资说明,这在旧方志中尚不多见。格致部分实即物产和商务,除产品名称外,还记述各自的特点、用途、产量、销售情况、加工工艺、制造以及名特产品生产情况。此乡土志在同类志书中算得上编纂质量较高者。今存光绪三十二年(1906)抄本和传抄本。

同治彰明县志

清牛树梅原修,何庆恩等增修,李朝栋等纂。牛树梅,字省斋,号雪樵,甘肃通渭人,道光进士,道光二十五年(1845)任彰明县知县,先后历官四川陆昌、雅安、资州、茂州、宁远府等主官,后至四川按察史,颇著政声,晚年主讲成都锦江书院数载,自著有《省斋全集》十二卷等书。何庆恩,字恺棠,广西灌阳县举人,同治元年(1861)署、四年(1865)实任彰明县知县,十二年(1873)再次出任彰明知县。他于同治元年(1861)分别署四川渠县、德阳县,连续主修了三个县的志乘。参见“【同治】德阳县志”条。李朝栋,字西邮,甘肃陇西拔贡,寄寓四川,曾主讲江油书院。道光二十七年(1847),牛树梅邀集县中士绅采访资料,再依据乾隆旧志补辑增续,编出初稿五册。却因牛树梅调资州守而未及补订刊印,志稿搁置县署。咸丰年间知县王锡之(广西举人)欲集资刊刻而未果。直到同治七年(1868)冬,何庆恩于政事稍暇,延请朝栋和县拔贡吴士楼等人取旧稿重加厘订编次,再增续咸、同间事,同治十年毕工,十三年(1874)刊刻印行,完成这一长达二十余年未竟之功。

此志分五十七门,约30万字,具体目录为卷首宸章上下;卷一星野志;卷二图考志:地舆图、城垣图、学宫图、试院图、青莲书院图、大雅亭图、匡山图、匡山太白图、新刻太白图、太白古迹图、八景图;卷三建置沿革志;卷四疆域志;卷五形势志;卷六山川志;卷七堤堰志;卷八户口志;卷九贡赋志;卷十城池志;卷十一关隘志;卷十二津梁志;卷十三古迹志;卷十四公署志;卷十五学校志;卷十六祀典志;卷十七祠庙志;卷十八寺观志;卷十九风俗志;卷二十营制志;卷二十一屯田志;卷二十二边防志;卷二十三驿传志;卷二十四铺递志;卷二十五土司志;卷二十六屯练志;卷二十七盐法志;卷二十八茶法志;卷二十九钱法志;卷三十木政志;卷三十一榷政志;卷三十二蠲政志;卷三十三仓储志;卷三十四职官志;卷三十五选举志;卷三十六封荫志;卷三十七政绩志;卷三十八武功志;卷三十九人物志;卷四十孝友志;卷四十一行谊志;卷四十二仕宦志;卷四十三忠烈志;卷四十四列女志上下;卷四十五隐逸志;卷四十六流寓志;卷四十七仙释志;卷四十八方技志;卷四十九陵墓志;卷五十僭窃志;卷五十一经籍志;卷五十二金石志;卷五十三土产志;卷五十四祥异志;卷五十五杂识志;卷五十六外纪志;卷五十七艺文志上下。全志记事详尽,条理明晰。首二卷不载序跋、目录、图考、职名等内容,而是清代历朝皇帝之宸章、圣训,连四万余字,嫌收之过繁,多与县志无关。舆图、城地、山川等图绘共二十幅均编人卷二图考之中,共中有李白像、李白遗迹等。各门类记事均极详尽,尤以山川、堤堰、津梁、古迹、学校、祀典、人物等为最。每一条目下均有详细说明并考证、碑记等文。部分门目因无内容可载而有目无文(系依照钦颁编例而分类),如屯田、边防、驿传、土司等十余门。艺文、金石和外纪中较多收载李白著述及有关之诗文,对于李白研究及唐宋文化研究具有较高史料价值。今存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中国县志大全

在线客服